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两种群体是有什么不一样吗?他们的待遇是一样的吗?怎么去区分他们,非正式群体怎么形成的,又要怎么去管理他们呢?对此比较好奇的朋友们可以看看以下这篇文章,说不定又不小的收获!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是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划分的群体种类。它们的主要区别是:


  、正式群体指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的角色的群体。非正式群体指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及角色关系的群体。


  2、正式群体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即有明确的行为准则。非正式群体也有一定相互关系的结构和规范,但是往往没有明文规定,群体成员中会自然涌现出首领,群体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自然形成的规范所调节。


  3、正式群体中产生非正式群体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正常的。非正式群体中形成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成员对劳动和管理部门的态度,因而对劳动生产率有重大影响。当然,也存在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发生矛盾,并干扰整个正式群体达到既定目标的情况。


  一、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所谓正式群体,是为了完成组织所规定的特定目标与特定工作而产生的正式的官方组织机构,在正式群体中,人们应当从事由组织目标所规定的行动,并使自己的行动指向于这个组织目标。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不经过官方规定,而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形组织,它是一种非正式的联合体。


  无疑班级中也存在非正式群体,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他们或三人一群,或五人一伙,甚至形影不离。虽然非正式群体在学生群体关系中不占主导地位,但是,学生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一客观存在的群体。深入研究这一客观群体,我们发现非正式群体的存在绝非偶然,它并不是任意的几个人凑成的,而是通过密切的接触,彼此充分选择的成员组成的。它是学生为满足多种心理需要而形成的。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具体形成原因和影响是形形色色的。例如由于学习成绩的分化,往往就形成了两种非正式群体:成绩比较好、上进心较强的学生群体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群体,前者相互之间很容易形成一种互相帮助、督促的良性竞争氛围;而后者则往往处于一种理想和现实的困惑中,容易自责自弃、自我封闭;其次,由于年龄相仿,所处环境相似,兴趣爱好相同,如爱好体育、足球、喜欢流行歌曲、武侠小说、祟拜某一名星等等,使得以个人好恶,兴趣爱好为纽带聚在一起。此外,由于籍贯、方言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的差异,也会在学生中间形成各种不同的非正式群体。


  二、非正式群体对班级的影响


  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就其影响来说,有积极型和消极型之分。辅导员不应该轻率地给非正式群体扣上小集团、小宗派、小圈子等帽子而加以否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要认真分析,分清性质,积极引导。对于积极型的,我们要加以宣传、鼓励;对于消极型的,要给予教育、转化。


  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基于学习、交往、威信和师生关系的考虑,其成员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这种抵触情绪在学生中间扩散,继而使得他们经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和班级对立起来,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个别场合谈天说地,乃至大放厥词,于是对班级漠不关心,对班干部看不顺眼,一副&ldqu;不合作&rdqu;的样子。全心全意不关心班级群体,只关心自己的&ldqu;小群体&rdqu;,班级活动适合自己需要时则积极参加,反之,则貌合神离,接受班级的规范的约束是勉强的,容易出现不守纪律的行为,同时他们与班级群体在情感上处于对立状态,他们的结合点往往是在集体生活中受到某些挫折或歧视。这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不是每个班级群体中必然有的,有也是人数极少的,但是它们的消极破坏作用却很大。


  就辅导员而言,三两个调皮捣蛋的学生的破坏作用不是很大,但是一批不服管理的学生,那就显得棘手。基于这个特点,对学生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ldqu;罚不责众&rdqu;,犯错误的又不止我一个,无所谓;而对辅导员而言,可能会顾忌到是否打击面太大而采取一种息事宁人的态度,结果就会滋长了他们的坏习惯而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建设。


