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

本文 由第一 公文网 收集 整理3

院长20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年是学校的“党建工作对标年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年”,凸显学校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结合学校召开高层次人才工作推进会,我就化学化工学院近两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谈几点感想,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请提出宝贵意见。

&bsp;&bsp;&bsp;一、摸清家底,找准问题,明确人才工作总体思路

205年,化学化工学院仅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2个专业,时有教职工24人,其中,一线专任教师5人,高级职称7人,博士5人,45岁以上教师占到/4。这样一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天然紧密联系的化学、化工学科群,专业数量和人才队伍现状却面临着发展的窘境。同时,存在着教授、博士流失严重;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认识误区、高层次人才匮乏、双师型师资薄弱、师资结构性矛盾突出、培养机制不健全;教师从事教研教改的氛围不浓,应用研发总体能力不强,产出率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针这一现状,我院及时研究确定了人才建设工作思路:以《安康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为引领,按照学校“转型发展、提升层次”、“两个一流”建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新要求,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学院的当务之急,通过转变观念、引育并举、搭建平台、创建团队、提供保障服务等举措,加快推进领军人才引智计划、高水平人才培育计划、青年人才培育计划、“双师型”教师建设计划等工作,经过3-5年的努力,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二、转变思想观念,统一认识,把人才工作当做第一要务

两年前,我院相当一批教师认为:一是进人多了,课时少了,“蛋糕”分的少了;外出进修、实践锻炼多了,耽搁多了,钱拿的少了。二是博士是人才,现有人员中难道就没有人才?花那么多钱,他们无非搞几个项目、弄几篇文章,能为学校创造多大价值。三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围绕地方搞研究,难出SCI论文,评职称就难了,不愿意走出去、懒得下功夫。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职工大会上多次讲、反复讲,帮助分析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的紧迫性,让教师了解学校转型发展、提升层次、争创一流的目标要求,强化人才工作是第一资源的认识,宣讲学校“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育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的人才观,传达学校新出台的激励保障措施等。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与探讨,全院在思想上、认识上达成了统一,进而为我院的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成立人才工作组织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建立会商机制

成立了化学化工学院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包括4个系主任、办公室主任和博士代表。院长负总责,党总支书记负责政审,考察人品、师德、团队意识、家庭情况,系主任和博士代表负责考察专业能力和水平,综合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协调、联络和保障服务工作。

2建立人才工作制度。制定了年度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化学化工学院人才招聘简章(207-209)》《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共同体实施办法》《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双导师制”实施办法》等文件,明确了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培养培训等建设目标和实施办法。

3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在年初、中期、年底等时间节点,研究部署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及教师培养工作。传达学习了《安康学院人才工作暨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材料》《安康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体系》《化学化工学院207年组织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锻炼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安康学院“定责、定编、定岗”实施方案》等文件和学习材料,举办了学院人才队伍建设与科研工作专题会、学院青年教师暑期实践锻炼总结暨经验交流会等。207年召开涉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党政联席会议5次,组织面试8次。

四、坚持引育并举,搭建平台,提供保障服务,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坚持“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培育高端人才、引进紧缺人才”

一是在用好现有人才方面,安排纪桢博士、袁光辉博士、黄婷副教授、靳文娟讲师担任系主任和专业负责人,黄婷、靳文娟还兼任教工两个支部书记;安排纪桢、袁光辉、谢娟平作为3个科研平台的负责人,武立州担任工会委员,王和平为xx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室主任;推荐谢娟平、袁光辉申报学术带头人;组织6名青年教师申报“第二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安康)”项目7个。

二是在稳定关键人才方面,我院获批学校硕士点培育学科单位后,将硕士点培育学科负责人交由谢娟平教授,并让谢娟平、靳文娟分别主持申报了2个学科建设配套项目;206年,袁光辉博士原本打算与西北大学签约,我们经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随返回母校工作;鉴于曹国标博士的表现,学院支持他成功申报了副教授职称。

三是在培育高端人才方面,袁光辉博士获得“安康市青年科技奖”,武立州博士入选xx高校首批“青年杰出人才”,推荐申报xx省“青年拔尖人才”;纪桢博士被推荐申报xx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黄婷副教授被推荐申报xx省“三秦学者”创新团队。

四是在引进紧缺人才方面,由于制药工程、化妆品方向的博士引进十分困难,通过嘉南药理大学、镇平县挂职副县长等朋友帮助,成功引进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院长马世平教授担任“学科首席专家”;从台湾长庚大学引进了化妆品方向的许佳林博士;从中科院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引进了制药工程博士后任莉莉,他们将于近期到岗。

