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研究报告

摘要:此报告全面阐述了&ldqu;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这一课题从开题至今的研究状况,包括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研究目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果及设想等。
关键词:自主&bsp;合作&bsp;探究&bsp;小学课堂&bsp;教学&bsp;方式&bsp;研究
引言:我校&ldqu;十五&rdqu;期间《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取得一定成效,获得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办颁发的三等奖。根据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结合学校的发展目标,我校&ldqu;十一五&rdqu;确立的研究课题是《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旨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实现师生的自主发展。此课题现已在大连市科研规划办正式立项。自课题确立之后,课题主持人充分发挥了第一责任人的作用,带领课题组成员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高效的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的追求。改革课堂教学要改变的不只是传统的教学理论,还要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忽视作为独立个体的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种需要和潜在能力,改变师生群体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忽视多种形式的交互作用和创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建立方式多样的评价方法,其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围绕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打好课堂教学的攻坚战,有着深远的战略意义。
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要求。新的课改纲要明确指出&ldqu;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rdqu;毋庸置疑&ldqu;以学生为本&rdqu;是课改的核心理念。然而其主战场还是在课堂,因为无论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是优秀的教材,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上,体现在课堂教学方式上。纵观我国当前的课堂教学,重传授,以教材、教师、课堂为中心,以教代学,教给知识重结论,轻过程,缺少教与学的互动,忽视学生充分的思维过程,使教学过程难以成为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阻碍力量。因此以转变教师教学方式作为实施新课程的突破口,不仅能够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和机智,而且能够张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和体验性,进而使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中变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乃至生存方式的转变。
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这种趋势,人们就必须进行终身学习。一次性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rdqu;要终身学习就必须能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这一点世界是有共识的。世界银行研究院专家卡尔•达耳曼曾说:&ldqu;中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面临两方面挑战&rdqu;,其中之一便是&ldqu;学校教育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rdqu;《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一书的作者S•拉塞克也说:&ldqu;科学技术的诸多表明,有必要在学校里掌握&lsqu;学会学习&rsqu;&rdqu;。
改革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是克服我校教学弊端必须解决的问题。课改已经经历了十个年头,我校教师也积极地参与了课程改革,努力转变观念、提高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但是,必须看到,由于教师对于课程改革在理念上还存在疑惑,能力还存在差距,我们课堂教学方式仍然改进有限,重经验、轻创新,教师凭经验教学,形成思维、行为定势,缺乏对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反思、研究、创新。只给学生&qut;鱼&qut;而未授予学生&qut;渔&qut;,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等,存在的问题还很多,造成了老师们事倍功半,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在被动学习,没有形成学习能力,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我校从2003年9月开始立项进行《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两年来我们坚持以课题为牵动,以课改理念为指导,以校本本研究为平台,以课型教学行为研究为切入点,聚焦课堂教学,扎扎实实进行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提高了对落实新的学习方式转变的认识,构建了以&ldqu;自主•探究•合作&rdqu;为特征的学科基本类型课的设计,构建了小学生&ldqu;自主•探究•合作&rdqu;新的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标准、方法与途径)。学生和教师都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主要是:
、各学科的《学科教学行为操作设计》还不够完善,而且还没有落实到每一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之中。
2、各学科的《学科教学行为操作设计》还未达到细化,使《学科教学行为操作设计》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可操作性。
3、正是由于我们的研究还不够完善,研究的成果还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因此学生的学习行为还存在很大的问题,经过抽样调查统计分析,我校学生自主质疑和自主运用的习惯还未形成,到目前为止还有40%的学生没有形成自主质疑和自主运用的习惯。
4、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学生学的方式和教师教的方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ldqu;学&rdqu;与&ldqu;教&rdqu;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本质上说二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
