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抱球桩所抱之球(上)

丁秋波

《感悟抱球桩的立身中正》(207《健身气功》第3期)是从练形的角度谈站桩调身,《感悟抱球桩的所抱之球》是从感知气的角度谈站桩次第。笔者试图根据自身的练功实践,将抱球桩这个球的体验分为两臂之球、丹田之球、身躯之球、周身之球、球中之球和浑圆之球六个循序渐进的功程次第,与同道切磋。

一、手抱之球

也可叫两臂之球。指两臂内侧至腹部皮表这个空间的一个气球。这是站桩初级阶段首先觉知到的气感之球。大家都知道抱球桩所抱的是一个气球,可是这个气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初练时是根本体验不到的,而且即使体验到了手抱之球也是一个假球,因为这是一种外在的感觉而不是内在的体验。

抱球桩对于气感的体验应该遵循先外后内的功程次第,因为觉知外在气感要比觉知内在气感容易得多。体验到外在的手抱之球,就能增强站桩的信心,提高站桩的兴趣。从抱球桩所抱之球的趣味上说,没有手抱之球的体验,站桩属于无趣阶段;有了手抱之球的体验,站桩就进入有趣阶段;而后慢慢的形成丹田之球则兴趣更浓烈,能从兴趣阶段提升为情趣阶段,并升华到真趣阶段。这样就会越站越想站、百站不厌,通过阶段性递进的次第效应,其功夫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了。

怎样体验到手抱之球?当调身至周身中正以后,将意念集中到两臂内侧至腹部这个空间,体会呼吸时在这个范围的开合状态。通过集中精神、专心致志的体会,慢慢的就会感觉到在内合的时候手掌有阻力(与游泳手掌划水时的感觉相似)使之合不拢,在外开的时候手掌也有阻力使之开不出去,就像真的是抱着一个购买来的大气球一样富有缩胀力。这种气感是通过随着呼吸体会开合而得到的,因为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是开合,人体本身就在不间断的开合着。站桩时并不是两手有意在空间通过运动形成开合,而是随着一呼一吸形成了自然的开合状态。当手掌有了明显的感觉以后,再将这种感觉向小臂、大臂、躯干延伸传递,慢慢连成一个完整的气球,两手所抱之球的感觉就出来了,而后这种气感会越来越强烈。

这个所抱之球,虽然是假的,但它也是有能量的,它能把你的双手固定在所抱的位置上而不往下掉,而且双手还非常轻松,能明显地感觉到双手下面有一股上托的气的力量存在。体验手抱之球气感的差异性也很大,有的人站桩不要多久就有这种气感了,有的人站桩多年仍然没有丝毫的感觉,但只要不气馁、继续练总会有气感的。

任何一套功法都有多种练法。健身气功首练形、次练气、再练神,即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到静,这是宏观的普遍性的次第指导规范。健身气功特殊性的功程次第是可以直接从练气入手的,先练六字诀就是直接从练气入手。体会手抱之球可以从站桩感觉到形体已经周身中正开始,也可以在一开始调形的同时就注重体验。

在手抱之球阶段,由于习练者没有唤醒丹田,对内在气机没有体验,其气感总是在皮肤表面。要体会内在气感则必须唤醒丹田,因为内在气机是从丹田开始生发的。

二、丹田之球

也可叫腹腔之球。指以丹田(百会与会阴和神阙与命门两连线的交点)为中心的在腹腔内的气球。这是唤醒丹田后才能感知到的。丹田之球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次第,也是很多健身气功爱好者需要突破的一个长功瓶颈。有人把手抱之球的气感当作宝贝,不向唤醒丹田方向努力,结果可想而知——没有真正的内在气机感受。任何功法(练法)都是拐棍,同样任何气感都是过程,两者都要及时扔掉才能继续前行。笔者从2008年开始,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突破启动气机、唤醒丹田这个次第而撰写并在《健身气功》杂志发表了十余篇与之相关联的文章。这些文章中所有的观点都具有自洽性、一贯性,尤其是《如何启动气机之我见》(20年第5期),对于唤醒丹田、体验丹田之球应该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这篇文章发表7年了,它在突破启动气机的认识和实践方面,仍被笔者所推崇。练功首先必须从理上懂得:没有唤醒丹田就体验不到内在气机的运行,就始终在练呼吸之气和身体表皮的感受,而不是在练内在的气机,也始终体验不到丹田之球;如果体验到了内在气机的运行,则已经唤醒了丹田。只有唤醒丹田,才能真正理解抱球桩抱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内在之球,它是意识可以感知到的真真切切的内在气机运行的动态之球,是意识活动产生对气机反应的一种圆球形的动态感觉。