  三、利用非正式群体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发挥积极型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我们要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加大宣传和表扬力度。因学习成绩好而聚在一起的非正式群体,可支持他们组成学习兴趣小组,一旦他们在学习上取得了优良的成绩,马上公开表扬,在班级、年级里面宣传,把他们作为班级的舆论导向;开展&ldqu;树立典型,表彰先进&rdqu;活动,把表现好的非正式群体树为班级里可知可学的典型。像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本人所带年级男生宿舍3#A2008,6个同学里面平均学分绩点30以上的就有5个,另一个同学的绩点也有29,而且他们全部是学生干部,像这样的典型,我马上抓住,利用班会、级会等契机大肆宣传,号召全级同学向他们学习。&ldqu;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rdqu;,利用学生身边非正式群体的先进典型来教育学生,远比辅导员在台上说教要有效得多。


  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对于良好班风的培养和建设十分不利。辅导员要以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既要和风细雨,又要雷霆万钧,在可以接受的场合和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切忌简单粗暴。然后讲究处理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处理得当,会对他们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而处理不当,则易p/f/588/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使他们&ldqu;团结&rdqu;得更紧,跟集体的距离拉得更远。所以务必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工作。


  首先,用师爱来激发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学生的自信。很多因得不到老师肯定或犯过错误而形成的消极型非正式群体,他们其实是被老师骂怕了,是&ldqu;被逼上梁山&rdqu;的。对学生的管理一方面要靠制度管理,另一方面也要靠情感管理。我们经常讲关心学生,要怎样关心学生?其实关心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的心关起来。法律不外乎人情,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学生要依据制度来批评,但事后也要给予人文关怀,安抚学生受伤的心,这样才能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主动向班集体靠拢。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只有通过老师对学生的爱心赢得学生的爱,搭起师生感情的桥梁,使学生愿接近老师,听我们的教诲,我们才有可能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学生的转化工作。


  其次,用尊重来唤醒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学生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我们&ldqu;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rdqu;。事实也是如此,任何一个调皮捣蛋的学生都有其可爱的一面,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成员也是如此。对于这些有着强烈对抗情绪的学生来说,用放大镜来看他们的&ldqu;闪光点&rdqu;,是打消他们对立情绪的第一步。事实表明,尊重他们的&ldqu;组织&rdqu;,给足他们面子,往往能满足这群十分缺乏表扬的所谓差生的心理需要。肯定这些成员的长处不能只停留于口头表扬,而应当把他们推到为班级争光的大舞台上,让他们在众目睽睽下获得成功与众人的尊重。这也有利于改变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见,让他们体验班级主人的自豪感。这些成员往往具有那些&ldqu;学习尖子&rdqu;们所不具有的一技之长,只要我们巧妙地利用他们的一技之长,那么改变他们的自我认识与处境并不困难。


  最后,做好消极型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维系非正式群体的主要因素是成员间的情趣、利益、爱好、志向、个性等相同或相似,因而就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也具有很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是这个群体的&ldqu;领导&rdqu;,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强对这些学生核心人员的思想教育与转化,对于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非常关键。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对社会主流价值、主流文化产生共鸣与高度认同,发挥他们在群体中的积极作用,使他们成为学生干部的得力助手;在适当的时机把他们推上班级的&ldqu;领导&rdqu;岗位,成为正式群体的领导,把他们对非正式群体的领导与对正式群体的领导结合起来,从而把非正式群体的力量汇集到班级建设里来。只要做好了核心人物的转化工作,整个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转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对于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积极型的要鼓励、宣传;消极型的要促使他们从负面走向正面。对消极型非正式群体的教育转化,一方面不能姑息他们的错误,但也不能一味地采用&ldqu;下猛药&rdqu;的方式,而是应该采用一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既要有严父的批评,又要有慈母的关怀,双管齐下,才能逐步见效。总之,坚信学生是可塑的,形成自觉地处理问题的意识,并不断地积累方法和经验,非正式群体一定会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成为班级的建设者!


以上这篇关于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好友。关于更多学术论文尽在:学术论文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8-21 22:50:27
上一篇:临澧网吧专项治理如火如荼
下一篇:做文章怎么挖词
网友评论《论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