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 范文2篇

今天科学社会主义课,看了一节的“大国崛起之俄罗斯”,虽然本科阶段看过,不过此时此刻,看的很认真,有些小感悟,纯属个人之见。

彼得大帝之眼光

彼得大帝永垂俄罗斯的史册,没有他,或许就没有后来俄罗斯的繁荣。他非凡的气魄,卓越的眼光,令人敬仰。年轻的他,没有俄罗斯人固有的盲目的民族优越感,远渡西欧,学习先进的技术文化。他吃住与平民无异,试想,一个大国的储君,放下自己的架子,诚恳学习西方文化技术,纵观历史,屈指可数。这一点令我敬佩。我想,正是年轻时留学的经历,让他看到西方的先进,本国的落后,回国后才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当时的俄国,还是一个内陆国,他放眼未来,要为俄罗斯打开通往西欧的海上通道,发动战争,建立圣彼得堡。这产战争,意义深远,为俄罗斯在波罗的海建立起通往西欧文明的门户,为俄罗斯后来的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样长远的眼光,也只有走出国门的他才会有啊!回顾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确少不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毛泽东是位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他有一种感召力,让人民团聚在他的周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在新中国的建设上,还是缺少邓小平的眼光。邓小平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出过国,留过学,看到过西方的文明,亲身体会到国家的落后,才有后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构想,才会有现在中国和朝鲜的差距。而毛主席身在农村,看到的是中国社会最尖锐的矛盾,抓住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带领人民解决了矛盾,而在新中国的建设中,缺少彼得大帝一样的远见,缺少小平的眼光,所以中国一直远远落后,一直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我也曾想过,如果国民党统治中国会是什么样,那样现在的中国会不会是一个资本主义强国。我不知道,因为历史不会改写。

再说说我自己,彼得大帝学习西方文明,为后来的俄罗斯发展付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邓小平结合中国国情,改革开放,有了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他的思想里也离不开早年留学的感悟。还有阿里巴巴的马云,也是在美国看到电子商务的前景,回国后才抓住商机,建立阿里巴巴,获得巨大成功。我们只有放下身价,走出国门,多学,多看,多思考,抓住机会,放眼未来,才能拥抱美丽的明天。温家宝总理不是也说嘛,一个国家总需要几个仰望星空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说的眼光问题。我们能力有限,即使不出国,也要到发达的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走走,看看,思考一下我们所在地区的差距,也许商机就在这些思考中。

第二篇:
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可以想见的是《大国的崛起》的编剧们在如何阐述苏俄崛起的事情上一定很头疼。如何尽量客观地进行描述以反映史实,同时又要满足带着红色帽子穿着蓝色背心的顶头上司的政治审查,实在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手才可以做的到。可惜寻范文上p的是,被阉割的司马迁可以如实地写出《史记》,同样被阉割的《苏俄崛起篇》只能语焉不详地描述俄国在过去那200年来发生的事件给人类留下的沉重记忆。赞歌掩盖了批判,教条掩盖了沉思。

那么,什么是我眼中真正的苏俄的崛起呢?
简而言之就是:绕了个大弯子的乌托邦式崛起。以下分别按时代来阐述我的观点:
彼得大帝时代
早期的俄国发源地不过是在蒙古帝国殖民统辖下的一个金帐汗国,政权地盘据说只在莫斯科为中心的一小片地区。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上对于人类社会基本都是无足轻重,但上帝给了它一个神化般的人物:彼得。(请原谅一向不信神的我用了“神化”“上帝”之类的词汇。因为在这样一个缺乏基础的野蛮落后社会环境里,我暂时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来描述俄国是如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勇猛坚强却又节约进取好学的领导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到底是时势造了英雄,还是英雄造了时势?史书描述彼得身高两米多,为了学习西方造船技术亲自匿名到荷兰学习手艺并成为高级技工。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中国也有不少皇帝有个人爱好:姑且不讲那些同性恋,吸鸦片,杀人放火之类的不良嗜好,就检好的说吧,比如:宋徽宗爱书法绘画,其创立的瘦金体书法至今流传,可惜治国无方结果遭遇靖康之乱而惨死东北苦寒之地;南齐皇帝萧宝卷喜欢做生意,在皇宫设立了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做起了买卖,可惜基本上只是如同小儿“过家家”,最后被梁朝所灭;还有那明熹宗朱由校也爱做木匠盖房子,常在后宫自己动手DIY,可惜盖好了小房子,却把家国这个大房子搞跨了,留了个烂摊子给倒霉的崇祯皇帝,让自己的子孙最后吊死在万岁山。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着里头还是个体制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真正的集权制度,高度的体制化最后形成教条僵硬式的格局,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乎,当皇帝的防佛当成了囚徒,天天关在禁宫里,一如中国象棋里的“将帅”。身体上,思想上都极其的不自由。而欧洲的国王则不然,一如国际象棋里的王和后,他们到处窜。以一国之尊不呆在家里享清福却流浪海外学手艺,这在中国皇帝们看来绝对是天方夜谭。但彼得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当然他也遇到了一些阻碍的力量,这一点在他从荷兰赶回俄国镇压保守势力叛乱一事就可以看出。所以,一个国家的崛起,时势与英雄,缺一不可。可惜这两个条件在中国的重合,似乎总是如此艰难。否则,我们兴许可以看到人类的文艺复兴的发生地从意大利变成宋徽宗时代的华夏大地;资本主义的商业化萌芽发生地从威尼斯变成在南齐皇帝萧宝卷治下的中国广州没有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白日梦。