为什么都崇尚站桩,因为内功比外功重要。唤醒丹田是内功基础,抱球桩是唤醒丹田的极好功法,若将其成为唤醒丹田的主功,则一定能够自然而然的将丹田唤醒。所谓“搂草打兔子——捎带的”,在这里就是既取得强健身体的功效,又唤醒了丹田。

当手抱之球的气感非常明显,几乎是一开始站桩就完全可以体验到的情况下,就应该将此气感抛开,开始体验以丹田为中心的丹田之球。这是一个通过呼吸开合丹田部位的以假成真的过程。唤醒丹田前只是理悟,唤醒丹田后才是证悟,即从假到真。练功有了内在气机的真实体验,才能真正明白丹田才是呼吸换气的场所。如果专心于丹田气机,就会自然的忘却口鼻呼吸(不是没有口鼻呼吸),而只知丹田的开合翕张(敛缩舒张)。丹田之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次第。它成为很多人的一个练功瓶颈,必须下功夫加以突破。

作为练功次第,当已经体验到丹田之球以后,就没有必要再专门体验手抱之球了。《形意拳二十四法》有“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之说。專心体验丹田之球而不再专门体会手抱之球,这就是次第、阶段性、循序渐进的重要性,也是遵循了“过了河就不要把船背着”的这句练功术语。当体验到丹田之球以后,如果再来试着体验手抱之球,那感觉就大不同了,气感更强了。因为功夫水平提升了,对气的敏感度提高了。

三、躯干之球

也可叫三腔之球。指上至胸腔顶部、下至盆腔底部范围内的胸、腹、盆三腔合为一体的气球。

随着练功的深入,随着气机的开合聚散,内在气机在身体内不断的充足扩散而充满整个躯干,则称为躯干之球。其中要经过形成中丹田和二田合一的功程次第,具体内容详见《健身气功》203年第2期《调摄周身气机之我见》中的“二田合一”。这个时候的内在气机运行的感觉更大、更清晰。也可以试着体验所抱之球仍然是手抱之球,即两臂内的气球与躯干之球内外合二为一的感觉。需要明确的是这只是体验一下,因为此文的所抱之球既是两手在抱,更是心意在抱。练功一定是一个不断扔掉其感觉的递进过程,从体验到丹田之球开始就要扔掉手抱的概念和境界,两手与两脚一样,只是整个身体的一部分而已,练功要慢慢地进入整体性。

练功要渐入整体性,必须强调觉知气感。气功前辈马济人对练功感觉非常重视。他说:“应该把种种感觉作为练功中机体现象、机体变化的研究课题来处理。”传统气功的“征候”指的就是气感。“入门先站三年桩”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意识对气的敏感度。抱球桩虽然不刻意追求气感,但在桩架中正的前提下“觉知体验气感就是在练功”,这种觉知体验是从手掌开始的。提高意识对气的敏感度其实就是练气感,对手抱之球和丹田之球的体验,都是依赖于气感的。气感从手掌及两臂再到丹田及躯干,由外而内,由小而大,这个功程次第是通过察觉气感而实现的。察觉气感有利于集中精神、专一心念,有利于松静自然、循序渐进,有利于增益兴趣、提高效果,实质上就是练功夫。察觉气感从手掌开始,手掌又从劳宫穴开始,所以抱球桩的初始阶段,意念在劳宫和手掌是一个体验气感的重点内容。如果长期没有气感,显得站桩枯燥乏味,增强练功信心就很渺茫。

(未完待续)

文章来源于:健身气功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18 13:17:48
上一篇:《地球最后的夜晚》将登陆北美
下一篇:“订阅”改变电影商业模式
网友评论《感悟抱球桩所抱之球(上)》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