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机制的研究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

新时期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机制的研究

内容摘要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使得社区成为团建工作重要的基本单位,加强社区共青团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现代社会的变化、高素质的人才要求和社区自身发展的需求,都为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提出了要求。针对目前社区团建工作面临的两大基本矛盾,高校可以发挥自己的人才和智力资源优势,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并最终实现社区化的工作方式。

关键词
高校 社区 团建 联动机制

&bsp;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区承担着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分离出来的大量社会职能。如何结合实际,通过工作载体、领域、方式和思路上的各项创新,不断加强组织、制度和阵地建设,着力发挥整体资源优势,逐步形成“立足社区、活动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社区共青团工作的新局面,成为团建工作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图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复旦大学、闸北区和杨浦区团委的访谈、调研材料,探索高校在新时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团建工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一、新时期社区团建工作的契机和发展概况
(一)社区团建的重要性
当前,共青团青年工作中,传统以“条线”为基础的“青年工作链”已不能覆盖所有青年,特别是社区中大量社会待业青年、外来务工青年和两新组织中工作的青年,这就要求团组织建设在机制、手段和内容上适应新的情况。因此,社区团建的重要性将与日俱增,成为共青团青年群众工作的重要基础。
另一方面,社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位。立足社区,做好青年工作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因此,加强社区团建,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和引导青年,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之一。
因此,在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上,团中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型社会组织的基层团组织”,并指出“这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的生长点”,首次提出要按照“区域覆盖、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努力构建具有开放性、协作性、充满活力的社区团组织网络,为共青团组织未来的社区团建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的可行性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使得现代社会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工作环境变化,要求高校共青团工作必须进一步贴近青年,服务青年。同时,新时期高校素质教育的需求,带来了高校共青团与社区联动的契机。
其次,社会公共领域的形成,提供了高校共青团与社区联动的活动空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公共领域逐步形成,这为社会成员实现互助、交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这恰恰使朝气蓬勃的高校共青团组织有了大显身手的舞台,这也是共青团工作社区化得以产生和发展的社会背景之一。
第三,社区自身的建设与发展,促进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更好地与社区联动。随着社区功能的完善,社区越来越成为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的主要场所。而择业的多变性和居住地的相对稳定性,使当代青年关心社区的建设,希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些社会变革,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团组织在社区的影响力和对青年的引导、服务。当代青年的这种需求,使得高校社区联动成为高校团建延展自身工作领域的又一天地,为社区团建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社区化发展概况
、联谊活动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初)
这是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初级阶段。此时的活动主要是感情的联络,主要形式为文娱、联谊活动。这种联动往往呈现热热闹闹的场面,但活动的内涵不够丰富。而且,联谊组织完全是自发成立的,往往依赖于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很不稳定,经常会因为人事变动而自行解散。
2、组织健全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90年代中)
这是共青团工作社区化开始形成的阶段。为了克服组织不稳定,活动质量低等问题,高校共青团在部分街道成立了工作机构,与社区内非所属的各级团组织进行协调,与社区公共事务关系密切的警署、工商所、街道医院等单位的团组织负责人也成为其成员。这样从组织上保证共青团在社区开展各项工作,大大推动了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进程。
3、深化完备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迄今)
这是共青团工作社区化的发展阶段。共青团成立了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社区青年工作委员会由街道团工委牵头,本社区内的高校、企业、机关等单位团组织参加的区域性社会青年团体。它具有“服务、协调、沟通、发展”四项职能。其主要任务是:立足社区,整合区域内各级团组织资源,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通过共同参与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社区会员单位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人才效益。

