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塔读后感

范文一:
属与中国的遗迹竟无法安然长久保存,令我无限的感慨,如先生所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悲剧,中国的文化自己不保藏,反而却摆在了外国的博物馆中,而我们的王道士呢?还自以为得意,笑咪咪地数着那一点微不足道的银元,却不料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卖国辱民的骂名,可是这一切又都是他造成的吗?恐怕不是吧!

那时的中国,思想落后,文化落后,就连政府也得向洋人求饶,更何况一个不懂文化的农民出生的道士呢?中国落后得可以任人宰割,中国人可以任人欺凌辱骂,甚至要把外国请到中国听他们的指挥。中国软弱得似一个病人,无力还击,只有喘息的力气,只有任风雨飘摇,只有看别人耀武扬威了。

可是就在两个世纪以前,中国还是世界上的强国,灿烂的文化吸引着外国商人,马可波罗说中国黄金遍地,恐怕就体现了当时的繁盛局面吧!

但为什么后来会如此的不堪一击,也许就是自以为是了吧!闭关锁国,搞自我封闭,在别人高速发展之时,自己吃老本,最终沦落得一些人靠卖国宝吃饭,把中国一批批文化遗产送给了洋人,等待中国人的却是一堆堆感到破烂不堪的丢物。

现在的中国,正在发展,然而,又更面临着帝国主义的排挤,市场经济的冲击,被打倒的危险也许更强大。中国正在发展,需要的正是人才,我不希望中国再出现一个王道士,或者再转入病态。

&bsp;

范文二:
我不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形容这篇文章,或许并不是所有感触都可以用文字来诠释,总之在合上书的那一刻,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先来说说这个王圆箓,一介草民,大字不识几个。作为人,他是不幸的,生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生在日薄西山的晚清,随波逐流,逃荒到甘肃当了道士,为的就是混口饭吃。作为农民,他是悲哀的,他憨厚得近乎愚蠢,愚蠢得近乎麻木。同时,作为农民,他也是幸运的,他把持着中国最灿烂的文化,他周围的每一寸土,每一滴露,每一粒尘,在历史的打磨雕饰下,一颦一蹙,都显得那么大方得体,历代的记忆都氤氲在他的周围。然而,他却不懂得珍惜,他用极为低廉但对他来说极为高昂的价格换走对世界来说奇世珍宝可对他来说却是一堆破烂的杂物。这些东西在他手里就像是自家农舍里种的瓜果蔬菜,是可以随便挑选,可以用来赚钱牟利的。他那如孩童般幼稚的想法,如孩童般脆弱的心理防线,只需几句如童话般的谎言,假唐僧也可以拿走真经文。他身上透着一股奴性,几句谎言,所有的外国学者就成了洋唐僧,只要几两银子,所有的大人,洋唐僧,都是他的主子,是主子就应该尽量满足主子的要求。于是,一车车的古物就这样被运走。王道士就是某些人格低下的中国农民乃至中国人的一个剪影,一面镜子。
我还依稀记得前些日子听过一则新闻,说是几名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溺水身亡,岸边渔船上的渔民却无动于衷。原因何在?因为这一带水流湍急,常常有不少人落水,打捞尸体就成了他们的职业。在他们眼里,死神手中的人们是可以用金钱交换的,当民众强烈要求打捞尸体的时,渔民们竟开出了一万多一具的天价。这就是中国人,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毅然选择了前者,在金钱面前颔首低眉。那么,中国人在对待个人利益和对待民族利益时的态度堪称云泥之别,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再来说说文章的配角,中国的朝廷百官和外国学者。清朝时期官宦的作为想必人人皆知,一堆被四书五经腐蚀得不成人形的臭虫,吃喝嫖赌,见利忘义,不务正业,搜刮民膏,阿谀奉承,讲究排场。不得不说,敦煌文化的大量流失,他们也&ldqu;功不可没&rdqu;,那时的中国固然贫穷,但是从这些官吏们日常生活习性上可以得出,中国并不是穷到连这些保护文物的钱都出不起,也不是官吏们没学问,不懂得文物的重要性,而是他们没有这个志气,总是想着让王道士顺手送几份,不是拿来自己研究当摆设,就是送给别人。再看看外国学者,仅仅带着永不回头的勇气,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不惜一切代价,只为目睹东方瑰宝的绮丽,他们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但他们高估了中国人。他们没有想到如此耀眼的文化竟由一个土得掉渣的老农把持,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几千年来最圣洁的沉淀在他们眼里一文不值,他们没有想到中国官吏有钱没志气,他们更没想到中国人的麻木软弱。
《道士塔》中有一段话:&ldqu;外国人未免有点遗憾,他们万里冲刺的最后一站,没有遇到森严的文物保护官邸,没有碰见冷漠的博物馆馆长,甚至没有遇到看守和门卫,一切的一切,竟是这个肮脏的王道士。他们只得幽默地耸耸肩&hllp;&hllp;&rdqu;作为中国人,我想,究竟是我们应该耻笑外国人太不了解中国太无知,还是应该让外国人用他们的学术报告探险报告唤醒一个疲倦的古老的民族?
以人为镜,我们不难看到中国人长衫马褂,文质彬彬的外表背后的一颗私心,老祖宗留下的封建愚昧就不能随便乱改,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馈赠就可以视为糟粕。挥霍在自己身上的钱从来不嫌多,一到为公家筹集费用就扭扭捏捏。这就是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清朝的疆域幅员辽阔,但是就跟人的心一样,小得连敦煌,甚至连几卷经文都容不下。

