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随笔

又是清明

过了清明之后,日子似乎清静了许多。几处鞭炮响过,外面剩下的只有呼呼的风声了。清明时节的纷纷雨姗姗来迟,似乎这雨也进行了改革,敢情上天也在移风易俗。
清明照例是要扫墓的。今日的山头却多了种往年不同的风景。我们回去得较早,却发现更有早来人。一路上时不时遇到一拨一拨儿的人,有的在烧香,也只有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才能看到清明时节特有的烧香放炮的风,更多的却是在葬坟,我看着他们挖土的挖土,挑土的挑土,干着冬至时节才干的事。今年的清明不止是有点忙,而且还有点乱,有点另类,也许,以后的清明差不多都是这样了。也许不止是清明,上腊坟也是如此了。费翔以冬天里的一把火,红了若干年,而今冬的一把火,不知要烧到什么时候,现在又加上了一把火,使得以前觉得根深蒂固的风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便被烧得遍地狼藉。
我们一行人也像往年那样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些扫墓的香纸,冥币,鞭炮之类的东西,当然还多了往年不曾有的东西,绢花。每个坟头除了烧剩下的香灰依然冒烟之外,也多了些五颜六色的绢花。那些土生土长的农民,也许一辈子都没买过这样的东西,但现在为了与时俱进,也煞有其事地去买了来,插在先人的坟头。我看着那些在风中摇曳的花,有黄的红的白的,每座坟头都有许多这样的花,在绿草和荆棘丛中煞是耀眼,怎么看都有几分不协调,给这个清明增添了几分别样的色彩。其实,最能显得这个清明与众不同的是那些葬坟者。
曾听说四月一日之后,所有的逝者都要实行火葬,连那些已经病故尚未下葬的人也不例外,以后不许土葬了,只能是偷葬了,当时听说时,我们还笑了笑,都将它当作传闻姑且听之,但现在看山上处处葬坟声,才发现传闻已是事实,在这较偏远的农村,在这传统根深蒂固的地方,人们干着跟传统显然背道而驰甚至是忌讳的事,葬坟。看着这帮农民,要不是风声紧,他们不会如此轻率行动。
我们也一反往常从最近的地方开始,这儿比较偏僻,烧香放炮无人问津,我们还是按照惯例,每个坟头一一烧过去,当然也不忘插上一束花。想着这里面躺着的先人,有许多是我所未谋面的,给他们磕头的时候,我时时觉得怪异,我其实跟他们是毫不相干的,却在这儿虔诚地磕头,这头磕得有意义吗?清明扫墓祭拜祖先,借以教育我们不要忘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在众多现实生活的礼仪中,自然也少不了对先辈的祭拜。而烧纸钱,送衣包,更是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吧。这份礼物如何送到,在我们看来,唯一的通道便是焚烧。如今这通道断了,我们看着坟前的绢花,笑道,这些老人,生前没人送花,想不到死后还时尚了一把。
“明火上山,一律拘留”,这样的牌子一路送我们到山上,时不时身边还出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高音喇叭跟在你身后叫着,这光景不听都有点耸人,在那些大山和热闹处,路边时不时出现一个水泥砌成的台子,写着集中焚烧点。看着里面寥寥的灰迹,也许被风刮了,也许人们心里尚未接受这样的祭拜方式吧,那些家在农村的人,更愿意选择在清明的当晚在家门口烧些香火送给先人吧。在他们的观念中,这些糊涂得烧了去,先人是得不到的。这个清明,又火了一个行业,做绢花的。那些以前在清明时节大量批发香火的小店也立马更换门庭,卖起了绢花,当然也有鲜花,而以往唱主角的香纸只是象征性地摆一些。不再烧香放炮了,这个清明冷清了许多,那些在坟头飘飘的绢花虽然给这个清明增添了几许颜色,但毕竟没有生气。若是夜晚经过,怕是更有几分怪异吧。
不管葬坟还是扫墓,与其说是一种传统,不如说是一种文化。尤其是葬坟,更有一整套的礼仪与禁忌,而今,都在一把火中逐渐地化为灰烬了。中国没有世界性的宗教,也许跟国人敢于破坏有关吧,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可拉下马之后呢,没有了皇帝,日月果真换了新天了吗?不破不立,可我们似乎总生活在破的境界,立,总是遥遥无期。

(编辑:圆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7-15 16:09:02
上一篇:地税成立二十周年征文
下一篇:老男孩猛龙过江观后感 梦想不老
网友评论《清明随笔》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