2叶卡捷琳娜时代

俄国历史上第二个被成为大帝的人物,一个女人,一个德国人。却带领了俄罗斯民族走向找范文就来p了深化改革的资本主义道路。(从伊丽莎白,维多利亚到叶卡捷琳娜,欧洲近代史上的女强人似乎很多。而中国历史上的女强人除了武则天,就只有老佛爷慈喜太后了。武则天出现在中国最强盛的唐朝,也正反应了那个时代开放自信的社会特点。不过,她的政绩基本相当于西方的维多利亚吧,守成有余,开创不足。而老佛爷就不用多说了,走错方向的人能力越强就越糟糕)其实,叶卡捷琳娜也曾遇到信任危机,一个女人,一个血统上的外国人,她以自己的意志和在欧洲成长的文化素质基础为起点,坚定地开始了俄国在文化教育,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深化改革。如果说彼得大帝的改革更多地是原始的粗暴的表面的改革第一步,从人们的发型,服饰着装等着手开始西化,那么叶卡捷琳娜的改革则为俄国的崛起奠定了更坚实的社会文化基础。

3列宁、斯大林时代

这是一个尝试的时代,是真正的乌托邦时代。它成功地抵御了全球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它成功地打败了曾经横扫欧洲所向披靡的纳粹德国,但它最后却倒在了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车轮下。因为,一开始,它的社会特点已经注定了它的发生和结束。

其实,我丝毫不怀疑共产主义最终将会到来的可能性。马克思的学术是有一定科学性的,他认为最早的社会主义将会发生在英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我完全赞同他这样的观点。(看看今天西欧北欧加拿大等过,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不断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已经出现了马克思描绘的福利社会的一些影子)可惜的是,后期的左派运动领导人们把他的学术进行断章取义式的曲解和改造。于是乎,他们在俄国这样一个落后的农奴制资本主义初期国家开始了所谓的高级社会主义实践。防佛让一个小儿一下要吃成个大胖子,一个错误的开始决定了一个失败的结局。

那么,社会的跳跃式发展是否有可能发生呢?应该说也有,比如当年日耳曼人入侵没落的罗马帝国,从野蛮的原始社会形态一下子进入封建时期。或者蒙古、金、满清对汉人中国的统治,都极大地提升了本民族国家的发展进程。这些跳跃发展可以说都是在落后社会采用已有先进社会文化制度的成功例子。除此此外,我似乎找不到其他自创式跳跃的史实。

其次,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是偶然么?我的理解是,这是一种必然。不可否认,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对于工人利益的漠视,对于社会矛盾的调和无力,对于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剥削和奴役,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污点,也是种种左派言论和工人运动得以兴起的社会基础。在这一点上,我是同情工人力量和第三世界人民的。只不过,他们在俄国的实践不应该被称为“社会主义革命”,如果一定要这样称呼,那么我给这个“社会主义”的定义就是“一种从落后社会形态进入到资本主义时代前的过渡时期,一种试图对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进行调整的社会试验形态”。在苏联发生的“社会主义”完全不是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级的社会形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时隔50年,苏联解体重新回到资本主义俄国道路的原因。

再次,为什么苏联在初期能迅速发展成为欧洲强国,抵御德国的进攻呢?我的理解是: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俄国人暂时的胜利。无论是列宁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还是后来的新经济政策或者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基本都是一种政府主导的管制型计划经济体制。它可以避过929年由美国开始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因为它的相对独立和封闭性而不是因为它有真正的免疫能力。它可以迅速成为欧洲强国是因为他们采取的是一种重点集中发展的举国体制,其优势是集中资源,缺点也明显:发展不平衡,缺乏坚实长远的基础。一如今天的中国体育事业,可以席卷亚运会乃至奥运会的许多金牌,但所谓的运动员都是举国体制下特殊集中培养的。社会的日常体育设施,民众的运动能力其实并不有真正普遍的大规模提高。这也就是为何在99年苏联解体时,整个社会重工业比重过大,民用轻工业一片萧条的原因。整体言之,计划的效应本是在市场的框架内起辅助作用。当一个国家试图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把计划置于市场之上而为主导的话,最终无疑只能是闭门造车,画饼充饥。

亡羊补牢,尤未晚矣!今天的俄国人用他们自己的选票明确了回到正确道路上的决心,并且在一些顽固分子的嘲笑声中逐渐走出了解体初期休克疗法的镇痛并逐渐走向了世界新的大国之路。他们的发展速度与中国巴西印度同列为当前世界的“金砖四国”。但比起以前,这样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产业选择,更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更民主自由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北极熊的重新崛起,这次将更为稳健!尽管它掠夺了我们东北西北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但它的再次崛起不以人的情感为转移。

而我们,还在等待。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1-28 12:14:36
上一篇:淘气包马小跳读后感 范文4则
下一篇:爱的教育读后感
网友评论《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 范文2篇》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