因此,在综合分析了全国课程改革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十五&ldqu;小学生新的学习方式&rdqu;的研究基础上,我们选择了&ldqu;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作为&ldqu;十一五&rdqu;期间的教学研究课题。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工作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探索小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及评价,在新课程理念下切实转变自己的教的方式,实现学生学的方式转变的新突破,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提升他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使课堂教学成为灵活开放、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欢乐和创造的学堂。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ldqu;教学方式&rdqu;包括教师&ldqu;教&rdqu;的方式与学生&ldqu;学&rdqu;的方式。因为无论从教学活动的实践上看,还是从教与学的相互关系上看,教学活动就是一个相互作用的&ldqu;学习共同体&rdqu;,没有&ldqu;教&rdqu;就没有&ldqu;学&rdqu;,同样没有&ldqu;学&rdqu;就不存在着&ldqu;教&rdqu;。
我们在课题中研究课堂教学方式,就既包含着教师&ldqu;教&rdqu;的方式,也包括学生&ldqu;学&rdqu;的方式,同时,要研究教师改变&ldqu;教&rdqu;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新的&ldqu;学&rdqu;的方式。
三、研究目标:
⒈探索小学各学科各种课型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通过教师改变&ldqu;教&rdqu;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新的&ldqu;学&rdqu;的方式,总结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途径方法;探索出小学各学科各种课型的教学任务、目标和规律;探索出体现&ldqu;自主、合作、探究&rdqu;学习方式的&ldqu;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rdqu;与实施策略;探索出体现&ldqu;自主、合作、探究&rdqu;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形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⒊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四、研究内容:
⒈课型分类研究、课型分析研究,包括基本课型的任务、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
⒉小学各学科各年段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研究。
⒊小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⒋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⒌小学课堂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
⒍体现&ldqu;自主、合作、探究&rdqu;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五、研究方法:调查法&bsp;经验总结法&bsp;文献研究法
六、研究过程:
该项研究从2005年0月起,现已历时近五年的时间,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5年0月---2006年2月)
在这一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下列任务:
㈠调查教学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我们通过问卷、谈话、观察等方法对学生、教师进行了调查,并撰写了《研前调查报告》,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研究基础。
㈡学习相关文献,撰写了文献综述
围绕研究课题,我们学习了相关文献。我们组织教师先后学习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关理论,学习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等资料,并撰写了文献综述,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借鉴。
㈢确定了研究课题,撰写了研究方案
我们在分析本校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研究课题&ldqu;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并撰写了研究方案,为研究做好了计划准备,并在大连市教育科研规划办正式立项。
◆实施阶段(2006年3月-----200年7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过程就是引领教师带着课题学习,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设计、实践、反思、提炼。
㈠带着课题深入学习
&ldqu;四个一&rdqu;活动是我校组织教师深入进行课题学习的具体抓手。&ldqu;四个一&rdqu;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如下。
一是教师每天最少上教育网站学习一次。结合课题研究实际,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开展网上学习活动,鼓励老师参与网上的一些教育教学论坛、博客;综合大连市教师网的资源,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
发挥金南路小学校园网的作用。校园网FTP上设&ldqu;课题立项&rdqu;、栏目,上面传输着学校课题组给老师们提供的课题理论学习资料、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各位教师精心设计的课题研究过程材料,教师们随时登陆,选我所需,实现了资源共享,整合的资源极大丰富了研究内容。金南路小学校园网实现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过程实施的网上管理,方便学校各项资料的留存,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实时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轨迹,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提供软件保障。
二是开展一次读书沙龙活动。成立樱花读书社,引导教师围绕课题进行读书学习。教师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个人课题,制定自主学习计划,认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副校长每月都要批阅教师的课题学习笔记。根据课题研究实际,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沙龙活动。读书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教师的理性思考。
三是为教师做专题讲座。根据骨干教师、班主任以及青年教师的需求,选择培训内容,聘请专业人士、领导、骨干教师进行专题讲座。学校先后邀请区进修学校赵桂弟校长、杨建英校长、于建国老师等进行专题讲座,开阔了老师们的视野。
