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见

今天下午听了二年级的两节课,虽然没有教过二年级,但是在听的时候还是给了我很多启发,也带来了一些思考。
&bsp;
两节课同样让我欣赏的是:
&bsp;
一、以完整的故事情境贯穿全课,学生很感兴趣。孙老师创设的是热情好客的小猪邀请朋友们到家做客,并且利用了精美的课件。许老师创设的是小猴皮皮一家的故事,结合动物图像,自己动手制作的教具开展教学。
&bsp;
二、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动手动口,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bsp;
除了共同之处以外,两节课也各有千秋:
&bsp;
孙老师的课:
&bsp;
、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件制作很好,而且教学设计环节明晰。
&bsp;
2、环节设计的目的性不强或者说环节设计的目的没有达到。如课前提问:有没有邀请过小朋友到家玩?邀请过的举手&hllp;&hllp;我觉得这里就没有必要,既然本节课的主线是小猪请客,直接进入小猪请客的情境就可以了。再比如,处理给小猴分桃的情境时,先让学生说怎么分,学生说了三种(每只猴吃4个桃,一只3个一只5个,一只8个一只一个也没有),然后让学生用学具分,到前面演示了三种(每只猴吃4个桃,一只6个一只2个,一只8个一只一个也没有),然后教师又将所有可能出现的分法全部用课件演示了一遍,这里是不是有一点过于繁琐?
&bsp;
3、本节课的内容是平均分,我觉得可以让学生反复地说,结合不同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平均分。
&bsp;
4、在处理给4只小猫平均分2条鱼的时候,有学生说到根据乘法口诀&ldqu;三四十二&rdqu;想到每只小猫分得3只,我觉得教师可以直接由注重分的方法(一条一条地分或三条三条地分)过渡到怎样不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就能找到结果。而不需要在学生说了三条三条地分之后追问一句&ldqu;可不可以一条一条地分&rdqu;?
&bsp;
5、动手操作的组织还不够,应该让学生先明确动手干什么,读懂题目的要求,做好操作的准备以后再自己尝试分一分。
&bsp;
6、怎样让低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bsp;
许老师的课:
&bsp;
、教师的语言极富感染力,教具制作精致,有几个地方处理特别好:
&bsp;
()在做课后的练一练时,引导学生读题,如小猫要分什么?分多少条鱼?分的要求是什么?读懂题目再动笔,这在低年级特别重要。(2)在做练一练的给小狗分骨头这道题时,题目中第一次出现了&ldqu;平均分&rdqu;三个字,老师问学生题目中的&ldqu;平均分&rdqu;懂吗?由此结合之前几次分的情境进行讲解,板书。自然流畅。(3)揭示了&ldqu;平均分&rdqu;之后,紧接着回到之前几次分的情境,让学生听老师说,一齐说(如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4个),反复训练有利于加深印象。(4)课后练习里面分20个○,引导学生想到奥运五环,既能一下子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进行了德育渗透,从学生那&ldqu;中国第一&rdqu;的响亮回答中体现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5)最后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平均分的例子很好,既能启发学生勤观察勤动脑,又能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bsp;
2、老师过于强调不会出错的一个一个地分的方法,我觉得当学生想到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可以3个3个地分的时候,可以问问你是怎样想到这个简单的方法的?
&bsp;
3、这群蜜蜂&ldqu;飞走一半&rdqu;是什么意思?老师的讲解是&ldqu;飞走一只,留一只&rdqu;。我觉得这样解释欠妥。
&bsp;
4、本节课同样只注重了&ldqu;平均分&rdqu;的操作,在没有学具的情况下怎样将一些物品平均分?我想不一定所有的学生都会。
&bsp;
以上只是我在听课时的一些浅显的思考,因为缺乏对教材系统的了解和深究,可能有些地方说的不对,只能是拙见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5-06-21 20:18:53
上一篇:我和书的故事
下一篇: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范文_梯子不用时请横着放满分作文
网友评论《拙见》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