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2篇

第一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刻分析“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内外形势,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要理念、重点任务,为我国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立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准确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和世界坐标,顺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站在新的起点规划蓝图,特别是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并以此为主线进行谋篇布局,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有力回应了人民群众的新诉求和新期盼,是一个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都很强的纲领性文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新疆工作放在全国大局中审视和谋划,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系统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各项工作,坚决兑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并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创新宏观调控,有效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展现了党中央高超政治智慧和卓越领导能力,体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历史责任感,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我们要用心体会,不断深化对党中央决策部署的理解、把握,更好把党中央要求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实际行动。

要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收官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要科学把握“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我国发展航船沿着正确航道前进。

要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建议》全篇,体现了“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领会,坚持按照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新疆各项工作,着力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要下大力气破解制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难点问题,着力加快转方式、补短板、防风险。

深入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疆各级党组织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要迅速将会议精神传达到全体党员,在全疆掀起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团结带领全疆各族人民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要以全会精神为指导,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把握好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把关系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透,确立符合新疆实际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规划要全面体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体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着眼点和着力点,体现自治区近几年的工作实践和全疆各族群众的新期待。要认真做好年底工作,提早谋划明年工作。对照年初确定的任务,对照“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按照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的部署,落实好50条措施,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按照五中全会的新部署新要求新任务,认真谋划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为“十三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要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始终牢记稳定是硬任务、是第一责任,时刻绷紧维护稳定这根弦,坚持不懈地强化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基础性工作,狠抓各项治本措施的落实,确保实现“三个坚决”目标。要加强廉洁自律,严格遵规守纪。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绷紧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这根弦,做到对党忠诚、党性坚强、党纪严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决策部署。

第二篇

金风送爽,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关键性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很不平凡的5年。面对全球经济艰难复苏,面对国内转型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妥善应对“三期叠加”挑战,主动调整经济结构,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据统计,“十二五”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0%,GDP总量增长到63万亿元,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34%。“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将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刻总结“十二五”时期伟大历程,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5年经济社会发展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纲领性文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时期。当前,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既面临大有作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保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完成,努力实现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迫切需要着力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这是确保第一个百年目标如期完成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当前,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不是全面的小康。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十三五”时期,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要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抓住重点,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提高扶贫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十三五”时期的头等大事,只有经济稳定才能从容做好其他方面的事情。眼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要实现2020年两个“翻一番”的目标,经济工作时刻不能松懈。

“十三五”规划也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迫切需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指导具体实践,以更好地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要突出创新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突出协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促进“四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突出绿色的发展理念,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突出开放的发展理念,顺应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突出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站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的交会点上,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迈进,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军,我们有决心、有能力、有信心。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个建议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描绘了蓝图,为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吹响了冲锋号。作为一名青年,我在读了全会文件后,心情十分激动。

一、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五中全会公报发表后,看到听到最多的词汇,就是“激动人心”、“振奋”、“倍感振奋”、“振奋人心”、“兴奋”,对此我深有同感。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除了实现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倍增外,还有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放开二胎,等等。全会特别提出,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这样宏伟而又具体的目标,回应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让人倍感振奋。

为实现宏伟目标,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这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全会还聚焦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等等。新的发展战略和这些重要举措,让我们感到目标的实现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经过努力一定能够实现的。据测算,我们只要实现年均65%的增长率,就能够实现两个倍增的经济发展目标。我们对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是很有把握的。确确实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进入决胜阶段,第一个百年目标就在眼前。看到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真是让人倍感振奋。

由第一个百年目标,很自然让人想到第二个百年目标,想到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就是小平同志979年首先提出的“三步走”:即80年代末实现翻一番基本解决温饱,20世纪末再翻一番进入小康社会,2世纪中叶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以来,又确立了新世纪的“新三步”战略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再翻一番,小康生活更加宽裕;第二个十年,经济再翻一番,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定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就是建党00周年的第一个百年目标);2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即建国00年的第二个百年目标)。现在三步走的前两步已经实现;新三步走的第一步已经实现,第二步眼看就要实现,我们能不对未来充满信心吗?十三五规划的蓝图,让我们对中国梦的实现充满信心,也对我们正在走的中国道路充满信心。