二、当前社区团建工作的主要需求与高校共青团的优势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当前社区团建工作依然面临着一系列困难与挑战。通过对上海市闸北区和杨浦区社区团建工作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当前城市社区团建主要存在着两大矛盾:社区青年需求的多样性与共青团工作内容和方式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社区物力与硬件资源相对充足与人才和软件资源的相对匮乏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两大矛盾,是新时期社区团建工作的两个主要需要,也成为高校与社区团建,条块联动,优势互补的着力点。
(一)社区团建活动需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服务有效
共青团组织的各项活动是否能够真正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服务青年,是开展好整个社区团建工作的基础,也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主要课题。由于社区团建的工作对象包含各个不同年龄和职业的青年,组成复杂。社区团建需要根据不同对象群体的特点,开展各类不同的活动,在内容、内涵与形式各有侧重,以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各类社区青年。
、瞄准青年需要,丰富活动内容
丰富活动内容,是社区团建满足不同青年需求,加强引导服务的基础性条件。社区青年构成的复杂性造成了社区青年活动需求的多样性。因此,社区团建活动,就必须拥有针对不同群体的吸引力,对活动内容的丰富与充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闸北区为例,闸北的社区青少年群体中,有一些人拥有不同的不良嗜好。闸北区团委通过网络课程、动漫展览、机车维修培训等,将这些群体的“兴趣”从不良嗜好中引导到良性的技能和职业发展轨道上。又如杨浦区团委通过各类文体活动凝聚社区青少年,体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2005年,该区为社区青少年发放了20张活动优惠卡,由社工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三人篮球赛、足球赛、羽毛球赛、游泳赛等深受喜爱的体育活动,为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但是,要实现社区团建活动内容的丰富化,仅仅依靠社区之力,存在着许多困难。如何有效解决青年需求多样和活动内容单一的矛盾,是社区团建的主要问题与需要,也是社区与高校联动的动力之一。
2、针对青年特点,拓展活动形式
拓展活动形式,是社区团建吸引和凝聚青年的重要保证。传统团建活动的形式对于当代社区青年的吸引力正逐步减弱,活动内容的丰富也需要与活动手段的多样相互结合。传统内容以新的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组织会对青年群体产生更好的效果,而新的活动内容更需要通过活动的载体与方式的创新来落实。闸北区通过在社区和“两新”组织的基层团组织中实行各种灵活多样的团组织活动,大幅提高了各类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率;通过在社区青少年工作中,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手段以及实现专业方法的“闸北化”,有效开展了一系列社区青少年的帮困、维权、援助、法制教育和刑释解教工作。杨浦区着力推进各类团建活动的机制创新和专业指导。
整体来看,社区团建活动的手段、方法和形式仍需不断创新和开拓,这也需要社区学习借鉴高校的优秀经验,引入智力和能力支持,实现社区团建的要求和目标。
3、围绕青年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提供有效服务,是社区团建活动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服务青年是共青团组织的重要职责。在新时期,如何应对社会和青年的变化发展,保证服务的有效性,是社区团建工作的重点。在闸北区的实践中,将团所提供的服务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满足社区青年的生存需要,维权帮困,促进就业,做好青少年保护工作;第二个层次着眼青年的发展需求,大力发展青年个性,促进群体交流,为青年群体提供各种机会,支持青年的志愿活动、专业实践和社团发育。杨浦区则十分重视对失足青少年的维权与帮教。定海社工点对0名青年犯罪嫌疑人开展“诉前考察”,通过法制教育、公益劳动、家庭访问、革命历史传统教育等形式,使他们增强法律意识,参加社区公益劳动,服从家庭帮教监管,目前已有七名对象全部通过“诉前考察”。为了体现人性化和保密原则,平时这十名对象,仍然正常的工作与学习。这一从青年利益出发,为青年为着想的举措受到了当事人和家属的欢迎,更使失足青年深受感动,有效地帮助对象告别过去,走向新生。
总的来说,社区团建的各类服务已经起步,但仍需在实践中落实各项举措。社区团组织,非常需要外力支援,尤其是高校的合作与支持,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与服务能力。
(二)社区团建资源需求:软件配套、智力支持、人才交流
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下,社区团建所能调用的硬件资源相对充足,软件资源、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则相对缺乏,而这些资源主要集中于高校。因此,通过社区与高校团建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和整合,有利于推动社区团建工作,这也是团中央对于基层团组织建设提出的指导意见和工作重点。
、软件资源配套是实现“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目标的基础
随着社区和“两新”组织中,青年教育和学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社区团建工作的知识内涵与文化底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区团建的各项活动亟需寻找与目标相配套的软件资源,但这正是社区所想对缺乏的。如前文已经说到,闸北区在社区青少年教育中希望开设一系列培训班,这就非常需要高校能够提供各种软件资源,包括教育、师资与文化资料。而杨浦区团区委在落实团市委和市慈善基金会联合推出的“在阳光下展翅”社区青少年技能培训计划时,充分体会到引入高校软件支持的益处。通过与高职中专院校的合作,73名社区青少年进入到桦诚培训学校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学习。在杨浦团区委帮助下,他们在本计划的学习中,补充文化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增强自我信心,取得一定的学历文凭,以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竞争力。总之,通过高校与社区软件资源的配套,一方面可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能保证活动质量,真正吸引社区青年,实现对社区青年的服务和引导。
2、专业智力支持对社区团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我国城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看,社区将成为越来越多社会职能的基本载体,这需要共青团对社区团建做出长远的规划和先期的理论研究。通过社区的一线实践资料与高校的理论研究相结合,我们可以更全面、有效的开展社区团建的研究,为社区团建的长远发展指明方向。事实上,地区与高校联动开展研究工作的传统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闸北区近几年来,通过引入和资助高校专家开展项目研究,对当前社区共青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决策咨询,并对闸北区团建的未来形势展开预研。在新的形势下,社区与高校的联合研究需要进一步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模式,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使得科研合作更好地指导社区的共青团工作,为社区团建的发展服务。
3、人才队伍交流能为社区团建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撑作用
在两区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团建人才与干部队伍的缺乏成为社区团建工作推进的主要最大障碍之一。在与闸北、杨浦区的同志座谈中,他们十分希望可以借用高校大量的优秀团干部和人才,实现共青团内部的人才交流和柔性流动。从实际工作看,这种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高校的专业志愿者与社区服务的结合,将是未来共青团人才资源整合的第一个方向。在社会成熟度高的国家,志愿者已成为各类专业社工服务的主体。复旦大学与杨浦区在落实“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联动之际,将建设社区志愿者服务点作为团建三区联动的主要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杨浦区残联和复旦大学共同创办的“兴家志愿者服务队”,五年来一直坚持为残疾人子女义务家教、智力助残,目前“兴家”的成员已扩展至全上海十多所高校,服务范围从杨浦扩展至市中心0个城区。而复旦团委创造性地将分团委直接建立在“兴家志愿者服务队”上,从组织上保证了高校与社区的合作互助。
高校团干部参与社区团建是人才交流的另一个方向。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化和制度化水平较高,聚集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团干部,这些干部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储备、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而闸北、杨浦的社区团建工作中,尤其是“两新”组织的团建工作中,由于团干部为兼职,使他们的工作时间和精力受到了限制。如果建立团干部的柔性流动机制,实施“对口支援”,将能较为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对社区团建的顺利发展大有裨益。
从上述两大社区团建的需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高校参与社区团建联动的巨大优势。在新的形势下,通过高校与社区联动,对于加强团的建设,真正实现“条块双赢,共同发展”,更好引导和服务青年具有巨大的实际意义,。

