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本文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理5

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6年工作安排,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成立了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常委会驻会委员、农村工委部分委员等为成员的调研组,对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进行了调研。5月9日上午,调研组听取了县政府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关于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进行了座谈;下午,分成两个小组实地调研了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工作。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我县从203年开始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省级中心村9个、市级5个、县级4个、乡(镇)级4个。涌现出了仁里、龙川、湖村、上庄、孔灵、家朋等一批以乡村旅游为建设重点的景观村,其中龙川、仁里成功入选全市首届十大美好乡村。三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改善了村级卫生室、文化室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拓展了中心村计生、综治等多种服务功能。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道硬化274公里、安装路灯860盏、绿化面积8800平方米,新建文化健身广场2个,新增文化墙2600平方米,笑脸墙9个,房屋改徽660幢。同时,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法治建设、文化乐园建设,提升村庄精神内涵,丰富村民精神生活,努力实现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跨越。

(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高规格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确定26位县领导和79个县直单位联系帮扶省级中心村,明确由县环保局等2个职能部门对口帮扶中心村建设,同时从县直单位选派0名优秀干部担任省级中心村美丽乡村专职书记,各乡镇相应成立了工作领导组,村级成立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监事会,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工作组织。

(二)坚持规划引领。围绕“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休闲养生目的地”两大定位,坚持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注重保护和挖掘村庄的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尊重村民意愿和需求,因村制宜组织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了规划引领作用。

(三)注重资源特色。各创建村立足条件优势、资源秉赋,采取旧村整治和特色保护模式,保护好乡村原始风貌、村庄原有形态,挖掘文化和生态特点,走差异化、特色化路子,形成不同类型的特色乡村。如霞水村依托自身特点,以霞水中心村历史人文和生态环境实际为出发点,实施项目建设,形成“三心一廊”;胡家村结合村庄自然禀赋、历史文化资源,依托X086线,打造田园型乡村旅游;上庄村以古民居为载体,大力开发以胡适故里及胡开文徽墨为特色的人文旅游。

(四)注重环境整治。按照村庄洁化、环境美化的要求,结合农村清洁工程和村旁屋边环境治理,深入实施中心村农房整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沟塘清淤等基础建设项目。完成76个中心村的“两无两化”和532个自然村的“一无一化”整治,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实现常态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五)推动产业发展。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美丽乡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全县形成以茶叶、蚕桑、畜牧、蔬菜、菊花、山核桃、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为主的产业特色村46个,占全县76个行政村的605%。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成了一批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特色农产品基地,如上庄、兵坑茶叶基地,瀛洲、庄团蔬菜基地,荆州、家朋山核桃基地,镇头、旺川菊花基地,下五都、幸福村的畜牧养殖基地等。家朋乡万莲水村5000亩山核桃,被国家林业局认定为首批国家级山核桃示范基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村庄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目前主要依靠省专项资金投入建设,县乡配套资金投入不足,在村一级,多数村没有或很少有集体经济来源,资金短缺问题突显,影响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推进和提升。

(二)管护不到位。部分村两委及村民对公共设施的管护意识不强,加上管护机制不完善,管护资金投入不足,管护技术受限,直接导致一些公共设施无人管护、无力管护,中心村建成后综合效益得不到充分发挥,中心村建设的可持续不强。

(三)主体意识不强。有些群众不了解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保洁意识不强,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美丽乡村建设基本还是单纯的政府主导,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四)产业发展乏力。部分村因区位、自然、人才等条件限制,找不到发展的路子;部分村缺乏农业龙头企业以及有能力领头人的带动,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一些特色产业小而散,优而不强,产业效益不明显,“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的发展严重乏力。

三、进一步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建议

(一)强化规划实施。以规划为龙头,突出特色,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一要注重基础资料和民意收集,要尊重村民意愿,重视村民需求,方便生产生活。二要注重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房屋改造建设规划等相衔接,做到“多规合一”。三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准确定位。根据村庄山水、生态、人文、产业等实际,注重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田园风光和自然景观融合,发展旅游产业,防止“千篇一律”,做到“一村一规、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四要强化项目带动作用。通过规划生成项目,分期分批、分门别类地筛选好项目,争取上级的立项支持。当前可结合生态农业开发、精准扶贫、水利建设、环保投入、乡村旅游等项目投入,做活做好美丽乡村建设文章。

(二)强化宣传发动。要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形式,广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政策和村民自治法律法规,动员、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村民自治组织参与确定建设项目、建设方式、筹资投劳、组织实施等事项。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发农民群众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三)强化产业支撑。善于挖掘中心村的资源优势和特色风情,打造“一村一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富民贯穿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全过程,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的互联互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文化内涵,大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真正实现村美与民富的有机统一。

(四)强化机制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必须靠建立健全有效机制来保障。一要完善投入机制,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整合各类涉农资金,集中投入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发挥项目资金使用的最佳效益。要积极引导农民投资投劳和企业、社会资金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赠、赞助投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建立政府投入、社会资金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二要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克服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落实治污、保洁、绿化、供水等公共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做到有专人管、有资金管、有制度管,避免人为破坏、过快损坏。三要延伸考核机制。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美丽乡村建设测评考核体系,延伸对村级干部美丽乡村建设成效的考核和评价,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升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好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本文由第 一 公文 网 收 集整理5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7-25 15:19:19
上一篇:纪委案管室落实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工作调研报告
下一篇:全县贯彻实施文物保护法情况调研报告
网友评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