这几天,我重读了冷溶同志992年写的一篇文章,《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雄心壮志》。20多年过去了,今天来读这篇文章,真是更有感慨。冷溶同志在这篇文章的末尾说:“00多年来,我们中华民族有一个梦,就是彻底摆脱贫困落后的状态,使中华民族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愧于我们这一历史悠久泱泱文明大国的称号。……这个梦正在实实在在地成为、并且必将最终成为伟大而光辉的现实。邓小平同志说,这就是中国的雄心壮志,是‘中华民族真正的雄心壮志’。”是的,五中全会的召开,让我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我们要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二、伟大时代,催人奋进——我们要有这样的担当精神

看到五中全会描绘的宏伟蓝图,我在感到重任在肩的同时,也为自己将要见证和参与这一历史进程而深感自豪。

这几天我想了一个问题,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时代。20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时曾说:“现在在高校学习的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也就是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我们这一代人能亲身为这样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并见证宏伟目标的实现,是十分荣幸的,也是很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80后,回想起2000年的时候迎接新千年,那时的心情是多么激动。再过几年,到2020年的时候,我将见证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到2049年实现现代化的时候,刚刚退休不久的我,将怎样来回顾自己这大半辈子呢?我能不能够说: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也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呢?我能不能够说,我工作的这40多年没有虚度,我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呢?

记得大学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校长曾经说过:如果把改革开放比作一趟列车,希望我们不仅仅是做这趟列车的坐车人,也希望我们能成为拉车人,推车人。如果说拉车人不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是否履行了一个推车人的责任呢?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任务和使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我们这一代的荣光。我们这一代人,必须为实现党中央描绘的宏伟蓝图做些什么,我们要有这样的担当精神。

三、立足本职,攻坚克难——我们要有这样的实干精神

蓝图是美好的,任务是艰巨的。五中全会对前进道路上我们将面临的困难、风险和挑战也有清醒认识,比如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比如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的突出短板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建议》的说明中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之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这些都是我们实现目标不能回避的问题。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要靠我们大家共同努力,艰苦奋斗,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个难关。作为一名青年同志,更应该立足本职,把五中全会精神和改革创新实践结合起来,踏实苦干,攻坚克难,为实现美好蓝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很有这样的实干精神。

第四篇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5年0月25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围绕着如何制定“十三五规划”、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进行了精心的擘画。这是一次部署的大会、共识的大会、动员的大会、奋进的大会。《公报》是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宣言,具备三大亮点熠熠闪光,意蕴隽远。

“六条原则”: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确方向

五中全会强调,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始终遵循“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的六条原则。这六条原则,是我们党首次就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提出的,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原则,离开了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社会的主体这样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终将一事无成;如果不讲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不能做到科学发展,偏离了科学发展的轨道,那么也不可能达到它所预定的目的。至于改革和法治、国内大局和国外大局,则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那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武器,须臾不可缺少。而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关键性因素,是为荦荦大端、重中之重。

什么是原则?恩格斯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终了的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中抽象出来;并不是自然界和人类要适合于原则,而是相反地,原则只有在其适合的自然界和历史时才是正确的。”这就是说,原则是对应着自然界和社会抽取出的规律而言的,是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因此,原则,就是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规律的反映、认识和总结。这样的反映、认识和总结,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正因为这样,它不可能在我们刚提出小康社会,或者小康建设的时间还不太长的时候就能认识到的。

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六条原则,对于我们胜利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根本保证。这是因为,一旦形成了原则,原则就成为人们行动的依据、准绳和规范。比如说,已经形成的写入宪法的四项基本原则,还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就是必须严格遵守的。不遵守,就要犯了违反规律的错误。因此,五中全会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六条原则”的总结和提炼,深刻反映和总结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规律,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保证。

