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对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民族旅游商品开发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龙山县大力开发民族旅游商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一、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现状

(一)传统工艺品发展情况。龙山县现有56家传统工艺品作坊,其中土家织锦作坊3家,2007年实现土家织绵产值49万元,销售额302万元,上交税金45万元,创利58万元,从业人员82人。“中国优秀织锦工艺传承人”叶丽萍创办的“叶氏土家织锦作坊”,被评为全州“十佳旅游产品开发户”。绣花工艺鞋垫厂40家,每年生产绣花鞋垫亿多双,产值5000多万元,从业人数2000多人,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绣花鞋垫生产基地之一。雕作工艺品作坊2家,土家竹雕艺人王仕辉曾荣获湖南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二)特色食品发展情况。龙山县通过国家QS认证的特色食品企业4家,其中特色食品规模企业6家。2007年全县规模食品加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实现主营业收入7亿元,利税736万元。形成了三大系列特色食品产业。一是以利福尔公司、百合保健公司、天缘食品公司、金五环百合公司为核心的百合产业,开发了百合多糖、百合饮料、百合干片、百合酒、百合五粮粥等百合系列产品;2007年,百合食品企业实现总产值9633万元,销售额962万元,上交税金4277万元,利润4337万元,从业人员642人。二是以馥生公司为核心的特色蔬菜加工产业,开发了辣椒红色素、辣椒精、辣椒油等系列产品;2007年蔬菜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750万元,上交税金469万元,从业人数60人。三是以洗车河刘氏土家食品、王大姐土家食品、乌龙山食品、湘西人特色食品、麟丰食品、春声调料为核心的土家风味食品产业,开发了霉豆腐、湘西人福、乌龙山大头菜、春声调料、王大姐食品等传统食品;2007年风味食品加工企业实现总产值560万元,上交税金78万元,从业人数99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艺品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家庭作坊式经营方式还很普遍。二是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系列化的生产和销售不足,缺少对传统工艺品文化内涵的挖掘。三是产业人才匮乏,传统工艺品制作人才严重不足,现有的人才多为老龄人,出现了断层现象。四是缺乏规划指导,尚未编制传统工艺品发展规划,传统工艺品的产业定位、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不明确。五是扶持民族旅游产业发展有关政策未得到很好落实。

(二)特色食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特色食品龙头骨干企业较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理想。二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食品加工业比重偏小,未形成规模化工业生产。三是企业品牌效应不明显,缺少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四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小作坊式、家族式、家长式的管理方式较为普通。

三、对策建议

(一)大力实施旅游商品品牌战略结合我州历史民俗文化、特色饮食、传统工艺、标志性景点及民族特色建筑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聘请专家对民族旅游商品开发进行总体策划,按照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改进现有传统旅游商品。突出新、奇、特,开发实用性、便携性和观赏性的传统工艺品,在文化内涵中寻找新的卖点,提供多功能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努力培育传统工艺品精品。同时,针对高端、中端和低端三个目标市场定位进行不同策划和设计开发。积极引导、支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组织推荐有条件的企业参加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的评选,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商品。

(二)扶持旅游商品企业做大做强。一方面对一些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潜力大、辐射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支持。另一方面引导中小型企业以食品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兼并、收购、联合及控股等资本运营方式进行有效联合,引导企业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发挥龙头企业的幅射带动作用。

(三)加大旅游商品发展综合推进措施。一是做好旅游商品开发规划。科学制定旅游商品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旅游商品发展战略、产品定位、发展目标。二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产业技术政策、行业规划、投资导向目录等手段吸纳社会资金,鼓励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特色食品工业。增加特色食品工业项目技改信贷投入,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项目建设。财政贴息资金重点向优势骨干企业倾斜,引导资本投入。三是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四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优秀民族旅游商品,并在各景区(点)、游客中心、星级宾馆等场所挂牌推荐。积极参加旅游商品展示(展销)活动,不断提高民族旅游商品知名度,促进旅游商品发展。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2-02-19 16:13:42
上一篇: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的调研报告
下一篇:赴"珠三角"考察XX铸造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网友评论《对民族旅游商品开发的调查与思考》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