&bsp;

范文三:
《道士塔》中的王圆箓绝对是一个愚蠢的角色,但正如作者所说,如果让他来承担这段历史,的确是厚爱他抬举他了,他是一个小人物,他根本担负不起这样的重大的责任,连替罪羊的资格都不够。但是透过他,我们是否看到了一个愚蠢的政府,一个没落的文化族群,乃至一个愚蠢的民族,一种黯淡了的文化。
偌大的一个民族,竟然让这位酷似农民的人来守卫和呵护敦煌的宝藏,姑且不论他的文化水平,也不论他的道德操守,一个没有走出故土,缺乏阅历的人怎么能够对自己的责任和职务认识清楚,一个不懂得文化的精髓的人,自然就会把文化当成自己的自留地,王道士够潇洒,够气派,够大方。他不懂文化,但晓得银元,他不懂守护,却知道奉送,这也正如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所写,一路地送过去,一者见得博学,二者见得大度。
其实王道士也很冤枉,那么多拱手将国土资源送出去的人,都没有受到谴责,而且堂而皇之地享受着荣华富贵。王道士也很幸运,至少到今天还有人记得他,也算得上青史留名了。
抛却王道士不说,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不值得我们用大量的笔墨,花费大量的脑筋,我们道士想问,当时的政府做什么了?地方政府难道不知道敦煌是一个宝库吗?不知道这是地方文明的标志吗?不知道子孙后代引以为荣和繁衍生息的骄傲吗?
知道,但没有人考虑这些,官员们都在考虑自己的腰包是不是很鼓,皇城的关系用什么东西打通,于是捧着金碗的人奉献了自己的奴颜媚骨,而上官们也名正言顺地享受着地方政府官员的孝顺,于是一个庞大的腐败系统悄悄地蚕食了这个宝藏,那个王道士即便真的是一个尽忠职守的豪侠,也会淹没在这样的交易洪流中无声无息直至终了。
看看余秋雨的描写吧:
夕阳西下,朔风凛冽,这个破落的塔群更显得悲凉。
冷的是人心,悲凉的是情感。
当冒险家斯坦因装满箱子的一队牛车正要启程,他回头看了一眼西天凄艳的晚霞。那里,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
一个具有忧患意识的人,一个对于文化的失落痛心疾首的人才会写出这样悲壮的文字。当所谓的冒险家强盗般地盗走属于中华民族的国粹,一个真正具有民族情感的学者如何能够忍受这样的奇耻大辱。这是对民族文化的强取豪夺,这是对文人的蔑视和不屑,这是对民族的一种戕害。真不知道,这些东西即便放在大英博物馆内展示的也应该是中华文明和华人的智慧,应该是外族的侵略行径。毕竟这种文化的姓氏应该是中国。
中国是穷,但只要看看这些官僚豪华的生活排场,就知道绝不会穷到筹不出这笔运费。中国官员也不是没有学问,他们也已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翻动出土经卷,推测着书写朝代了。
今天的中国更不穷,说句实话,我们可以到世界各地买房购车,我们可以培育世界各地的品牌,但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名誉,忘记了自己的产品。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民族,他们敢于吸收世界上任何优秀的文化,而惟独冷淡了自己的文化,他们可以倾慕时尚任何国家的时尚,而惟独寻不到自己的时尚,他们可以走出国门为自己的骄傲,而忽略了自己的深厚的文化积淀,更有甚者,还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假洋鬼子,对自己的同胞评头品足,说三道四,指手画脚,数典忘祖。
真的,运走一点东西,不打紧,大不了我们还可以仿制,但运走了思想和灵魂,文化的土壤就会日渐贫瘠,那时,我们只能是走在无尽的沙漠中去寻找海市蜃楼了。
最怕的,不是丢了的,而是丢过了之后,我们依然在丢失。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11-13 17:11:17
上一篇:南极大冒险观后感
下一篇:论法的精神读后感范文
网友评论《道士塔读后感》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