“五大发展”:提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劲动力

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的提出,引起了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是“创新”,在我国以资源要素和资本投资分别作为发展的驱动力遭遇困境之后,选择以创新作为驱动力就是理所当然的了。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构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态势。今天,唯有创新,才有发展前途;唯有创新,才能加速发展。其次是“协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中,需要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协调发展,等等;协调的好不好,决定着发展的成败。第三是“绿色”,这是全面小康自然环境的基本色彩,决不能让黄烟滚滚、沙尘飘飘、雾霾漫漫。全面小康,不只是GDP的增长,更需要山清水秀、云淡天蓝。第四是“开放”,在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今天的开放是立足于更高水平的开放,使开放更加丰富,更为深化,更具力度。第五是“共享”,这最得人心和最使人民满意,全面小康不是一部分人过上好日子,而是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因此,一定要使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五大发展”为我们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是我们摆脱经济下行压力的有效对策,是我们化解各种矛盾的正确选择,是我们构建美好的和谐社会的合理安排。

“七项要求”: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功举措

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谋划,堪称一次完美的顶层设计。它不但宏观地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强调了必须遵循的原则,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和思路,而且具体地规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七项要求”,有了贯彻落实的可操作化的工作路数。

五中全会规定的“七个要求”:

一是必须深化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的各级组织建设,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

二是要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宣传组织群众能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各族人民建设祖国的主人翁意识。

三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共识和力量。

四是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五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全面提高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

六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施国家安全战略,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

第五篇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总目标当中的第一个“一百年”;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处于引领地位的战略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中国梦”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八届五中全会将要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任期内第一个完整的五年规划,可以看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路线图。

什么是“全面小康”?如何建成“全面小康”?对此,202年的十八大,已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蓝图。具体来说,衡量“小康不小康”,主要看六点要求: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年翻一番;三,通过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四,通过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即“四化”)同步发展,使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着;五,通过继续实施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六,通过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是不是达到这六大要求,就是“全面小康”了呢?还需要注意到,这六大要求是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的具体要求。“五位一体”就是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融合在一起,更加注重发展的均衡、可持续和以人为本,强调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在着力解决现代化进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中国走上永续发展道路。因此,只有在确保“五位一体”这个前提下,实现六大要求,才是衡量是否实现了“小康”的准绳。

在转变发展方式、完成两个“倍增”、形成创新驱动、实现“四化”、协调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六个方面,“十三五”将做出一系列路线图安排,确保2020年第一个“一百年”目标能够如期“撞线”。

“履不必同,斯于适足”。“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发展形势及发展任务会和“十二五”有相当大的不同,例如现在工业用电量上升已明显趋缓,用电甚少的“无烟产业”电影的票房却在“爆炸式”增长,这背后是人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带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要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由过去主要依靠大规模投资、出口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生产资料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创新生产方式转变。因此,在“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积极作为,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关系,通过新一轮的改革、转型,实现从资本积累型到全要素生产型转换,为实现“国民收入倍增”提供充要条件。

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实现进度如何呢?截至204年末,我国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200年提高55%,期间GDP平均增长率高达8%。即使考虑205年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中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发展转变,到2020年GDP倍增计划也会实现。相对于经济总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的倍增计划难度可能大一些。“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由200年的36539元增加到204年的56339,涨幅高达54%。此外,为了切实提高广大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自2005年起退休金标准每年都上浮0%。除了工资收入,居民收入来源也在持续多样化,特别是投资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例如,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更便利的投资工具,如股票、债券、基金等。习近平主席曾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收入倍增计划的难点、重点在农村。“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产品再加工、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十三五”期间,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土地资源保护,收入倍增计划难度将加大。因此,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土地改革等措施将成为“老乡”实现收入倍增的新途径。