四是每月至少写一篇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经验+反思=成长。为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教师每月都要写一篇教学反思或教学案例。促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校园网上有全校教师每月的案例反思电子文本,给教师们互相学习提供了方便。
通过各种类型的学习,在小学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获得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有力地提升了我们的研究起点。
㈡围绕课题进行分解。
我们认为&ldqu;科研兴校&rdqu;,首先应&ldqu;科研兴师&rdqu;。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的做法是把学校课题层层分解,每一阶段有不同的子课题,先后研究了小学课堂基本课型分类、小学课堂基本课型分析、小学课堂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小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小学课堂探究学习教学策略六个子课题。这样把研究内容分散开来,每个阶段有不同的研究重点。
同时,我们以课题为载体,建立校本研究、组本研究、个人课题研究的三级教研制度,把学校&ldqu;十一五&rdqu;市级立项课题&ldqu;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层层分解,学校有&ldqu;大&rdqu;课题,学科教研组有&ldqu;中&rdqu;课题,教师个人有&ldqu;小&rdqu;课题,形成课题分解的&ldqu;树状结构&rdqu;。
在组本研究中,专题明确,由组内一人为主,其他为辅,&ldqu;轮流坐庄&rdqu;,每位教师担当一次组本研究的&ldqu;主角&rdqu;。
在个人课题研究过程中,本着&ldqu;高质量规划,低重心研究;高起点定位,低纬度提升&rdqu;这样一个原则,学校要求每学期每位教师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每月上传个人课题研究资料,每学期进行个人课题专项总结。
每一位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都把理论学习和课题研究实践相结合,独自进行各具特色的课题行动研究。教师认识上的提高,行动上的转变是不言而喻的。学校课题不再是校长和几个骨干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一位教师的常态工作。每位教师根据学校&ldqu;十一五&rdqu;课题,建立个人子课题,在区或者学校立项,形成每位教师都有课题、人人都是研究者的局面。全校有4位教师的个人课题在区级立项,其他任课教师均在学校立项。学校加强教师个人课题管理,区级个人立项课题按科研室下发的个人课题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参考区个人立项课题管理办法,学校制定了金南路小学个人课题管理办法,做好校级个人课题的管理工作。开学前每位教师制定个人课题学期研究计划,安排好月份研究的具体工作,确定月份研究的重点工作,月底将研究过程资料上传到校园网上,副校长逐一检查教师个人课题研究工作。做好个人课题日常管理工作,每月上交一次个人课题研究成果,及时整理好个人课题研究档案。这样教师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目标充分结合起来,找到发展契合点,实现双赢。可以说,在金南路小学,课题研究已到了无孔不入,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程度,广大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不唯上,不唯方案,不唯权威,而是结合教学实际搞课题研究,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呈螺旋式上升。广大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就成就了教师自己。科研课题研究实践是教师发展的起跳台,是教师真正形成个性化的媒介。课题研究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智慧,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㈢针对课题进行研究-----这里的研究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小学课堂基本课型分析,小学课堂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与使用说明设计,小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小学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体现&ldqu;自主合作探究&rdqu;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小学课堂基本课型分析
在此阶段开展了以下两项专题研究活动:
⒈开展了小学各学科基本课型分类的专题研究
结合现行教材,我们认真地学习了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出了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心理,特别是思维特点)、兼顾学习内容的类型(知识、技能、态度及教学任务四个维度)来划分课型的科学划分标准。
&dsh;&dsh;课型分类得出的结论:
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划分课型,根据不同课型设计不同的师生行为方式,寻求不同的教学策略,更有利于教师驾驭教材、调控课堂,也利于学生摸索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及规律,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阶段,我们得出了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基本类型课的结论(见《花开的声音》&rdqu;)。
⒉开展了小学各年级各学科一种课型要素分析的专题研究
在分类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各学科教师以一种课型为例,进行课型基本要素的分析。具体内容包括:课型的任务目标、学生的学习规律、学情分析、教学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对基本类型课要素分析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明确课堂教学各要素在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阶段,我们得出各学科共9种基本类型课要素分析(见《春华秋实》)。
★小学课堂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及使用说明设计
课型教学行为设计是以获得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通过学习教学理论、研究教学规律、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中试行、反思评价、修改完善的过程。它是现代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实践的桥梁,是转变教师教学行为的载体。&bsp;
设计的内容应包括三部分。其一是教学环节;其二是学生的学习行为&dsh;&dsh;学生做什么和怎样做;其三是教师的教学行为&dsh;&dsh;教师做什么和怎样做。
此阶段,研究特点可以概括为两方面:
三层次研讨由面到点
围绕小学课堂基本课型教学行为设计及使用说明的研究,开展三个层次的课题活动。实行课题研究活动轮流坐庄制,为不同层次的教师创造机会,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第一层次:分大组开展全校性的校本教科研活动,具体安排是:每月专题讲座,课堂教学展示研讨活动(由教研组轮流坐庄主持展示),群体交流。
