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利通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建设&qut;美丽宁夏&qut;、&qut;美丽吴忠&qut;的战略部署,以&qut;环境优美、农民富裕、民风和顺&qut;为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大力实施规划引领、基础配套、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qut;八大工程&qut;,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质量提升的美丽乡村发展体系,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人文魅力有力彰显、和谐指数不断攀升,建设滨河首善之区的步伐更加坚实。   一、突出规划编制管理,引领美丽乡村建设   按照&qut;完善体系、提升内涵、适度超前&qut;的要求,积极抓好与区市规划的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对照自治区党委、政府新出台的《宁夏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高起点、高标修订了《利通区镇村体系规划(203-2020)》、涉农乡镇总体规划、美丽村庄建设规划及产业、旅游等专项规划,科学定位发展功能、规模、主导产业和发展方向,确立了&qut;一城三带四点三片区&qut;的城乡融合发展思路,(一城区,慈善农业产业带、罗山农业产业带、双新路农业休闲旅游产业带,金积、金银滩、高闸镇、扁担沟镇四个小城镇承接点,特色装备制造园、毛纺织、失地农民创业园及五里坡养殖园区),形成了&qut;城区镇、重点镇、中心村、产业区&qut;四级镇村发展布局体系。同步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环境整治、公路建设、林网建设及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做到&qut;五规&qut;与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完全对接,确保了规划的综合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严格村镇规划管理,推行规划执行监管机制和重大建设项目规划调整集体决策制度,严格执行规划报批制度,引导群众进行规划执行监督,切实增强规划的执行力,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贯性,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沿着科学合理、群众愿意、社会公认的轨道推进。今年,我区成为全自治区首家拿到美丽村庄建设规划审定意见的县区,按照审定的村庄规划,有的放矢的争取项目,捆绑资金,有条不紊的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往年同期比,提前计划工期完成年度美丽乡村建设任务。   二、致力城乡融合发展,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一是稳步推进新型村镇建设。坚持以城镇现代化、产业化为引领,新(续)建了郭家桥乡、马莲渠乡、高闸镇和扁担沟镇等4个美丽小城镇项目,配套完善道路、给排水、绿化、环卫、供热、电网改造、文体及既有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投资4308万元,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升,金积、金银滩、高闸、郭家桥等一批以工业、商贸、特色种植及旅游为支撑的产业型城镇迅速崛起。在借鉴外地经验和我区成功模式的基础上,续建美丽村庄项目3个(马莲渠乡岔渠桥村、高闸镇朱渠村及扁担沟镇高糜子湾村),建设农宅320余套;整治美丽村庄项目0个(马莲渠乡廖桥村、高闸镇周闸村、韩桥村、李桥村、扁担沟镇扁担沟村、良繁场、金银滩镇金川办、郭家桥乡郭家桥村、吴忠林场艺园新村及孙家滩赵家沟村),涉及农户4200余户。目前,续建的高闸镇朱渠美丽村庄已全面完工,马莲渠乡岔渠桥美丽村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扁担沟镇高糜子湾美丽村庄全部出&qut;正负零&qut;。年度批复的美丽村庄项目已全部超计划工期完工,完成投资约52亿元。与此同时,还获批实施利通区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84万平米/69套,目前,扁担沟镇高糜子湾片区已开工建设,高闸镇和马莲渠乡两个片区计划于2月初完成招投标手续。新(改)修建农村公路4669公里(339公里),危桥6座,敷设给排水管线3622公里、天然气管线329公里,安装路灯48盏,实施绿化3069万平米,配置垃圾箱436个,修建休闲文化广场0个,幼儿园所,社区服务中心个,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是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以农村公路、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深化&qut;农村道路建设年&qut;活动,推进向庄点巷道延伸,修建农村道路XX3公里、美丽村庄巷道339公里、桥梁6座,完成投资03亿元,农村出行条件进一步改善。按照&qut;节水、挖潜、增实效,清淤、配套、做精品&qut;的思路,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力度,实施了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国土整治、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南干沟治理等重点水利工程项,建设高标准农田32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7万亩、综合治理巩固面积4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4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全区36万亩农田高标准整治全覆盖目标。完成金银滩镇、东塔寺乡等5乡镇农村饮水改扩建工程,铺设配水管道2053千米,593户202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建乡镇幼儿园5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达到80个,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   三是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重要交通干线两侧的环境卫生全面整治为重点,按照&qut;一条道路一个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拆迁整治统筹推进&qut;的思路,加大拆违治乱力度,整治旧村庄33个,普查农村危房2000户,改造农村危房2户,拆除危旧房屋328户、各类建筑物7087万平方米、拱棚仓库24XX平方米,清理垃圾38XX吨,整治拆迁空场地256处,复林复耕08亩。实施金银滩镇、郭家桥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5个,购置各类环卫运行车辆766辆(台)、垃圾箱2960个。