要实现“收入倍增”,根本还是要依靠创新驱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源。“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0年的509%提升到204年的54%。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系统、第四代核电技术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速动车组、新能源汽车、特高压输变电等科技创新支撑重点产业取得加速发展。重要进展。20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205年前三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3万户,市场主体的创新创业热情不断被激活。“十三五”时期,中国还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创新发展规律的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发展模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驱动增长,将推动四个现代化大步前行。回首“十二五”,“新四化”同步发展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信息化向各领域加快渗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突破和扩散以及“互联网+”等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给传统生产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更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形态;二是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20年末,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204年进一步提高到5477%,带动了巨大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三是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农业技术创新步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的新特点。“新四化”同步推进,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也可以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新四化”有助于解决中国长期以来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就在“全面”,是多领域协同发展、不分地域、不让一个人掉队、不断发展的全面小康。“十三五”规划将把区域发展着重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在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四大板块基础上,推进“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融合,实现三大战略对四大板块的融会贯通;二是推动区域性城市群建设和跨省区统一规划,打造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等一批标杆性城市群;三是推动地区性经济带建设,建成一批覆盖沿边和欠发达地区、引领地方经济的地区性经济中心。最终形成三大战略引领,贯通四大板块,区域性城市群为纲,地区性经济带为目的总体区域发展布局。为此,需要积极探索“多规合一”,打通由中央到省市县的规划体系,推进区域性产业布局、城乡统筹和城乡建设、区域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社会发展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多项工作统一规划,多地区一体化推进,完成区域内合理分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取经济集聚效应和互补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进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各区域全面、平衡发展的中国,将以全方面、整体性的姿态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十三五”期间,中国外开放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未来0年,中国新增对外直接投资将达到5万亿美元左右。中国将由资本输入国转变为世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中国制造”也将实现从制造引领到创新引领、从供应链战略到价值链战略、从全球销售到全球经营的转型升级。随着我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将大大加快,人民币在海外的使用也更加便捷,中国人将可以做到“走遍世界不用换外汇”。中国还会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建设,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即将投入运行,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体系。中国也将比以往更积极地参与全球生态合作。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不断完善生态文明顶层设计,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谋福祉。

第六篇

今天(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通过公报可以看到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愿景和蓝图,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纲领主张和战略意图,可以看到未来五年我国各项工作重点和施政措施。

通读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不难发现有四个关键词。

第一,规划。“十三五”规划是本届新政府出台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因为,我们处于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间点,即中国共产党完成十八大确立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期。在“四个全面”的总览全局下,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确保向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冲刺不摔跤、不掉速,不跑偏。

第二,创新。公报提出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升级版,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创新要求,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和一切事业,让创新科学结合、有机衔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第三,发展。提出了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方向,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通过科学规划,对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创造寻求新的主导产业,使中国经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地发展,这也是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理念的亮点。

第四,民生。全会公报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分亲民、接地气。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和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等举措,都将让人民群众在“十三五”时期受益更多,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发展初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美好的生活需要憧憬,美好的未来更需要规划。规划之后就需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的苦干和实干。

第七篇

今天,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公报指出,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就此,回顾历次五年发展规划,我们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立足于民生改善。可以预见,“十三五”规划会将民生问题的关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未来五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

民生不仅事关民众的基本生活质量,而且事关社会公正、社会安全以及经济内需拉动等重大事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五年规划”中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随着人民对于民生改善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远景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规划意义的“五年规划”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将更加密不可分。因此,“十三五”规划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将提高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分析,“十三五规划”是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指导下制定的首个五年规划,必须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十三五”是前所未有的历史转折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民生将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

谈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十三五”规划,不仅是各级政府的责任,也与每个公民、每个企业的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振奋全民精神,一起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使劲。他认为,“十三五”期间,民生面临的突出问题应该得到极大改善,备受公众关注的义务教育、延迟退休、生育政策、房产税等问题,都将成为改善和发展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第八篇

今天,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互联网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当中为数不多跟西方发达国家距离比较近的领域,或者说我们发展的比较好的领域。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现代的信息经济,具有非常重要和全面的意义。发展互联网经济是我们当前国家一个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的选择。通过扩大信息服务的内容,也给老百姓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互联网发展为中国未来扩大投资消费,提升老百姓的生活便利,提供政府的治理能力,都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我觉得这个互联网强国恰逢其时。

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目标引人注目,一个是网络强国,一个是互联网+。中国毫无疑问是网络大国,互联网规模、网络规模全球第一,宽带规模全球第二,手机用户2亿。我国博客、微博、微信的用户,加起来超过0亿。现在网络基础设施叫有云网端、云计算、互联网,已经变成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过去我们对于基础设施的概念,限于公路、铁路等,现在把网络、云计算、大数据和端基本成为国家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的象征。