第二层次:根据学校课题,每个教研组确定组内研究专题,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研究职能。做到计划制定规范化,准备过程具体化,组长发挥作用带头化。做到个人研究与集体研究结合,科研活动与教研活动结合,教科研活动和日常教学活动结合。组本教研时间每周三下午:00&dsh;2:00,在上学期基础上每个学科的选定一个课型进行深入研究,由组内一人为主,其他为辅,每位教师担当一次研究活动的主角。具体研究内容包括:课型分析、课堂教学行为设计、课堂教学行为设计论证、课堂教学行为设计使用说明,撰写成稿。
第三层次:教师个体课题研究。结合教师个人立项课题,设立小专题,制订专题研究计划,开展自主研究,夯实研究过程,每月进行检查,定期交流验收。
三循环研讨螺旋推升
每学期我校教师围绕课题分别进行三轮教学展示研讨活动,各学科重点研究一种课型的教学行为设计。每一轮的教学展示研讨活动都安排四项内容,即:、研究教材课标,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教法学法学情,初步拟定一种课型的教学行为设计,2、围绕教学行为设计进行说课,修改教案,3、上研讨课,进行教学诊断,4、根据研讨课诊断情况修改完善教学行为设计。经过三轮的反复,全校老师共同研讨,大家从多角度思考,发表不同的见解,提供不同层面的资料与洞察结果,最后形成2种教学行为设计与使用说明。(见《春华秋实》)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注重总结、提炼和提升、再体验,成果应用到下一个环节。它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通过教学行为设计,在反复学习反复研究的过程中,明确了思路,提升了思维层次,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价值的是,这种过程提高了教师的学习、研究能力。
★小学课堂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
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关于这三种教学方式,都有比较宽泛的内容。根据学校实际研究能力,我们在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过程中,是以小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方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这里我们分三步走。
⒈理论先行,急用先学,全员培训
子课题确立以后,寒暑假,学校组织全员教师进行相关的理论储备,老师们边学习边整理学习体会和心得,并在假期里及时上传到校园网上的个人博客当中,这样又方便了老师们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
开学后副校长和教导主任组织教师进行预习专题理论培训,使老师们对于预习的认识和理解又加深了一步。
⒉探究方法,分工协作,全员行动
老师们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新学期开学初,语文学科围绕&ldqu;习作指导课&rdqu;这一基本课型进行研究,数学教师着重研究&ldqu;空间与图形&rdqu;新授课的预习方法,英语学科重点研究课文教学的预习策略。
⒊精心设计,反复实践,逐步提高
老师们在占有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语文学科围绕&ldqu;习作指导课&rdqu;这一基本课型进行研究,数学教师着重研究&ldqu;空间与图形&rdqu;新授课的预习方法,英语学科重点研究课文教学的预习策略。各学科预习的内容方法提炼出来以后,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三轮教学研讨活动,研究怎样利用预习资源改革课堂教学方式。
全校围绕&ldqu;小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这一主题,举行了&ldqu;春华杯&rdqu;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老师们全员参与,经历了&ldqu;学习&dsh;设计&dsh;实践&dsh;反思&dsh;提炼&rdqu;的研究过程。每位教师抓住一种课型进行研究,修改完善预习后的课堂教学行为设计,思考提炼预习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校还组织教师召开了&ldqu;提炼﹒共享&rdqu;预习专题研究成果展示会。经过本轮研究实践,老师们对于预习的认识和思考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总结出&ldqu;小学高年级数学预习九步法&rdqu;等实用性非常强的研究成果,并及时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008年7月3日下午,金南路小学举行了&ldqu;小学生预习与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rdqu;阶段性成果发布会。为了总结推广我校的课题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全区小学幼儿园教育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由区教育科研工作办公室牵头,组织了由市教科所教育学会专家、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员、科研员组成的评析组,对我校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认真的评审论证。评析组成员先期审阅了我校提供的文本资料,对领导和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参加了成果发布会。经过评析组成员集体讨论,认为我们的研究有五个方面的特点:、选题恰当&bsp;2、研究内容适切。3、研究过程是科学有效的4、研究的成果的有价值的5、研究学校带来的变化是积极和明显的。
★小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
关于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研究,我们把重点放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方面。它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形式,充分利用教室与人力资源,在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倾听、有亲和力的氛围中,为了完成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一般2-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综合发言员、协调员等等。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这一专题研究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研究怎样分组
第二、研究怎样培训小组长
第三、研究各学科各种课型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具体操作办法基本同上。
最后,学校组织召开了&ldqu;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rdqu;成果发布会。参加本次发布会的有本校的全体教师,及友好学校炮台镇邓屯中心小学的领导、教师、教研员。会上,按年级、分学科共十个组进行成果展示。展示形式灵活多样,有课堂教学、小组现场演示、视频录像、图片图表等,生动全面诠释了研究成果,使每个与会者都能很容易理解和领会。研究成果包括:&ldqu;合作学习小组分组方式&rdqu;、&ldqu;组内成员角色分工方法&rdqu;、&ldqu;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rdqu;&ldqu;把握合作时机&rdqu;&ldqu;学生合作习惯培养&rdqu;&ldqu;充分发挥教师作用&rdqu;&ldqu;小组合作学习表现评价方法&rdqu;等。
★小学课堂探究学习教学方式的设计
这一阶段研究历经一年时间。分两个阶段:
研究&ldqu;我的课堂不活跃的原因&rdqu;。
先组织教师自查自查,之后组织专题讨论,头脑风暴,然后班子全体成员深入全校教师的课堂进行问课堂观察,最后进行分析总结。形成&ldqu;我的课堂不活跃的原因&rdqu;共8条。
