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名人”丛书研讨会发言稿

本 文由 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2

“党史名人”丛书研讨会发言稿

&bsp;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各位来宾!
《聂洪钧传》历时一年多的创作、出版,今天终于与读者见面了。至此,xx区“党史名人”丛书已出第五本,前四本分别是《青年楷模—何功伟》、《女包公—钱瑛》、《红色教授—钱亦石》、《黄永胜的一生》,应该说这是值得庆贺的事。五本传记的写成、出版,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市、区党史部门的支持,离不开传记人物亲属们的支持,离不开社会上热心人士的支持,在此我对大家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我从来没想到过要写人物传记,更没想到要写5本。回忆起来,我写xx区“党史名人丛书”,有一个从被动写到主动写,从有尝写到无偿写的过程。
我是搞文学创作的,主要写小说,没有想过要写党史人物。20年春,民建咸宁市xx区总支委员会贾继柏先生找到我,要我写一写咸宁本土将军黄永胜,还带来了一些资料,说书出后付我万元的报酬。作为本土作家为本土名人志士立传,也是理所当然的。当时我的长篇小说《土地》已基本完成,于是欣然答应了。
评价历史上的人物应该公正客观,要具体地分析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条件,实事求是地予以评价,要辩证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也就是在占有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给予公正评价。本着这个原则我开始收集资料,甄zh别虚伪,构思写作。年底完稿,第二年春出版。
第二年,贾继柏先生又要我写《青年楷模—何功伟》,同样是付我万元的报酬。这时,我的《土地》已交出版社,可以松一口气了,又答应了。8月稿起交武汉出版社审定,203年春出版。书出后贾继柏先生又找到我,要我写钱瑛。我想有万元报酬何乐不为呢?钱瑛是我心目中的伟人,我就又接受了。年底我拿出了书稿,正在联系出版时,杀出了“程咬金”,说我抄他的书,要我赔偿损失。他在网上骂我,到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去告我,到法院起诉我。我对他说,在书中我用了你不少内容,没征求你的意见,我错了,向你道歉。这本书我不出了。我回去再作修改,尽量不用你的原文。他说,你对钱瑛一无所知,既不能编,也不能著。他还找到民建xx区总支委会去了,说出钱瑛的书必须经过他同意,作者必须加他的名字,而且还要放在前面。民建领导因此决定不出这本书了。民建退出了,出书经费成了问题,书出不成了,自然我的报酬也就没有了。我写钱瑛时被她的那种精神所感动,多次流下了眼泪。钱瑛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她坚决服从党的决议,严格遵守党的纪律,不懈地工作,任劳任怨,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一切。钱瑛有句口头禅:“不怕鬼!”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她决不趋炎附势,也不随风转舵,而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她在检查、甄zh别案件时总是深入细致地反复核对,不妄断,不轻信,也不苟同,坚决地维护党纪,保护好人,打击坏人。钱瑛为了党和国家的尊严,忘我工作,呕心沥血,公正执法,刚直不阿,被人们誉为铁面无私的“女包公”、“女青天”。钱瑛一生襟怀坦白,正直无私,光明磊落,爱憎分明,严于律己,真诚待人,是同志们心中的“好大姐”。这本书不出我心中有愧。加上我对“程咬金”的做法很反感,你不让我写我偏要写,不让我出书我偏要出,写钱瑛不是谁的专利。很快我把书稿重新修改了,删去“程咬金”的许多文字,反使我的传记更具真实性了。拿着书稿我找到区长李明波,让他支持出《女包公—钱瑛》这本书,李区长爽快地答应了,让我找个接收单位。我找到区文联吴裕舜局长,吴局长也爽快地答应了,很快2万元拨到区文联账户上了。此后便有了《女包公—钱瑛》这本书。
&bsp;&bsp;《女包公—钱瑛》经历一番波折后,xx区民建原计划还要请我写钱亦石的书。他们怕惹麻烦决定不出了。前面已写了黄永胜、何功伟、钱瑛。何功伟、钱瑛的革命献身精神给我潜移默化的影响,我决定没有报酬自己也要把钱亦石写出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区档案局、党史办吴新平局长,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由他们向区政府打报告,争取了2万元的出版经费,《红色教授—钱亦石》顺利出版了。接着吴新平局长问我对聂洪钧感不感兴趣,感兴趣也请你写一写。虽无报酬,我也愉快地接受了。依然由他们向区政府打报告,又争取了2万元的出版经费,便有了今天摆在大家面前的《聂洪钧传》。
&bsp;&bsp;&bsp;&bsp;&bsp;202年始,我先后编著出版《黄永胜的一生》、《青年楷模—何功伟》、《女包公—钱瑛》、《红色教授—钱亦石》、《聂洪钧传》,组成了xx区“党史名人”丛书,计52万字。编著“党史名人”丛书是一件吃力不见得讨好的事,可谓“两难”、“三费”、“惹是非”,但更是一件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事。“两难”即查资料难、找知情人难;“三费”,即费神、费力、费财。“惹是非”即招惹别人有意见。咸宁属新建市,图书馆资料缺乏,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前的报刊甚少。历史名人早去世了,他们的同事战友剩下的极少,只好找他们的后代了解情况,他们知道的也不全面。这就得要花钱搭车去采访,实地考察,我们先后去过武汉、洪湖、恩施。不需要去的,为了节约费用,就用电话联系。他们的亲属有的在广州,有的在宜昌,有的在杭州,有的在北京,有时一个电话要打半个多小时,只为获得更多更全面的资料。有时书中引用了一些作者的资料,有个别的人找来扯皮。还有少数作品中主人公的亲人、后代不满意,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可经过沟通和解释也能烟消云散。
痛过笑过,喜过忧过,6年过去了,如今,一本又一本的“党史名人”丛书得以出版,再苦再累再委屈也释然了:一种成就感,贡献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也是一种追求和幸福。&bsp;&bsp;&bsp;
由于水平有限,文史资料有限,知情者难觅,错漏在所难免,书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便今后修改。
&bsp;&bsp;&bsp;再次感谢市党史研究室、xx区党史办为xx区“党史名人”丛书在这里召开研讨会,感谢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朋友到场指导。
谢谢!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20768
&bsp;

本 文由 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26 16:43:06
上一篇:2017年市“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行”活动动员讲话稿
下一篇:迎接2017年市政府推进使用正版软件检查考核工作会讲话稿
网友评论《“党史名人”丛书研讨会发言稿》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