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成才需具备之品德要素

本文 由第 一公 文网 收集 整理5

论成才需具备之品德要素

宋代司马光就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才兼备,这自古以来的用人标准,也是我们党选人用人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德和才辩证统一。德必须驭才,才必须从德。这是选人用人的根本所在,不能舍本逐末。由此可见,人才者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品德,方能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人才应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206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天下为公、担当道义,是广大知识分子应有的情怀。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所尊崇。”范仲淹的“忧乐精神”也正是共产党人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每一名党员的入党初忠,从建党之初,经过不断锤炼,其精髓已被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才,自然也应该继承我党红色基因,以“先忧后乐”的天下情怀,心系人民、心系国家。
人才应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无私胸怀。范仲淹少年立志,苦读诗书,勤奋佳话,历历可数;为官数十载,冒死犯颜进谏,数次宦海沉浮,无动其心;发动庆历新政,力抗守旧权势,开创北宋士大夫议政之先风,虽败犹荣;主持地方政事,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每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路传旨使臣,要求朝廷让其继续留任;范公辞世后,朝野上下一片哀痛,庶民举哀斋戒,凡其从政之地,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试想,古之为官执政者,几人能如此从不顾及个人利益、荣辱,一心为民为国,几人可在百姓心中树亘古巍然之丰碑!由此可见,只有一心为民者,方能一往向前,从不患得患失,也只有一心为公者,方能担当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重任。作为党和国家的人才若没有无私之胸怀,又怎能造福一方百姓!
人才应具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虚怀若谷。当年大思想家孔子能虚下心来向一个小孩请教,从而发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千古感叹。当然,古往今来,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比如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他精通内、外、妇、儿各科,但他成为名医后,却拜访一位乡下的老医为师,虚心向他学习治头疼病的知识。可见纵然身怀绝技,满腹经纶,也会有人在某些领域比你更加高深,比你厉害,因为“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作为一名人才更应该具有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博取众家之长,使自己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汲取他人身上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真正做到:能下人,故其心虚;其心虚,故所取广;所取广,故其人愈高。
人才应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瞻远瞩。高瞻远瞩是汉高祖刘邦鸿门晏上的忍辱负重;是毛泽东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的战略转移;是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改革开放。在当时情况的下,或许他们并不是那么能顺利,甚至还会遭到否定,遭到阻挠,但他们看准了,就会千方百计排除万难,不计得失,一往无前,最终取得成功。高瞻远瞩是一种风度,是一种坚韧。高瞻远瞩、超凡远见可以让人走出困境,柳暗花明。高瞻远瞩,超凡远见不是人人都能做得到的,必须有非凡的坚韧与超常的毅力,丰厚的文化修养,足够的人生历练。如果作为一名人才,没有足够的远见,没有非凡的坚韧与超常的毅力,丰厚的文化修养,足够的人生历练,也只能是一名名不副实的”人才”。
人才应具有“当今世界,舍我其谁”的担当气魄。古人云:顺境逆境看襟怀,大事难事看担当。能否担当,担当大小,体现了一个干部的胸怀、气魄和格调。胸怀大了,境界才能宽、格调才会高,做人做事的格局才会大、气度气象才会大。敢想才敢做,如果连想都不敢想,一味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就会止步不前,又何谈改革创新,又如何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要知道,敢为人先者往往不被理解,有时甚至要逆流而上,顶着骂声干,如果没有“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勇气和决心,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敢为人先的精神和气魄,就没有今天的已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新中国。作为一名人才,就应始终保持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以超凡的气魄、前瞻性的眼光、有远见的做法,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只有“舍我其谁”者,才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也只有敢于担当者,才能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创造未来。
人才应具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包容纳新。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心灵之澄明,是因为不断学习,时时吐故纳新。海之辽阔,是因为纳百川之流,天之高远,是因为容宇宙之浩渺。清澈、澄明、辽阔、高远体现的无不是一种包容纳新的格局。吐故纳新不仅是大自然的生存竞争法则,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法宝。当年秦国任用商怏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迈向美好未来。
人才应具有“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恬淡自适。《庄子·刻意》中说:“平易恬淡,那么忧患就不会存在,邪气就不能侵入,所以,圣人的德行健全而心神也不会亏损。”诸葛亮也说过:“只有淡泊才可以明智,只有宁静才可以达致更远。”这些古人都告诉我们,只有抛弃了私心杂念,提高自身修养,才可以抵御“邪气”的侵害。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生来之本性和自身长期处于污泥之中而不断磨炼形成了抵御污浊的能力。在复杂的社会面前,要想心不动摇,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恬淡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恬淡就要求我们要有一颗平常心,在人生挫折、荣辱是非面前,始终保持着像秋水一样的心境,像苍穹一样的广阔心胸。即使乌云密布,阴霾满天,也相信风雨之后会有彩虹。也只有有这样境界的人,才不会被外界所烦扰,不会为名利诱惑而困顿,不会被流言蜚语扰乱心智,更不会放弃最初的信仰。恬淡里蕴含着平和的心境,蕴含着高洁的心灵。只有保持恬淡才能看淡名利、荣辱,保持住恬淡,才能坚定志向、明确方向,保持住恬淡,才会不被贪念、虚荣所侵蚀。
人才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气节”者,民族魂也。民族气节,就是一个民族所坚持的信仰追求,文明准则,价值尺度,包括高尚道德,优秀品质等。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讲究“气节”的古老民族,气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当年,在贝加尔湖,苏武牧羊达十九年之久。当汉朝皇帝派使臣把苏武接回自己的国家时,苏武在汉朝京城受到热烈欢迎,从政府官员到平民百姓,都向这位富有民族气节的英雄表达敬意。两千多年过去了,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心理要素。正所谓,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一个人不管走多远,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劫难,气节依旧。因此,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你是中华民族的一员,就应永保民族气节,更何况作一名党和国家的人才?
人才应具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坚韧毅力。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充满荆棘,坎坷不平的,会有许多障碍险阻。有作为的人,无不具有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我国古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费了27年;大文豪歌德写《浮士德》用了60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汉代学者董仲舒著书立说,“三年不窥园”,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终成一代鸿儒。“功贵其久,业贵其专。”这些中外巨人的伟大成果无一不是理想、智慧与毅力的结晶。还有一些科学家为坚持真理付出了鲜血与生命。例如赛尔维特发现了血液循环,被宗教徒活活烤了两小时;布鲁诺提出了宇宙无限,没有中心的思想,被罗马教廷关了7年,最后被判火刑。顽强的毅力是他们成为巨人的一个必备重要条件,也是一名人才成才道路上必备要素。
人才应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质。廉洁表现的是一个人自身的品质和操守。廉洁是一种心灵的美丽、是一种精神的魅力,人们的心灵因廉洁而变得淳厚朴实;廉洁,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初心,它需要我们时刻铭记;廉洁,是一股清风,一曲莲韵,能拂去灰尘,洗涤污垢;廉洁,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道德行为,它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存之基。因此,无论你是位高权贵还是布衣平民,凡能法正廉明、洁身自好总能获得声望受到赞誉,总能带动清正之风,弘扬美好的社会风气。作为一名党和国家的人才,则应本着“淡泊人生蓄以明志,清廉处事方能致远”的理念,用廉洁的光辉为自己导航!用自身的高尚品德和情操去赢得荣誉,去影响社会,以打造一个充满文明、礼仪、崇尚美德,追求信仰的理想社会。

本文 由第 一公 文网 收集 整理5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14 09:31:07
上一篇:新时代干部要有新担当
下一篇:“五先五后”攻坚法的思考
网友评论《论成才需具备之品德要素》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