目前,全区建成农村垃圾填埋场2座、农村垃圾中转站8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套(处),污水管网53公里,配置各类垃圾箱(桶)777个,环境整治项目乡镇覆盖率达到90%。创新农村环卫管理,完善环卫长效机制,推行农村生活垃圾&qut;户收集、村集中、乡转运、区处理&qut;模式,50%的行政村实现垃圾清运机械化,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20%,城乡环卫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   四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工程。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区,推进以提质扩面增量为主的生态绿化。大力实施&qut;农田林网扩幅升级、重点水系绿化整治、主干道路景观提质、农村庄点美化增绿及草原生态保护&qut;五大工程,完成造林绿化343万亩,其中:生态防护林建设3235亩,经果林基地建设39496亩,绿化景观改造提升367亩,封山育林和荒山造林27万亩。完成水土流失防治07平方公里,有效保护草原45万亩。新建村镇休闲广场0个、绿化面积32万平米,自治区级生态乡镇创建率达到90%,入围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名单。巩固扩大农村能源建设和面源污染治理成果,升级改造户用沼气池600座,推广沼肥综合利用5000亩,解决了五里坡移民区00户、5500人的生活用气问题。   三、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撑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促进特色农业提质增效。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qut;四产三带&qut;建设,着力培育壮大奶产业、清真牛羊肉、设施园艺、经果林&qut;一主三特&qut;优势特色农业,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实施了五里坡奶牛生态养殖基地二期项目,新建犇腾、鑫启源、合鑫源等规模牧场7个,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场5个,全区奶牛存栏达38万头,肉牛肉羊交易量XX5万头(只)。建成金积、高闸、东塔寺3个外供蔬菜基地,设施园艺面积达到5万亩。新建以苹果、长枣、小杂果、黑果枸杞等为主的经济林5500亩,尝试性引进(荷兰)无病毒原种M9-T337系矮化苹果5700株,全区林果面积达到09万亩,实现林业总收入479亿元,林业特色优势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42%。强化龙头培育和品牌创建,新培育&qut;龙涎香、曼苏尔、国海粮油&qut;等自治区级产业化龙头企业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2家),&qut;嘉禾雪&qut;、&qut;涝河桥&qut;等中国驰名商标2个、&qut;杞叶清&qut;宁夏著名商标个,&qut;少武粮油、伊盛达、红双赢&qut;等宁夏名牌产品7个。逐步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全年实施各类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项目48项,引进示范黑果枸杞、食用仙人掌等新品种26个,套袋黄瓜、设施葡萄&qut;+&qut;傻瓜种植栽培模式、水稻立体栽培等新技术23项。   二是突出发展休闲旅游产业。坚持&qut;以旅兴农、以旅促农、以旅富农&qut;,依托资源优势,大力推进黄河金岸互动带和苦水河沿线休闲旅游带的建设,沿苦水河建设吉水湾、桃花湾、林枫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XX个,初步形成以生态黄河口文化休闲区、东塔穆民新村文化旅游风情园、郭家桥苦水河沿线经果林产业带、金银滩河滨生态绿色游项目区、吴忠林场生态休闲观光林业基地、扁担沟镇田园风光文化休闲度假区为主的&qut;两带六区一环线&qut;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格局。20XX年,全区各类生态文化旅游景点、农家乐接待人次突破50万人,经营收入6000万元,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评为&qut;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qut;。   三是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基本完成高闸镇、东塔寺乡和郭家桥乡25个行政村6万户77万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开展了剩余7个乡镇74个村的土地确权登记工作,指导企业、合作社、经营大户新签订土地流转合同面积3万亩,土地流转总面积83万亩,对优势特色农业的覆盖面达00%。强化农村集体&qut;三资&qut;管理,清理资金363万元、资产252亿元、土地资源226万亩,李闸渠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有序推进。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和林权制度改革,宅基地确权已完成登记总量的70%;集体建设用地完成外业调查4489宗、确权8000宗;培育林业合作社62家、成员4966人,各类林业专业协会0个、经营面积434XX亩,林权发证面积25447亩。大力推行农业政策性保险,奶牛保险25万头,种植业保险26万亩。加大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新建郭家桥、金银滩、板桥等农贸市场4个,全区现有各类农贸市场0个。   四是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大力实施&qut;强基工程&qut;,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300万元。积极培育新型主体,鼓励家庭农场发展,全区建成家庭农场33家,牧场农民人可支配收入普遍高出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以上。培育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0个,入社社员0388户,带动农户2万户。积极发挥供销合作组织作用,建设鑫鲜农超对接展销大厅4000平方米、设立再生资源回收站点27个、落实农资经营贷款5000万元,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6亿元。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兑现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资金20万元,发放征地拆迁补偿资金24亿元。预计今年底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020元,增长2%;生态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元。   