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中学

记忆中的**中学
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三年,975年2月到**中学当了民办教师,到978年2月上大学整整三年的时间。当时这所学校是公社的联办初中,叫**公社龙口中学,后来改名**中学。那里,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永不忘怀的思念。
**中学的校址就是我上高小时的院子,以前也是一座寺庙。那是一处风水很好的地方,相对的地势很高,南面的院墙是一堵高高的护坡墙,有十几米高吧,用青石砌成。校门朝南,进校门要爬一段坡。进校门的第一进院子的西边是教务处也是校长室,学校的领导在里面办公。从教务处的窗子向南望出去,可以眺望村庄层层叠叠的农舍,冬季之外,看到的多是绿葱葱的树木。向下看则是一座春节各村来汇演节目的戏台,戏台旁边是泉水池子,那泉水清澈甘甜,常年涌流不断,村里的人都到池子里挑水喝。春节前各家都做豆腐,外村的人也来这里挑水。学校护坡墙边下是青石路,路旁有一个青石做的龙头,一年四季泉水源源不断地从龙嘴里流出来,大概这就是涌泉寺和**的来历吧。
第二进院子是办公区,南边三大间是原来涌泉寺的南殿,那时叫大办公室,教语文、物理和化学的十几个老师都在里面办公。东西各两间小殿,东边两间是数学组,西边两间是艺体组。北边的房子叫大殿,也就是原来庙的主殿了,用作教室。这些都是原来庙宇的建筑物。在这进院子的东边和北边,有二十来间教室,多是庙宇改学校后新建的。东南方向是操场,也只是一个篮球场。学校的大操场是在西门外的螃蟹山下,与学校大约有300米的距离。大操场东面和南面紧邻小河,北面和西面是龙四村的菜园子,环境非常优美。学生们上体育课时,要沿着铺石路,经过戏台,出西门,过小桥,然后到达操场。
我虽然是在这所学校当教师,但我在那里却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我在十年浩劫中上的中学,所学到的知识还达不到现在初中的水平,现在想起来确实是误人子弟。但当时小学办成了初中,初中办成了高中,又没有师范院校甚至师范学校的毕业生,也就只好由我这样的来充数了。入校以后也没有培训,教学组长指点一下就上课。备课就参照教学组长或者同事的备课本,讲课就模仿当学生时所看到的老师的形象,照此办理,如此而已。在这个过程中,我又复习甚至学习了中学知识。后来恢复高考时我考上了全国的重点大学,与这三年当民办教师的经历是不无关系的。
我所说的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却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方面,更多的是学校里的老师们在做人做事方面给我做出的榜样。有许多的人和事是我终生难忘的。
学校里年长的老师有两个人,司继祥老师和董长广老师,他们是我最敬佩的楷模。他们都是文革前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科班出身的公办教师,大概以前也只是教小学。公办教师在当时的学校里大约占到半数以上,科班出身的可能不到一半了。可能是年龄或者经历的缘故,司老师和董老师都是很敬业的,他们执着于工作,醉心于业务,勤恳于教学,在那种信奉读书无用的年代,他们在用心做着事业,是很难能可贵的了。
继祥老师有两本厚厚的词典,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另一本是汉语成语词典,从封面的磨损程度来看,这两本词典已经跟随他多年了。他总是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两本字典放在他随手可取的地方。那个年代,这两本词典是难得的教学工具书,几个语文老师也会时不时的拿过去用,就像用自己的一样。有一次,继祥老师给一个同学解释“对象”这个词,他翻开厚厚的汉语词典,循循善诱地说,你看,对象不仅指恋爱的对方,还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人或者事物。并举例说,学生就是老师教育的对象,说的学生频频点头称是。
继祥老师长者风范,待人宽厚,热心地帮助别人。记得我们家盖房子的时候,他还去帮工,也就是做小工,搬砖上泥样样都干,那时候他大约已经接近50岁了吧。还特别的勤奋,除了勤勤恳恳的做好教学工作,也热心于其他的公务活动和劳动。那时候还没有集中供应暖气,学校里冬天取暖是烧火炉的,司老师每天早上早早的到学校里捅开炉子,把炉灰挑回家去垫到猪圈里,以后作为肥料用。我大学毕业工作后曾经给继祥老师寄过贺年卡,还让别人给他捎去过挂历,他也给我写过一封信。令人痛惜的是他在60多岁时就去世了。
