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年,XX县顺利完成了县乡党委换届,换届后的县乡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班子建设得到新的加强。为全面掌握全县领导班子建设情况,近期,我们组成专门调研组,采用个别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此进行了调研,对换届后我县领导班子建设状况进行了初步估价,客观地分析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建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长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和研究。

一、换届后我县领导班子建设的现状和做法

从领导班子配备情况来看,换届后,我县共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766人,其中正科级领导干部90人,副科级领导干部576人。在年龄结构上,30岁以下22人,3至35岁9人,36至45岁423人,46至54岁220人;在学历结构上,大学本科及其以上477人,大学专科274人,中专及以下5人。总体来看,换届后,我县领导班子职数得到有效控减,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加强换届后的领导班子建设,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科学考核,掌握领导班子运行状况。结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实绩考核和日常干部考察等工作,采取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方式,对换届后的领导班子运行状况进行跟踪了解,全面掌握了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工作开展、作用发挥、整体功能强弱等情况以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先后对02个科级领导班子进行综合分析,对个别存在问题的班子进行适当微调,为县委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二)加强培训,提升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完善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科学制定学习计划,明确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学习质量和效果。围绕市、县党代会提出的发展任务和重点,组织新一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开展换届中新进班子成员专题培训,帮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适应领导岗位的要求,提升新一届领导班子准确判断形势、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

(三)制度跟进,完善领导班子运行机制。指导各级领导班子建立健全班子议事规则、重大问题集体决策、督查落实等工作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要求,全面推行“一把手”不直接分管财务、主要领导末位表态制度,加强对关键环节和关键岗位的监督,规范工作运行机制。改进和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调整优化重点考核指标,科学考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健全完善班子协调机制,重点抓好对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一把手”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和监督,强化班子成员的大局意识和执行意识。

(四)作风改进,树立领导班子新形象。结合创先争优、“千名干部下基层”等活动,完善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包抓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等制度,坚持深入一线抓落实,采取驻村蹲点、结对帮扶等方式,组织全县各级领导班子主动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引导和督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特别是新进班子成员树立正确政绩观和群众观,切实树立起新一届领导班子勤政廉政、亲民富民的良好形象。

二、我县领导班子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换届后,我县各部门机关及乡镇的领导班子结构总体上得到了加强,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班子的知识结构需进一步完善。虽然通过换届,我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到98%,但其知识专业结构比较单一,多为人文管理学科,技术型人才,工农专业型人才及商务法律人才比重偏低。据调查显示,技术专业型人才在领导班子成员中所占比例不足0%,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领导班子结构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在大专以上学历者中,受全日制本科教育者比重偏低,多为在职教育学历及非全日制教育学历,真正专业型、知识型人才偏少。

(二)领导班子的协调运作需进一步加强。由于新老班子交替,人员流动较大,某些领导班子的协调运作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新班子成员业务不够熟悉,还没完全适应新岗位,新工作,进入角色较慢。二是部分领导班子成员角色定位还不明确。面对新的职务角色,部分乡镇领导干部感到“无所适从”,班子成员间的关系处理上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存在交叉任职,职务虚设及党政一把手“一手办,一肩挑”的情况。三是部分老班子成员及落选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少数领导干部特别是任职时间较长的副职感到“向上”渠道堵塞,认为在政治上已没有什么前途,工作积极性不高;个别落选干部情绪低落,对工作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三)领导班子的人员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受我县前期行政区划调整影响,乡镇由调整前的60个合并成现在的23个,领导班子职数相应大幅减少,部分干部由以前的领导职务退居二线,年轻干部的成长晋升也相应减缓,由此导致现有的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数量相对较少,从而对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和活力产生一定影响。撤区并乡后,现有的23个乡镇编制相对以前大幅减少,造成现有乡镇大部分编制已满,较难补充进新鲜血液,因此,造成了可供调配的干部减少,增加了干部配备的难度,特别是一些结构性要求的干部配备的难度更大。

(四)领导班子的管理考核需进一步规范。管理考核是对领导班子建设情况重要的评价方式,但当前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管理考核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考核内容较为笼统,定性多定量少,共性多个性少,经济指标多社会指标少,缺乏明确的量化标准,不能全面反映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具体情况。二是考核方法较为简单且不够灵活,缺乏经常性、多样性和针对性,导致考核效率不高。三是考核结果不够科学并与运用存在脱节现象,考核等次界定有待进一步优化和量化,从而更加真实的反映领导班子建设情况,更有力的运用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和升降的依据。