互联网+的本质是互联网20+创新20。传统互联网0变成现在的20,发展空间更大了,互联网+和任何行业融合以后能创造出很多的新业态、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我们现在提出创新驱动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互联网这个新的载体。再加上我们思维创新,给我们社会提供前所未有的活力,释放巨大的能量。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讲,为无处不在的网络,无处不在的计算,无处不在的软件,无处不在的数据,无处不在的互联网+。我们提出互联网+这样的行动计划,再加上建设网络强国这样的大目标,这对未来,包括经济社会发展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第九篇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29日下午在北京闭幕。作为我国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征程中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五中全会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十三五”进行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科学谋划的高超智慧,勾绘出全景式战略图谱,是全面建成小康的一次最新布局,必将指引我们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奋勇前进。

提出“六个必须”发展原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公报指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深化改革,坚持依法治国,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党的领导。“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放在第一位,既彰显了我们党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基本原则,也凸显了改革发展成果要与人民公平共享的基本宗旨。”张占斌分析认为,这六大发展原则相得益彰,彼此支撑,是“十三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纲”与“魂”。

明确新的五大发展理念:将生态环保放在空前的高度

改革发展,理念先行。会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张占斌谈到,公报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既突出了创新在“十三五”时期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也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遥相呼应,以创新创业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他指出,“美丽中国”首次写入规划,又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将生态环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这是公报的重要亮点。

首次提出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会议明确指出,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我们注意到公报用了‘决胜阶段’这个词,表明了我们党夺取全面小康社会胜利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张占斌向记者谈到,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示要精准扶贫,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扶贫目标:在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些重要论述都是首次提出。

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紧迫性: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保持和增强战略定力。”张占斌认为,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部署,要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最大程度释放改革的新红利。公报进一步强化了体制机制创新的紧迫性,提出要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到2020年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

突出了一批国家战略措施:构成“十三五”全景式的战略图谱

“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一批国家战略工程保驾护航。”张占斌最后谈到,在公报中,明确提出了要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二○二五》,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调要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等等。张占斌认为,这些战略框架清晰而明确,构成了一幅“十三五”全景式的战略图谱。

第十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准确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认为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更好凝聚发展共识、平衡利益关系。同时,要运用法治规范发展行为。

法治具有普遍性、国家意志性、相对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等特点,与科学发展有内在联系。法治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在“十三五期间”,无论是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还是推动其他领域的发展,都应更多用法治眼光审视发展问题、用法治思维谋划发展思路、用法治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并建立健全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

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在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努力做到依法依规,通过法治方式来提高发展质量;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基本要求,确保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部门通过对法律统一、正确、有效的实施,为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法治保障;落实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就是要应对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更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现代市场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运用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要求,通过健全和完善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依法引领、规范、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建设向着实现“十三五规划”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顺利迈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要旗帜鲜明地支持、鼓励政府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根据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性和特点,综合考虑经济增长速度、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产能过剩、科技创新、安全生产、新增债务、劳动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状况等指标及权重,防止和纠正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偏向。另一方面,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克服“发展要上、法律要让”、轻视法治、无视法治、漠视法治,乃至违反法治的现象,纠正法治不彰、公信力不高以及浮夸、欺骗、造假等做法。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做到在法治之下、而不是法治之外、更不是法治之上谋发展、调结构、惠民生。

第十一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的确立。“五个发展”作为新的发展观,再次阐明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构成了中国发展战略的新图景,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思维。

新发展理念包含新的战略愿景。发展战略首先是发展的战略愿景,就是要回答为什么发展的问题。“五个发展”中的共享发展,阐明了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新的战略愿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举世瞩目。回顾历史,中国发展的战略愿景清晰可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发展的急迫问题是发展生产和提高生活,解决温饱问题便成为当时的目标愿景。30多年来,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小康社会”,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开启新的篇章,标志着中国发展的持续进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连的共享发展,昭示了发展的根本目的,那就是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并为此设计有效的制度安排。从共同富裕,到共享发展,意味着人民享受更大、更全面的幸福,意味着人的需求将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更好的满足。在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第一步,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人民追求幸福的中国梦,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中国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从振兴中华,到民族复兴,到实现中国梦,新发展理念给人以幸福的憧憬和期望,必将激励亿万民众为了共同的战略愿景而奋斗。