长广老师在艺体组,我上小学的时候,他就给我上过美术课,当时是给学生上音乐课。学校里有文艺宣传队,长广老师是指导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排练节目,起早贪黑,周末加班,宣传队多次在区里获奖。长广老师因为和蔼可亲,深得学生的爱戴。
986年我国开始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但我当民办教师时小学升入初中已经是一锅端了。初中升入高中实行推荐,推荐的条件有学习成绩的因素,更多的却是家庭出身和社会背景。学习好的学生不一定能够上高中,就是上了高中毕业后也是回家务农,要想被推荐上大学那就需要更深厚的背景了。所以学生对学习并不热衷,没有很强的求知欲。回想起来,当时的老师们的知识,也就是初中至多高中的水平。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也说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可是我们哪里有一桶水啊,给学生的也就只有半碗水了。但是我觉得老师们都是很负责任的,用心地备课上课,把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地传授给学生们。
我的第一个教学组长是司书平老师,我刚到学校时,他认真地帮助我备课,教导我怎么为人师表,怎么要求学生。在教学上,他是一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老师。学校在976年办了一个高中班,书平老师任班主任和数学课老师,恢复高考后这个班就遇到机会了。书平老师在这个班上下了极大的功夫,一天到晚靠在班上,差不多就是同吃同住同学习了,他倾注了那么大的心血,是希望有所收获。但是这个高中班的学生是从区属的中学招生后剩下的学生中选拔的,水平自然要差一些,再加上师资等等原因,这个高中班没有人考上大学,书平老师的失落感肯定是很大的。后来书平老师得了肝病,三十多岁英年早逝。我那时在南方上学,没能见他最后一面。回想起他对我的帮助,回想起他为学校所付出的汗水,我只能真诚地祝福他在天堂安息。
大约在977年的秋末冬初,我们从消息灵通的冯艳春老师那里听到消息,国家要恢复高考,大学要考试招收学生了,没有老爹当干部也可以上大学了。我们几个年轻的还有一个老三届的老师开始复习准备考试。开始时学校领导看到我们学习高中的课本挺高兴的,以为我们是为学校以后办高中而充电呢,岂不知我们的野心更大。后来领导也默许了我们,毕竟文革0年后才有这么一次机会。好像没有现在学生这么努力和辛苦,能找到的书籍也很简单,就看看书做做习题。我们参加了0年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我如愿以偿考上了南方的一所重点大学,一个年轻的同事也是我在学校的最好朋友王传道考上了北国的一所中专,那个老三届的老师考上了师专。我们上了学,也为学校挣了光,当时所有的人们都关注着那次高考,**中学有3个老师考上大学,在那个公社里也是一件备受瞩目的事情。
我曾经多次想过,如果让我重新做一遍**中学的老师,我会怎么做呢?我一定会虚心的向老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知识,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的诚恳和善良。我一定会刻苦的学习,勤奋的工作,认真备课上课。我会善待每一个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弟弟妹妹。但是,那过去了的,只能是永久的怀念了。不,不仅仅是怀念,对于我来说,那段经历让我在后来的道路上时时记起那些老师。他们在激励我做一个善良的人。激励我多读书,读好书。激励我做好每一件工作。离开**中学的30多年里,我虽然做出了不足道的成绩,但那所学校对我的教育是这些成绩的坚实根基,那些往事在不时地鞭策着我,鼓舞着我。

(编辑:杰作)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4-21 13:01:21
上一篇:农民工工地随笔
下一篇:春节返程感想
网友评论《记忆中的中学》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