三、实现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社区发展,高校要扎根社区,实现高校与社区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联动,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以高校为主体的单一性组织模式向以社区为主体的区域性组织模式转变;第二步,是实现社区化的工作方式。
(一)以社区为主体的区域性团建组织模式
高校与社区的联动,应当是以社区为主体的联动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做到个性化,在组织功能上做到多样化,在社会参与上尽可能广泛化,而组织的文化应当是主流化。
、组织形式个性化
高校团组织在社区的组织形式要适合青年的各种需要,区别对待、按需服务,针对社区青年多样化、个性化的特殊需求,形成具有独特服务、风格鲜明的个性化组织。
2、组织功能多样化
我们认为,一个发展性的高校与社区联动的团组织应该具备基本的七项功能:一是社会福利功能,二是参与建设功能,三是稳定和谐功能,四是素质拓展功能,五是教育开发功能,六是维权保障功能,七是信息整合功能。
3、社会参与广泛化
高校共青团在社区既能为青年自身提供服务,又能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建设。根据高校优势,其服务主要包括:社区文化服务、专业社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咨询中介服务和行政协助服务。高校团组织通过对社区工作广泛而有效地参与,发挥的各类专业素质,将增强社会对共青团工作的新认识,进而发展成为社区事务的中坚力量。
4、组织文化主流化
高校共青团与社区联动组织的文化应体现以下三点:一是时代性,即高校共青团与社区联动组织价值取向应与时俱进;二是传统性,即各种活动内容方式应体协民族精神和社会公德;三是发展性,强调组织发展面向未来,积极引导青年发展。
(二)以社区化为特点的团建工作方式
运用社区化的工作方式,对于保障高校与社区联动的有效性是必不可少的。所谓社区化工作方式,是指根据社区工作特点,运用科学管理手段,设置社区服务内容,使高校共青团工作纳入社区工作体系。
、网络化管理
高校共青团与社区联动,以网络化管理为支撑。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阵地资源,合理安排服务时间,全面规划各项工作。整体部署、协同配合、突出重点、典型示范。
2、社会化服务
高校共青团要掌握社区工作需求,社会化服务方针,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储备、专业能力,立足社区各类平台,建立社区服务基地,实现高校与社区联动的基地化、长期化、人性化。
3、实效性机制
建立一套与实际相适应的工作机制,是高校团工作走进社区的重要保证。从机制上,高校与社区联动要做到:需求引导,社会协同,手段多样,阵地依托和目标分类。分层次、分阶段、有步骤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推进团建工作,保证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的良性循环。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9 21:36:35
上一篇:上海青年社团发展与青年工作的研究
下一篇:上海初中团组织现状调查与研究
网友评论《新时期高校与社区团建联动机制的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