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汇报材料

本文由第 一 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汇报材料

   广州市xx区xx小学是一所有着80多年悠久历史的老校。新课改以来,学校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依托xx社区文化资源和珠江新城区域优势,坚持以课题引领课程发展,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鲜明特色。

   一、课程管理:完善

   (一)组织管理完善

   我校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分层管理实施领导小组。教导处、德育处、教研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监督、检查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保证课程有条不紊地实施。

   在课时安排上,每周2课时,课时相当于5课时量,为了保证课时不挪用,不挤用,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障,我校以“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安排课程,其中一节课教导处集中安排,统一上课时间,这样,便于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提高课堂质量。另外一节课不做集中安排,教导处根据各班级的需要弹性安排。

   (二)制度建设健全

   我校制定健全的课程管理和实施制度。如:校本开发与实施的组织管理、课程计划管理、课程实施管理、课程评价管理、人员管理、课程建设档案制度等,确保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有章可循。

   (三)经费来源保障

   立项课题经费为科组参观学习、聘请专家、科组活动、小型会议、现场会等支出提供稳定的经费来源保障。同时,学校给予科组经费上的支持,每学期划出相关的经费用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所需的教研学习、购买书籍、成果奖励,学校对课程指导老师给予优惠政策,在每周课时量和每月工作津贴给予照顾,提升课程指导老师的地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励行政和指导教师努力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

   二、科组建设:规范

   (一)落实指导教师选任制

   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从2004年开始组建,目前共有名教师,其中研究生学历3人,占总人数的273%,科组成员来源涉及各个学科,部分行政领导、年级长、学科组长等。大多数都是学校的年轻教师,团结向上、执行力强、专业素质较好,多位教师有执教区级以上公开课和奖励的经历。每学年在保证科组教师队伍稳定的同时,会对科组部分教师进行轮换,保证科组血液的循环和鲜活。

   (二)探索科组有效教研

   、以校为本,扎实开展校本教研

   科组教研活动定时、定点、定人员,每周有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研讨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邀请专家到校指导外,还提供书籍让指导教师“阅读”的自我培训;让骨干教师率先“研读”组织交流的培训;指导教师根据研究专题轮流担任科组活动学习的主讲人等。经过摸索,科组逐渐沉淀形成“主题课例研训结合式”的教研模式,围绕“主题先行—课例跟进—研讨交流—培训提升—行为跟进”教研流程,全员参与科组教研,实现点面结合,全面提升科组指导教师的方法指导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成熟。

   2、坚持“走出去”,互通有无

   为了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专业素养,力争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取得长足的提高,学校坚持采用“走出去”方针,多次组织老师们到示范学校参观、听取优秀经验做法,同时,积极参加全国、市、区教学研讨活动。近三年来我校先后组织科组老师参加了浙江杭州、广州番禺、黑龙江哈尔滨等全国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参加了在白云江高中心小学、竹料一小、花都冠华小学、海珠区试验小学等举行的“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现场会”等,近三年来,科组老师外出学习交流达30多次。

   3、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跨校际交流

   网络研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可以实现跨校级的研讨,又可以打破定点定时条件的限制,实现资源共享、思想交流。近两年来,我们力推打造网络学习交流的平台,营造科组网络教研的研讨氛围。以xx部落组群博客为平台,以QQ科组教研群为方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网上教研与交流,引领科组教师共同发展。每月根据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通过xx部落博客给科组老师提供研讨交流的平台,例如:200学年下学期,三月份网络研讨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规划研讨交流;四月份网络研讨主题:第三届“卓越杯”教学比赛——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赛后研讨交流;五月份研讨主题: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评价等,让老师们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指导能力。

   (三)重视成果积累,档案管理完善

   科组建立了规范的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档案”,档案资料主要是课程管理类、课程实施类、实施效果类三大类的资料。并制定了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资料具体的归档时间、内容,还建成了科组综合实践活动网页,活动中的过程资料得以及时的保存和共享。

   三、课程实施:常态、有效

   (一)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内容体系

   依托学校所在的xx社区、珠江新城区域所具有的资源,围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大主线、四大指定领域和非指定领域内容,开发和建构如下校本课程体系:

  (二)探索课程实施模式

   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不断摸索,建构出“校长带动——专家引领——课题驱动——课型指路——评价促动”的常态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模式。

   校长带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本学科建设,校长亲自担任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带头上省级、市级研讨课,校内示范课。领导的高度重视,率身垂范能为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

   专家引领:学校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规划的前沿性,教师培训的系列性和完整性。每学期都多次邀请省、市、区专家到校进行课程建设的研讨、听课指导、科组研讨交流、开设专业知识的理论讲座等。如:系列课型培训;师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的表达;综合实践活动科研培训等。科组和指导教师与专家的交流研讨培训中快速的成长成熟。

   课题驱动:我校坚持以课题引领课程发展,依托社区文化资源,不断促进和深化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化实施。目前,在研“十二五规划”省级和区级课题各项,市级特约教研员课题项,省市级子课题2项,区级小课题项,新立项的十二五规划能效课题项。