三、解决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换届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和体会,调研组认为,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整合现有资源,配精配强领导班子。根据实际需求,加大改革干部的选拔任用机制力度,最大限度地整合现有的人才资源,真正把能力强、素质高的大批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班子中来。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在选人标准上,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那些“能力强、素质高、品德好”的人选拔上来,同时大力选拔懂经济、善管理的专业型人才进领导班子;二要在选任范围上,实现从“在少数人、‘小圈子’中选人”向“多层次、多渠道选人”的转变,大胆探索领导干部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选拔机制;三要在选人方式上,实现从“委派、等额选举”向“公推直选、公平竞争”转变,以增强领导干部的群众认可度。可采取“三推两考一选”(组织、党员干部、群众推荐,进行考试和考核,按党章和有关法规进行选举)的办法产生领导干部,特别是要加大对那些政绩显著的基层一线干部的提拔力度;四要在班子结构上,实现从“只注重个体素质与能力向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业务专长合理搭配”转变,做到优势互补,以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

(二)加强素质建设,提升领导班子能力。班子成员的个体综合素质高,有利于团队配合,有利于各方面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提高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保持班子协调运行的“内驱力”。一方面要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要坚持不懈地采取多种形式抓好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培训工作,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另一方面要抓好领导干部的业务学习,提高综合能力。根据岗位职能特点和实际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领导干部的专业培训。可以采取与大专院校联姻的方式,定期组织干部培训或是聘请专家学者来上课。同时,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为基础,以举办管理、经济、法律等专业培训班的形式开展集中学习,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科学文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科学定位职责,理顺班子成员关系。班子成员的关系处理不但是人际关系的问题,还是管理学的命题。要想建立团结奋进,关系融洽的领导班子,尤其是调动那些长期任职特别是长期担任副职的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必须要在科学定位职务职责上下功夫。具体来说,要做好两件事。第一要实行分工负责制。根据班子职数精简的实际,按照分工不重叠、职责不交叉的原则,将各项工作分块确定到每—个班子成员,使其明确责任,各负其责。要求每一个班子成员直接对党委集体负责,直接对上联系和对下指导,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充分调动各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避免工作中班子成员相互推诿、推卸责任等现象的发生。第二要贯彻民主集中制。每个班子成员工作相对独立,但在某些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上可能会涉及诸多部门和单位,这时就要充分发挥党委总缆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对一些任务牵涉面大、需要多个部门齐抓共管的重点工作及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要进行班子民主讨论,投票表决决定,避免一言堂。

(四)强化运行机制,保障班子协调运行。领导班子内部运行机制是否健全,直接关系领导班子能否规范、协调运行。因此,必须加强班子内部运行的相关机制建设,用科学的制度来保证班子协调运行。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议事决策制度。建立科学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就是要认真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基本制度。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第一要抓重大事项的设定。哪些重大事项需要集体议定,应事先设定,这是建立科学的议事和决策的基础和前提重大事项必须具体明确,力求细化、量化,而不能抽象、笼统,切实有效地克服主观随意性。第二要抓议事和决策程序的设定。从会前准备到会后形成决议,都要严格按程序进行,不允许有任何简化程序的行为。第三要抓集体议事设定。凡设定的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集体议事不得以传阅或个别征求意见以及碰头会等形式代替集体议事。第四要抓会议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必须实行会议表决,尽可能地使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度。二是要完善党委目标管理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党委决策进行责任分解,进一步细化、量化班子成员工作目标,明确自身所处工作范围内的职责,要做到分工明晰,尽量避免一项工作多头管理。同时还要建立党委协调落实机制,使党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三是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在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标准上,既要看数字,又要看数字无法反映的东西;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在考核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实行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集中考核相结合,特别是要树立群众观点,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提高群众在政绩考核中的参与程度。同时,要根据不同单位的不同客观条件、不同的岗位要求,有所侧重,实行分类考核,努力使考核结果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领导干部的实绩。

(编辑:果宝)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10-08 12:49:19
上一篇: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下一篇:企业技术创新情况调研报告
网友评论《关于加强换届后领导班子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