四、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加强文化遗存保护利用。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保护力,全区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项、传承人42人,陈氏回族医技十法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巧儿刺绣传承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一批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户。积极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充分依托生态、建筑、人文等禀赋,重视对特色鲜明的村落及周边进行改造和保护,建成东塔寺回族民俗馆、上桥镇农耕民俗文化博物馆,金积秦坝关村、东塔穆民新村、古城党家河湾村入选首批&qut;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qut;,实现了对民族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保护。   二是丰富农村文化体育生活。大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新建农村室内固定电影放映点0个、体育健身路径22套,农家书屋、农村数字书屋实现全覆盖,乡村文化体育场所达到266个。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开展送戏下乡40场次,举办广场文化演出60场次,基层放映电影200场次。成功举办了利通区第二届运动会,圆满完成自治区第十四届全运会参赛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三是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中,大力宣传和弘扬&qut;厚德包容、自强不息&qut;的利通精神。制定美丽乡村文明创建工作规划方案,深入开展&qut;文明细胞&qut;创建工程,评选乡村(社区)好人家36万户,共有42个村镇被命名为区级以上文明村镇。积极推进志愿者服务活动,全区志愿者占总人口比重达到0%,王兰花跻身全国五星级志愿者。深入开展&qut;宁夏好人&qut;推荐评选、&qut;乡村(社区)好人家&qut;善行义举榜创建等活动,有2人入选&qut;中国好人榜&qut;候选人,&qut;利通好人&qut;入库80名,引导干部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   五、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加强资源整合。采取&qut;上争捆项目,市场引机制,乡村融资源,多元筹资金&qut;的办法,实施政府、市场、群众及政府与社会融合投入的&qut;四轮驱动&qut;方式筹资建设,形成聚集效应。20XX年,争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237亿元,带动地方财政和社会及群众性投资6000万元,实现了共建共赢共享。二是抓好推进落实。将美丽乡村建设列入年度效能目标管理,确保始终纳入区、乡(镇)、村三级重点工作范畴。成立由政府区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督促乡镇推进项目,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开辟项目绿色通道,确保了顺利推进。三是群众参与共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提高群众主体意识,优先安排群众积极性、参与性高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保证了工作启动快、入轨迅速、推进平稳。实行&qut;群众监理制&qut;,提升群众的知情权、建议权和监督权,着力打造&qut;放心工程&qut;。四是重视特色结合。充分利用废弃的晒粮场、废沟污渠进行宜水则水,宜业则业的美丽宜居村庄打造。如依托尹桥大沟的治理,着力打造高闸镇生态化、社区化小城镇和朱渠美丽村庄,提升集镇品位和集聚服务功能;结合生态农业旅游和经果林产业,着力打造扁担沟镇良繁场休闲美丽村庄;立足民族团结示范区,利用废弃的晒粮场及临近清真寺等条件,在清真寺门前修建休闲文化广场5个,解决清真寺及当地回族群众节日聚集、婚丧嫁娶及文化活动无空间和场所问题,打造了一批党的利民政策宣传点和社会正能量集散点等。风景美、街区美、村庄美、功能美、生活美&qut;五美&qut;乡村建设初见成效。   六、存在的问题   一是土地利用指标不足。近年来,由于受国家土地政策的制约,一些列入计划的&qut;美丽乡村&qut;建设项目无法顺利实施,成为了&qut;美丽乡村&qut;建设的瓶颈问题。二是村镇建设资金缺乏。由于利通区是市辖区,属二级财政,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配套力度相对不够,乡村自筹能力有限。然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捆邦不能自上而下进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进程的推进。三是乡镇建设热情不高。由于补助标准不高,建设资金不足,加之项目招投标程序繁杂等原因,乡镇申报和实施美丽乡村项目的积极性不够高,工作推进难度大。四是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严重。近年来,我区在&qut;美丽乡村&qut;建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建成后的美丽乡村日常保洁、基础设施维护、管护人员配备、垃圾收集处理等虽然已经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范围,但长效管理经费及环卫设施运行经费严重不足的问题依然严峻,这极大地影响了美丽乡村的长效管理。五是建筑工地安全管理不到位。由于利通区机构、职能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等问题,导致我区在新建美丽村庄项目安全、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往往只能发现和监督一些表象问题,对深层次、技术规范要求方面的管理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我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区、市党委、政府关于&qut;八大工程&qut;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区将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实干的精神和创新的举措抓好落实,奋力开创利通区美丽乡村建设新局面。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7-24 21:15:36
上一篇:某区春耕备耕工作情况汇报
下一篇:2017年全区农业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
网友评论《某区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