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注重突出学生主体,强调学生参与、探究、动手。如何开展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这应该是教师一直在思索的问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应该是为了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和应承关系,如何使这两个阶段顺利衔接并能区别两者在内容、目的和任务上的差异,对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是至关重要的。&bsp;
一、重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应承关系。&bsp;
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的任务是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提出预想效果。这一阶段的工作对后面研究实施阶段的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工作的到位与否,直接影响后阶段的实施,如不充分考虑课题的可行性,甚至会出现研究活动开展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开题评审时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可行性评价。如①题目不宜过大,要易于研究实施的深入;②要找准题目的切入口,切入口宜小、要易于研究实施的着手;③所需资料是否来源多、易搜集。当地是否有实地调查研究的地方和对象;④对所选课题的意义、内容以及所要解决的问题都要十分明确;⑤研究方案要切实可行,如研究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条件是否具备。&hllp;&hllp;所有这些都是顺利开展研究实施阶段工作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不能撇开选题和开题评审阶段来谈研究实施阶段,而要充分考虑两者的应承关系。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当你想着手实施之前,你应先审视一下前一阶段工作是否做得非常到位;当你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阻碍,你也可以回头看一下是否是选题的问题,抑或是开题时拟定的内容、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调整。在调整时仍要注重可行性问题。
二、认识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差异。&bsp;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选题阶段和实施阶段在研究方法和指导方法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如在活动中大家都搞社会调查、都去搜集资料、都有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在教师指导方面,我们也都从知识、能力、科研、品德、行为等几个方面加以指导。因此当刚进入活动实施阶段时,学生会觉得该调查的问题、该走访的单位已经在选题阶段做过调查或去过走访了,接下来不知该做什么;教师指导时,也觉得由于指导方法的重复性而不知如何深入指导。其实这是由于缺乏对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的差异性的认识导致的。实施中指导与选题中指导虽然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目的、任务和指导内容上却是根本不同的。例如,在《走进大海》的课题选择中,大连是海滨城市,所以学生想探讨的方面非常多:大海的形成、大海的物产、大海的气候、大海的污染、海产品的养殖、海产品工艺等等。很明显这些课题并不都适合学生去研究,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除了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外,还要考虑是否有条件来完成。通过学生的实际调查,最终学生选择了三个课题()大海的物产、(2)大海的污染、(3)海产品工艺。这样就缩小了研究的范围,加强了研究的可实施性,而且有利于课题生成性的发展,使研究有一定的深度。
三、实施中指导的主要内容及其策略。&bsp;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许多同学因缺乏科研知识和专业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觉得无从着手或打不开思路。这就要求教师在基础知识、科研方法、科研思维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加强指导。在实施中的指导还要加强针对性,围绕对中心问题的研究论证开展指导工作。
、基础知识指导。包括科研基础知识指导、专业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学科知识的渗透。基础知识指导应着重于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开展研究的方法,最好不要把课题中所需的知识材料直接提供给学生。即使是你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也不要把书籍直接给学生,而是指给他们获取这些书籍的主要途径。亦即我们教给学生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知识的本领,使其终生受益。&bsp;
2、研究方法指导。包括常用科研方法介绍、资料收集和分类指导、科学性指导等。应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多样的研究方法,还要学会选择最恰当的方法进行研究。特别要注意实施阶段与选题阶段研究方法的差异,以作不同的选择。科学性指导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如要求学生对每份资料写出详细、可靠的信息来源;概念要在查阅辞典、百科全书后做出准确的界定等。②研究程序的科学性:如抽样调查时,要按一定的科学程序进行,尽量做到调查结果的客观。③结论的科学性:如分析推理要合理,结论要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等。&bsp;
3、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之一。注重在研究学习过程中转变学生的传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思维方式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在实施指导过程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先让学生尝试运用,然后是经常运用,最后是习惯运用一些科学创新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类比思维、右脑思维、非言语思维、次协调思维、辩证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bsp;
4、心理素质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特点是社会实践性,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实践经验的中学生遭遇挫折是可以想象的,一些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同学受到挫折后就心灰意冷。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心理指导:①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意志教育,以培养学生耐挫力和意志力;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活动发展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关注社会的现实与未来的人文精神;③通过对集体成果的评价让学生学会合作,发展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④通过主动探究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取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情感体验,培养学生主动求知、乐于探究的心理品质和勇于创新的精神。&bsp;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课题,以上只是本人在实践中得出的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姑且称之为策略。由于大家都在摸索阶段,肯定有许多疏漏错误之处,切望提出指正。&bsp;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1-21 19:54:38
上一篇:青年班主任出差心得体会
下一篇: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网友评论《课题实施中的指导策略研究》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