⑴教师的情绪不够饱满。有时态度过于严肃,课堂氛围压抑。
⑵教师语言不够生动,不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对学生的参与状况的评价缺少激励性。
⑶问题设计过难或过易;提问语速过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只顾提问两头学生,忽略中间部分。
⑷教学环节设计不新颖,教学过程安排不合理,教师讲得多,学生参与机会少。
⑸教师备课中忽视备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把握不到位,教学没有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⑹教师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指导、训练不到位。学生想说又不敢说,特别是有些本来对自己的回答不太自信的同学就更不敢说。
⑺缺乏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部分学生担心问题回答不上来或说不好挨老师批评,也担心被同学嘲笑因而产生畏惧心理,时间长了就不发言了。
⑻教师不善于组织课堂教学,对学生指导、训练不到位。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听讲秩序不好。
2研究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这一阶段做法和自主、合作学习研究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再赘述。
★体现&ldqu;自主合作探究&rdqu;教学方式的小学课堂教学评价设计
本本阶段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就是自下而上。先是组织各科教师重温课程标准,学习大连教育学院编写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结合我们的研究实际和课堂现状,总结出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然后组织教师组内教研课、全校观摩课等多种形式,利用评价表评价自己和同伴的课堂教学,集体讨论修订,形成新的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七、研究成果与成效:
近五年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表现是:
★研究成果:
㈠探索出小学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学科的课型分类。详见《花开的声音》
2、探索出6个学科9种课型分析。
6、探索出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注:李强提供
说明:此评价办法是我们研究时间较短,还有好多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进一步研究。
★研究成效:
⒈学生的学习品质有了明显提高
⑴学生预习习惯基本形成
2008年6月,我们对六年级和四年级的两个教学班的85名学生进行预习习惯问卷调查,调查的方法是综合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调查结果是:80%的学生能够天天或经常预习,说明我校学生基本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bsp;
⑵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基本形成
2008年6月,我们分别三年级和五年级的两个教学班的80名名学生学生进行预习能力测试。测试的方法是:五年三班现让学生自主预习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课,三年三班先让学生自主预习四年级上册《乘法分配率》一课,然后根据《课标》要求编制一套试卷,让学生回答。统计结果是:三年三班有62%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掌握75%的知识,五年三班的68%的学生通过预习可以掌握75%的知识,说明我校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⑶学生学习成绩有明显提高
老师们普遍反应,经过学生的充分预习,课堂上教学效率高了。随着预习研究的深入,我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⒉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以明显提升
⑴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
通过课题组成员听课、观察课堂,发现90%左右的教师课堂上能够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⑵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一定提高
过去我们组织课题研究、教学研讨,老师们经常就课论课,很少从深层次理论层面诠释其中的道理。现在,老师们在研究中能够自觉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教育教学理论分析教学现象,感悟其中的道理。
⑶教师的研究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现在,全校教师人人都有课题,人人参与到课题研究中,一批研究型教师脱颖而出,他们在教学实践中主动学习、探索研究、总结提炼、交流共享,教学研究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职业生活方式。
◆本课题研究所产生的影响
课题主持人撰写的《复习课教学行为设计的探索与实践》一文刊登在《中国教育学刊》,《以&ldqu;复习课型教学行为设计&rdqu;为切入点提升期末复习的质量》刊登在《大连教育》上&bsp;&bsp;
2008年7月3日,甘井子区基层单位课题研究现场会上,课题主持人所做的&ldqu;小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阶段研究报告&rdqu;受到与会领导的高度评价。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在本区内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和积极的推广,尤其是课题层层分解的做法,已经辐射全区,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大连市教科所杨建云主任参加了我校的阶段成果发布会,认为我们的课题有两方面比较突出:一是整个思路设计成熟,将总课题进行子课题分解,二是有清晰的思路,明确研究什么,怎么研究,研究的环节的设计,通过实践、反思、总结、提炼等得以实施。
◆结论:
从以上研究结果中看,我们至少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的课题研究是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是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
2、我校在课题研究中所设计的操作办法是有效的---能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形成,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今后的设想: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取得初步成效,但从认识到实践都有待进一步深化。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更加深入地探索,进一步打造赏识教育的办学特色,从赏识教育牵动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5-11-05 18:30:43
上一篇:粮食局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调研报告
下一篇:关于加强平安法治建设宣传调研报告
网友评论《小学教学研究报告》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