2坚持学科方向区别对待的原则,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一是严把应聘人员专业方向,对人品较差、不符合本院专业方向和科研方向的人员,以及不具有转型潜质的人员不予考虑。二是坚持学科专业方向区别对待的原则,化妆品工程与技术、制药工程博士极少,难以引进,可适当降低学术标准;鉴于材料化学方向应聘博士较多,我们要求必须有篇SCI一区文章或2篇SCI二区文章以上的标准,重点招聘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的人员。三是招聘不走过场,面试人员独立判断打分,发表意见,现场汇总,会商后形成招聘结论。

3为人才搭建平台,组建团队,促进人才脱颖而出

一是组建了秦巴中药资源研究、富硒食品研究、新材料研究、化学工程工艺技术4个科研平台,新增校企共建市级科研平台2个,凝练形成8个研究方向,组建8个团队,由教授和博士任团队负责人;“资源整合”以后,内设了科研实验中心,由袁光辉博士负责8个科研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实行“预约制、流动式、开放式”管理。

二是组建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化学4个教学团队,团队负责人由纪桢、袁光辉、黄婷等博士、副教授担任,他们兼任了繁重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产教融合等工作,207年我院教学工作能取得全校的一致认可,他们应居功至伟。

4做好保障服务,使青年人才安居乐业

一是构建和谐学院,营造干事创业和谐氛围。确立了“保方向、保稳定、保发展”的保障服务理念,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学院文化已经形成,为高层次人才回归、引进、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是保障高层次人才教学、科研基本条件。在学院的“资源大整合”中,专门新建了“博士联合办公室”,设置了科技创新实验室,配备必要的科研仪器设备;与省内部分高校和地方企业建立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在待建的“产教大楼”专门设计了科研团队研究室。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关心高层次人才生活,着力解决生活困难。院长、书记、办公室主任通过积极协调,在后勤保障处的支持下,改善了武立州、孟现星、王和平、许佳林等博士的住房条件;每年的困难职工补助名额均给新进教师;年终奖励绩效二次分配时,专门为每名新进博士发放3000-5000元人才引进费,给新进硕士每人发放000-500元引进费。

5建立了“三对接、三结合”的青年教师挂职锻炼工作机制

即挂职锻炼实践基地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企业对接、与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对接、与结对扶贫攻坚工作对接;实践内容与教师所在专业及课程教学相结合、与科研方向相结合、与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相结合。这些基地对于实施产教融合项目、开展实习实训和结对帮扶工作奠定了基础,实践内容为教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申报科研项目、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提供了帮助。孙安霞、孟现星等青年教师的良好表现赢得了基地的好评,孟现星博士还接受了xx电视台的采访。

6建立了人才考核评价导向机制

我院每年制定“教师教研、科研工作任务清单”,根据教师特长优势,清单任务实行“选项制”,细化教师岗位任务。年终按照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分配,对教学综合评价位居全校前50位的教师,以及教研教改、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绩效分配时进行综合奖励,年终考核优先评优;对未能完成任务的领导和教师将扣除部分奖励绩效。

&bsp;五、人才工作初见成效,学院发展充满希望

两年来,我院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第一要务,取得了重要进展。教职工人数增加到42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高级职称9人、博士人、硕士8人、“双师型”教师8人。与两年前相比,在退休名教授,调走名教授和名博士的情况下,专任教师净增人,引进博士7人、硕士4人,3人获聘副教授,有“学科首席专家”2人、外聘教师7人。有3名教师报考博士,名教师外出单科进修,“导师制”培养青年教师6名,赴行业企业锻炼6人,申请海外研修3人,培养青年教学骨干、学术骨干2人,师资队伍数量、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学源结构的明显优化,为学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近两年,有3名青年教师进入学校“第七届青年教师赛教”决赛阶段,寇莹获得“青年教师教学能手”称号,改革的课程被评为校级“优秀教改示范课程”第一名;纪桢博士主持了专业综合改革、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工作。博士领衔的科研团队申报208年国家基金项目十多项;科研平台组织储备项目45项;教师发表论文55篇,其中SCI收录5篇、C刊6篇、核心20篇,出版专著2部,获得国家专利5项,获得市级科学技术奖3项,等等。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人才队伍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兄弟学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举措和成功经验,化学化工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尽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的高层次人才工作起步较晚,与建设一支与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还有不小的差距。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需要长期的、持续发力的过程。我们深知“栽下梧桐树、自有凤凰来”的道理,这就要求我们还需要下大力气改善条件,完善保障,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各类人才的脱颖而出作出不懈努力,为建设有特色、省内一流的学科专业和优秀人才团队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bsp;

本文 由第一 公文网 收集 整理3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3-31 10:33:02
上一篇:市委老干部局调查研究科科长2018年度工作务虚会研讨发言稿
下一篇:党总支2017年度组织生活会动员讲话稿
网友评论《院长2018年3月人才工作交流发言稿》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