   课型指路:我校根据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课型要求,按照五个环节的实施模式:主题确立—方案设计—活动实施—交流展示—活动评价。在各环节的实施中落实相应的课型,明确各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操作程序,从而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在“课内”的质量,保证课程实施的常态化,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并在实践中推陈出新,探索新课型的教学。例如:2009年2月,在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现场会上,李玮兰老师执教的《资源加工课》,200年6月,在广州市第十五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课例研讨会上,潘国洪校长执教的《成果整理课》;在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上,梁殿卉老师执教的《角色体验课》,邓坤老师执教的《比较研究法——方法指导课》等新课型得到与会专家、同行们的高度赞誉。

   评价促动:我校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

   、教学评价

&bsp;&bsp;()每学期评选“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教科研积极分子”;

  (2)指导教师活动中形成的论文、案例、教学反思、课堂实录等按照课题管理办法给予相应的奖励。

  (3)每年一届的教学说课比赛。

 2、学业评价

&bsp;&bsp;()活动过程评价:过程评价渗透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bsp;&bsp;(2)活动成果评价:每学期进行优秀文件夹(学生成果)的评比;

&bsp;&bsp;(3)综合评价:根据“xx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业评价方案”,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以过程性评价为主。

   四、教学效果:显著

   (一)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研究,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本土文化知识,传承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各种才能得以发挥和发展。苏映铮老师指导的“xx李氏大宗祠的研究”在广州市首届优秀学生成果评比活动中获得一等奖。六年级的萧键衡在开展“珠江新城文化现状的研究”主题活动中,“给万庆良市长的一封信”中提出珠江新城肉菜市场价格偏高的问题得到万市长的回信和赞扬。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曾报道并赞扬我校学生在课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近几年来,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也稳步提高,毕业班的学生受到了对口中学的欢迎。

   (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大大提高。从2009年至今,我校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级公开课达8节:区级2节、市级6节,省级6节、国家级4节。

   2、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老师们自觉地把教和研联结起来,以研促教,并把教学中的经验所得提炼、上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50多篇论文、案例、课例获市级以上奖励;0多篇综合实践活动论文发表在各级刊物上,20年2月,出版了《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集》(东南大学出版社),还编著了课题成果集《xx文化之旅》校本教材。《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实验研究成果集》获20年度全国综合实践活动优秀课程资源评选一等奖、《探寻xx文化之旅》获三等奖。

   3、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潘国洪校长是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黄少燕、吴小敏老师曾任广州市小学中心组副组长,苏映铮、李玮兰老师曾任xx区中心组成员。

   (三)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

   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试验中,我校课程结构取得突破,形成了国家课程与校本开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平台开发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

   2、凸显学校文化建设特色

   以xx文化资源为载体,探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创新课程实施管理制度,积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库——xx文化博物馆,成为全国第一所学校建立的社区博物馆。通过对xx文化内涵的研究,提炼出学校精神和学校文化,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形成了鲜明的xx文化特色,成为xx教育品牌的重要方面。

   (四)发挥区域带动和辐射作用

   、到校参观学习。由于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外区市很多学校、同行到我校参观学习、交流。如:东莞市虎门镇龙眼小学、荔湾区新东小学、海珠区北山小学、xx区8中学、xx区车陂小学、香港优才学院、印尼国家教育部代表团、美国华美协进社组织来自美国各地中小学教师代表团、番禺榄核指导中心带领的学校领导教师团队等;

   2、云浮市支教。20年月,吴小敏老师参加了广东省教研室组织的优秀教师支教活动,在云浮市上了一节选题示范课。

   3、经验汇报。潘国洪校长多次受邀在各级活动以及学校中作经验交流。如:2009年2月,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研讨现场会;200年3月,广州市第三届综合实践活动成果颁奖会;200年9月,全国第八届综合实践活动年会考察现场会;20年9月,广州市xx区银河小学;202年4月6日,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培训班。202年,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

   (五)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大大提高

   学校办学成绩不断涌现,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学校先后被评为“广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试点学校”、“广东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验样本学校”、“xx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综合实践活动科组被评为“xx区巾帼文明岗”,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xx文化博物馆,被评为“xx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连续两年被评为“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组织促进奖”。

   学校先后举办了“广州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研讨现场会”、“全国第八次综合实践活动年会参观考察现场会”、“广州市第十五届综合实践活动特约教研员课例研讨会”、“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研讨会”等多个大型公开教学研讨活动。

   同时,我校还备受传媒的关注和报道。羊城晚报、广州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香港大公报等多家新闻报纸报道我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多家电视台也对我校的xx文化教育进行了采访报道,大大的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展望未来,我们会站在新的起点上不断探索、实践,进一步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内容,巩固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同时,更好地推进课程实施的效益化和品牌化,稳健走好综合实践活动特色之路!

本文由第 一 公 文 网 收集 整 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3 13:31:51
上一篇:国土资源所“两整治一改革”工作汇报材料
下一篇:市人事局2012年强化教育职能的工作汇报
网友评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建设汇报材料》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