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上昆四十年

一封信

976年的时候,我还在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跑龙套。有一天,著名书画大师谢稚柳通过他在上海京剧团搞舞美设计的学生吴明耀告诉我,希望能和我见个面。虽然我早已闻知谢老的大名,但从未正式见过面。因此,谢老的这个口头邀请使我有些“受宠若惊”,激动不已。我记得谢老见到我第一句就是:“你们应该马上恢复昆曲!”乍一听我竟不知如何来回答,谢老似乎并不急于要我回答,他深情地说:“中国不能没有昆曲,我们这个国家过去贫穷落后,不知丢失了多少宝贝,现在到了我们这一代,我们能眼睁睁地看着把昆曲这样的国宝丢掉?”当时传统戏都还没有恢复,思想也不够解放。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有恢复昆曲的条件和基础吗?我有些怀疑和彷徨。谢老大概已猜到了我的这些疑虑,他说:“我从你们还是学生时就看你们这班演员演戏一直到现在,从不间断,你们昆大班能出这么多的优秀演员,实在是奇迹,这是昆曲命不该绝,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大幸事,你们不出来挑起这副重担,谁来挑?我想来想去,只有你蔡正仁出来,领个头,把你们的一些同学全请回来,上海的昆曲不就恢复了?!”经谢老这么一说,我的心头顿时一亮,被他那股热爱昆曲的满腔热情深深地打动了。谢老的这些话,语重心长,句句说得都很实在,也很在理。但我仍担心两点:一是建立昆剧团必须取得当时上海市的主要领导的支持和批准才行;二是我们这些已脱离昆曲十多年的同行都还愿意回来干吗?只听谢老对我说:“小蔡,听说你还能写点文章,你可以起个草写封信给市委领导,再请你们几位有些知名度的同学签上名,把昆曲受到摧殘的情况说一下,同时要求成立上海昆剧团,我想市委领导一定会考虑的。”我说写封信能办到,就是信写好后怎么才能送到领导的手中?谢老说:“彭冲同志和王一平同志都了解昆曲,也十分喜爱昆曲,只要你的信写好,我来想办法把它亲自送到王一平同志的手里。”吴明耀也在一旁说:“蔡正仁,谢老从来没有给领导递信的习惯,今天他能表示要亲自将信送到市领导那里,这是难得的‘破天荒,要不是为了昆曲,他才不去费这个神哩。”对于我担心的第二个问题,谢老说:“你们几位同学,哪一个不都是深深地爱着昆曲?昆曲这门艺术,一旦你学了它,就会迷上它,迷上了就再也无法摆脱了,我就不相信他们会对恢复昆曲无动于衷,他们的工作我来帮你做!”我被谢老对昆曲的热爱之情感动了,立即动笔给市委领导写下了那封难以忘怀的信。信写好后,我联络了华文漪、辛清华、顾兆琪等人一起签名,交给了谢老,由谢老亲自递了上去。不久,市文化局李太成局长把我召去,兴奋地向我传达了市委的决定:同意建立上海昆剧团。

978年2月,上海昆剧团正式成立,结束了上海本地多年来没有独立建制的专业昆剧院团的历史。

十八年

977年秋,在市文化局领导下,成立了以李文轩、陈维卿和我为首的上海昆剧团筹建组,我们大家一起积极为剧团的成立奔走。我一直认为培养一名尖子演员不容易,因此等到昆剧团正式成立后,我坚持回到了演员队,做了一名普通的小生演员。

989年7月,部分演员赴美演出后滞留不归,在昆剧团引起了大地震,剧团的工作几乎处于半瘫痪的状态,我很担忧也很着急。这时文化局的领导找我去谈话,他说:“你也看到现在的情况,我相信你作为昆剧团的一名成员,也是剧团建立的当事人,你应该不会允许这种状态再持续下去。如果你现在不出来,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上昆垮掉。”我权衡了很久,终于答应出来主持工作,但同时与领导约法三章,请他们尽快物色合适的团长人选,一旦物色到了,我立即就把工作交接好,还是回到演员队当演员。

我也没想到,我从989年主持剧团的工作开始,到2007年卸任,整整十八年担任剧团主要领导。而在这期间,昆剧团经历了无法想象的困难,演出市场非常低迷。剧团虽有部分行政拨款,但仍有大量的资金缺口,常常是拆东墙补西墙,得想办法周转。团里每一个人的吃喝拉撒全部都要找我,本来就该我演的戏,也会被人说成是以权谋私,而且大家都是师兄弟姐妹,“脚碰脚”,很难管理。说实话,这个团长真是不好当,我受了不计其数的闲气。当然困顿和苦楚只是我工作中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我也看到,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昆剧团的大多数职工还是干劲儿十足,坚守着对昆剧的那份热爱。尽管艰难,昆剧在上海依然生根发芽,上海昆剧团还非常顽强地存在,并留下了如此多的剧目,加之一批坚定的从业者,还发展了那么多的年轻观众。

进入2世纪,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昆剧的内外环境逐渐好转。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昆剧迎来了新世纪的新发展,我也带着上昆走出了低谷。如今,昆剧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我甚感欣慰。

传昆剧

我曾经在很多场合呼吁,一定要把昆剧的传承做好。我们的传字辈老师从他们的前辈那里继承了五百多折传统折子戏,而到了我们这一代只学了二百多折戏,这意味着昆剧的传统折子戏只相隔了一代人就损失了将近一半的戏。那么,我们的学生们又怎样呢?能有三分之一就不错了。这种状况令人堪忧。于是我自己身体力行,尽可能地把我会的折子戏教给学生,并鼓励他们创排新戏。2007年,我当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不做团长以后,各个地方对我的邀约好像越来越多,排戏、演戏、教戏、讲座、开会、研讨等等,工作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有时我也想松懈松懈,但看到大家对昆剧期待的眼神,我又充满了活力。

我很高兴看到昆剧在今天得到大家的喜爱,我也希望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继续为昆剧的传承与传播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来源于:上海戏剧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4 11:40:34
上一篇:记者被殴打,公众权益还怎么保护?
下一篇:所有“观看爬楼直播的人”都是无情刽子手
网友评论《亲历上昆四十年》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