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文由


第一公文


















收集

理2

浅谈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增长,农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日渐繁荣的农村市场开始出现了“营养不良”现象,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明显。
最为突出的是食品安全意识的淡薄。主要表现在,食品安全常识的匮乏,特别是50年代以前出生的群众在购买商品时只考虑价格,数量,质量就被列在其外,导致农村过期食品,“三无”产品无所忌惮。这其中,多多少少有点经济水平决定购买力的原因,一些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了一些不安全食品的危害,但迫于周围的环境,比如,农村5毛小食品横行,特别是学校周边小卖店,一些看上去琳琅满目的小食品冲刺着孩子们的眼球,也侵害着孩子们的健康。另外,消费维权意识较差,在购买到劣质产品时,往往选择不了了之,或者单纯地退换食品。我曾经在农村做过一项关于食品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问题是当你购买到劣质产品时你怎么办?结果是有80%的人选择与经销商协商,40%的人选择自认倒霉,仅有9%的人选择向在关行政部门反映。再有,经营者责任感与食品安全意识的不足。
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几乎空白。由于农村分布范围广,监管部门财力,人力有限,往往对于农村的监管只是在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出现以后才集中整治,小商小贩们也摸透了监管部门的规律,“紧”的时候收敛点,“松”的时候照常营业。这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将不合格食品“转战”农村的又一原因。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仅靠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身素质就够吗?当然不够,还需政府宏观管理,完善监管网络,下大力度,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首先,建立基层监管与服务机构。建立乡(镇)、村、组三级食品宣传、监管、检测网络,保证到乡(镇)、村、甚至到村以下的各个组都有食品安全信息联络员。不仅给不法分子起到震慑作用,还需真正让其发挥作用,充当更高一级食品监管部门的前后眼,能够将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常识宣传下去,传递正确的食品安全观与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
其次,提高基层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他们的责任感和正义感。食品安全工作,不能仅凭眼睛去判断食品的优劣,更看不出哪些能造成食品安全事件,这就需要定期培训,不断更新业务知识来应对瞬息万变的食品安全市场。
再有,执法力度要狠。前面提到的为什么只有9%的人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向相关部门反映,这其中一定有对相关部门不信任的群众。作为相关部门,树立起群众的信任与依托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监督要勤,监管要严,处罚要重。
农村食品安全,真需要来一次全面的真正的集中整治,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彻头彻尾地整一次,而后要有人将成果保持下去。


文由


第一公文


















收集

理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11-20 21:48:26
上一篇:教育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下一篇: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心得
网友评论《浅谈农村食品安全问题》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