新发展理念指明新的战略使命。解决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后,需要回答发展什么的问题。新发展观里所包含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理念,呈现了在新常态下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中国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本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之初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启动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进程。正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推动中国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向,也奠定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坚实基础。此乃中国发展战略的一个里程碑。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这成为中国发展的基本方略。当经济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随之显现,中国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为新的战略使命,此乃中国发展战略的又一里程碑。“五个发展”包含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观、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与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发展等一系列更具战略性、全局性、长远性的使命,其中的协调发展和绿色发展,集中体现了中国发展战略的升级版。新发展理念里的协调发展,不单单指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不单单指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而是包含全部五个文明在内的更广意义上的协调发展。重点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但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全面。不仅如此,绿色发展在新发展理念里占据特别突出地位,这顺应了时代召唤,是为突破发展瓶颈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着眼于更长远的未来,更是为建设美丽中国而谱就的战略篇章。新的发展理念既有战略全局的设计,又有战略重点的安排,这无疑是中国发展战略新的里程碑。

新发展理念意味着新的发展路径。明确了战略愿景和战略使命,接下来就是选择适宜的战略路径,进一步解决怎样发展的问题。“五个发展”里的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正是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正确的路径选择,标志着中国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成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战略的显著特色就是走自己的路。不断审视本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吸取世界上其他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我们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发展路径归根结蒂就是改革开放,其中蕴含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的深厚资源。创新发展需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个方面,说明创新成为信息时代中国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其中,制度创新能够为各方面创新提供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发展新体制,把各方面创新整合成为新体系。从寻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无疑都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的。所以,创新发展的根本在于制度创新,在于国家治理创新。开放发展同样意味着国家治理的新视野。随着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大潮,需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在全球经济治理结构中的话语权。这是国家治理面临的新常态之一。面对开放发展的新常态,需要在国家发展中奉行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改善全球治理结构和国家治理环境,保证国家发展战略愿景的达成和战略任务的实现。可见,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是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的逻辑延伸。

新的发展理念开辟了中国特色发展战略的新境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新常态下中国发展的整体战略体系,集中体现了新发展战略的新思维,是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贯彻好“五个发展”的新理念,才能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第十二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最主要的是它是第一年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或冲刺时刻,能否实现“双中高”的发展目标是决胜的关键。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均是前所未有,实现这一目标困难重重,国内面临巨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种风险释放,国际则面临经济持续低迷和不确定不稳定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双中高”目标,十分不易,可以说是困难重重。但最大的困难也得克服,最重的挑战必须积极应对。这就是通过科学、前瞻的制定和实施十三五规划,化风险、化挑战为机遇,高质量地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最大的特点是第一次系统全面地提出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发展的新理念框架,即坚持五个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革命。

五大发展是理念创新,也是重大的战略方向和举措。新常态下的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在旧的发展动力明显减弱的情况下如何培育新的发展动力,如何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使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显著提高。解决这两大问题,必须确立和坚持践行创新发展和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只有创新发展,才能实现由数量扩张式的外延增长向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内涵增长转变,创新发展的理念和战略的实质就是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摆脱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和要素投入的发展模式,形成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源素质提高的新发展模式;而只有协调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矛盾,从根本上化解经济下行压力,化解各种经济社会风险,协调发展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举措。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对我们的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挑战和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予以重大关注和战略安排,这就是系统全面地提出绿色发展的理念和战略。中国的发展,特别是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要有全球视野,着眼于全球视野来解决各种发展难题,并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就是开放发展,开放发展是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最成功的经验之一,开放不仅能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而且能促进体制创新,促进改革,实施新的更全面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是我们的不二选择。共享发展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落脚点和出发点。

发展的理念和战略确定以后,最主要的是行动,加紧行动。我们欣喜的看到,这也十三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突出特点,重视行动,行动是关键。五中全会公报中我们看到了六大“行动”的表述,十分有新意。如要推动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不懈地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开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互联网+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是创新的主要领域,必须加紧行动予以全面推进,形成发展的新趋势和潮流。而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需要更多的国家和大从的行动,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浸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大规划国土绿色行动,海湾整治行动。而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不仅要实施全面二孩政策,而且号召社会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建议》还提到一个更令人惊喜的行动计划,那就是向贫困全面宣战,基本消灭困难,提出我国现代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5-12-17 15:17:03
上一篇:青年党员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5篇
下一篇:学校贯彻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网友评论《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12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