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农民的增收 ——XX区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本文 由 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公文为了农民的增收&bsp;
——钦北区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bsp;&bsp;&bsp;近年来,钦北区通过推进城镇化建设,发展非农产业,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有效地带动一大批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减少农民务农数量,促进农民增收。2004年,全区农民创非农产业收入54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23%。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在非农产业创业达63万人,创非农收入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2%和0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8元,同比增长88%。
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空间
&bsp;&bsp;&bsp;钦北区把打造“农民城”作为转移农民进城创业来抓,以全新理念经营城镇,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为农民在非农产业领域就业搭建平台。钦北区对新城区及小城镇进行全方位统筹规划,对全区2个集镇进行总体规划修编。以小董、大寺、那蒙和大垌镇为重点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度、产业协调、发展有序的城镇新格局,为农民进城置业作出科学规划。2004年,该区投入城镇建设资金9263万元,新开发小董商贸小区、大垌环城路小区等4个商住小区,新建住房45栋,建筑面积03750平方米,又吸引600多户农民进城购房创业。
增大农村劳动力转移载体
&bsp;&bsp;&bsp;钦北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资源性产品加工业、重点工业等形式,提升非农产业经济总量,为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岗位。
&bsp;&bsp;&bsp;该区把发展乡镇企业放在首位,加快乡镇企业改革的步伐,通过租赁、拍卖、兼并等形式,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确保原有的就业岗位。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近年来新发展以矿产加工、机砖制造、烟花炮竹等一批劳动密集型的乡镇企业近00家,每年可安排农村劳动就业5万人,仅大垌镇机砖制造厂就有28家,每年可安排就业4500人,每人月工资400至700元。
&bsp;&bsp;&bsp;该区加大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并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大转移农民的产业载体,延伸农民增加收入的产业链条。运用政策引导、股份合作、招商引资等手段,增加了以木器加工、果疏加工、竹草编织等为主的一批重点企业,每年可安置农民就业2万人,创劳务收入8300多万元。
&bsp;&bsp;&bsp;该区加快发展工业步伐,打造工业发展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成功引进一批工业项目落户钦北。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有23家,可安置农民工就业8000多人。
增强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
&bsp;&bsp;&bsp;近年来,劳动力素质高低成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关键性因素。针对存在的问题,钦北区从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入手,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技能,增强劳动力转移的能力。一方面,落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农村后备劳动力资源素质,应受教育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另一方面,根据当前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技能培训。去年组织动员全区初中、高中毕业的落选学生到市内外的技校、职校就读和培训3000多人,培训农民劳动力200人,组织劳务市外输出09万人,创劳务收入32亿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96%。今年-6月,全区新增劳务市外输出5850人,创劳务收入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和2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78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元。

本文 由 第一 公 文网 收集整 理公文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4 12:46:26
上一篇:对我县农村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猪业经济领跑现代畜牧业
网友评论《为了农民的增收 ——XX区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纪实》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