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研报告

我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研报告

以“小财政”办“大民生”——**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查
□中共**市委政策研究室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积极创新民生工程投入机制,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近两年来全市民生工程累计投入43亿元。20xx年达到25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村民生工程投入44亿元,占到总投入的58%,农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了公共财政的阳光和改革发展的成果,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
  一、集中资源,突出重点改善民生
  坚持从农民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项目入手,整合资源,重点推进。
  (一)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20xx年用于解决农民出行难、饮水难等民生项目的投入达到53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37%。一是加快乡村公路建设,建成通乡公路306公里、通村公路3225公里。近三年累计建成通村公路52445公里,在全省率先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任务,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公路目标。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去年新建、改建水利工程528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平方公里,改造开发中低产田土746万亩,获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综合考评一等奖。三是解决农民吃水难,努力让群众喝上“放心水”。完成红层找水打井37万口,解决了29万人饮用水困难。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27万农村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四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新建户用沼气池5万余口,建成数列全省第一,成为省级沼气化示范市。
  (二)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20xx年农村教育助学、医疗卫生、文化惠民等项目投入达8亿元。一是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两免一补”惠及45万学生,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二是建立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新机制,促进了城乡卫生资源整合和卫生事业统筹发展。探索市级医院托管县级医院、县级医院领办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联办村卫生室新办法,乡镇卫生院改造任务全面完成,建立甲级村卫生室489个,初步形成农村30分钟就医圈。三是大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农村数字化放映“23”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成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调频广播与有线电视信号共缆传输行政村通率达到998%。
  (三)以推进城乡社保体系全覆盖为目标,增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就业促进、社会保障、扶贫解困等项目投入达37亿元,占农村民生总投入的256%。一是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去年培训农民工6万人次,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53%。二是新农合实现全覆盖,农民参合率达94%,比全国高3个百分点。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实行零起报线,县级以上起报额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0%,去年参合农民报销费用近2亿元。农民群众小病扛、大病拖的现象明显减少。三是在安居区试点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首批参保群众达5000人。四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区县均建立了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光荣院、流浪人员救助站、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五位一体”的社会福利中心。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集中供养率达270%。五是农村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农村低保对象达3637人,去年累计发放资金5489万元,累计月人均补差45元。六是完成农村“安身房”建设345户,确保农村特困无房户和受灾群众住有所居。
  (四)以全面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大力改善农村环境。投入23亿元,实施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建设。一是综合整治农村环境,全面实施“两池六改”,在9个乡镇、40个村的示范带上集中规划新建了一批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全面推进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目前全市乡镇绿化达标率为49%、亮化达标率为60%、净化达标率为68%、美化达标率为40%。二是绿化造林再上台阶,去年新增森林面积445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35%,高于全省29个百分点,居丘区七市第一名。三是全力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创建食品安全示范乡镇和社区0个,蔬菜和食用菌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居全省第一,动物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00%,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00%。
  (五)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投入3亿元实施助农增收工程,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87元,比上年增收69元,增长68%,增速首次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至25∶。一是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高效种植业9万亩,新增蔬菜面积9万余亩,新增

我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研报告第2页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3万亩,新增“一村一品”示范村0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品达到52个,绿色产品的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二是支持发展现代畜牧业,去年出栏生猪52076万头,新建万头猪场37个、千头猪场87个,生猪良种化率达60%、规模化养殖率达549%。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52%,助农人均增收304元。三是推进农业综合园区建设,实施5个“+2工程”(现代农业+旅游、文化产业)项目,建成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4个,实现经营收入26亿元。四是积极发展劳务经济,着力打造劳务品牌,转移输出劳动力35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76亿元,增长202%。
  二、多方投入,聚集资金保障民生
  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以“小财政”办“大民生”的路子,按照“整合资源、聚合力量、捆绑投入、集中使用”的原则,通过地方财政尽力安排、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充分激活民间资金等方式筹措资金。将发改、劳动保障、民政、交通、教育、卫生、水利、扶贫、林业、环保等方面的资金统筹起来,设立民生工程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保障功能、放大效应。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构建公共财政,调整支出结构,加大民生投入,新增财力的百分之五十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确保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增收同步增长。20xx年,市、区县财政民生投入达83亿元,占一般预算收入的83%。其中投入农村民生38亿元,加上上级补助到位资金,全市投入农村民生的财政性资金达到936亿元,引导社会资金和农民投入504亿元。
  (二)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实施“十大民生工程”,在城乡基础设施、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公益性文化、教育助学、就业促进、社会保障等方面,主动作为,整合项目,积极申报。20xx年,争取上级农村民生项目补助资金799亿元,同比增长385%。
  (三)鼓励支持社会投入。组织开展“百企帮百村”活动,近年来民营企业投入52亿元对口帮扶定点村发展产业化项目及专合组织建设。发动在外成功人士回报家乡,捐资筑路修桥建学校。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建立救助贫困学生的“慈善志翔班”、解决残疾人就业的“爱心亭”、企业冠名基金,收到社会各界捐助资金5244万元,已争取到慈善资金及物资7000余万元。
  (四)引导农民自主投入。采取一事一议等方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群众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的主体作用,出资出劳建设村道路、红层井、沼气池等民生工程。20xx年,全市红层找水打井总投资25986万元,其中农民自筹4849万元;建设沼气池总投资5亿元,其中农民自筹2亿元;建设乡村道路总投资38亿元,其中农民自筹6亿元。
  三、完善机制,创新举措服务民生
  (一)建立农村民生改善评价考核机制。在全省率先出台导向明确的《农村民生改善评价考核办法》,使民生建设目标明确、检查考核有章可循,引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农村民生改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设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享受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活环境5个大类、8个具体指标,每年对各区、县进行统一评价考核,并向社会公布。全市20xx年、20xx年农村民生改善程度要分别达到679%、74%,205年农村民生改善程度达到84%,2020年农村民生状况得到切实改善,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长远规划。制定《**市进一步深化惠民行动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的总体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投入70亿元以上用于改善民生,决定每年市、县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实施民生工程。在落实好省上统一实施的八大民生工程基础上,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增加了“五创联动”和“新农村建设推进工程”两个项目,将省下达的75个小项任务扩展到38项,进一步拓展民生工程的深度和广度,力求最大限度惠民富民。
  (三)落实民生工程项目领导责任制。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担任全市民生改善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归口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建立项目责任制,每一项具体工程都由市级分管领导挂任项目组长,将工作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牵头责任单位和各区、县,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市和区、县层层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规划协调、资金平衡、督导检查、信息联络、宣传报道、监察审计等6个工作组,定期组织召开工作协调会,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机制健全、保障有力。
  (四)完善“阳光高效民生”监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市民生工程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和《**市民生工程监察审计规定及办法》,对民生工程实施情况开展绩效审计,对资金投入使用情况实施严密监管,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和重复投入。将民生工程工作纳入了政府重点督办事项,实行月报季查制、公开监督制、工作述职制“三项制度”,严格督查督办。按照“阳光民生”的要求,及时将民生工程纳入政务公开内容。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21 15:26:24
上一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调研报告
下一篇:如何做好地税人事教育培训工作谈几点建议
网友评论《我市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情况调研报告》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