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冠外戴

刘绍义

中国人是大度的,现代人是这样,古代人依然如此。汉语里有个成语叫“张冠李戴”,看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指纹鉴定》一书后,我觉得把“张冠李戴”一词换成“中冠外戴”最为合适。在这本书中,罗伯特·海因德尔认定中国唐代的贾公彦是“指纹鉴定”第一人。这种说法,打破了国际司法界公认的阿根廷系“指纹鉴定”创始者的论断。

对于阿根廷是“指纹鉴定”“第一人”的说法,中外媒体早有质疑,不少人认为,在此之前的888年,英国学者高尔顿就曾经下过断言,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一样的。还说,英国警方据此理论侦破了数百起悬案。

其实,根据云梦出土的秦简来看,我国早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开始“指纹鉴定”了。《封诊式·穴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内中及穴中外壤有?膝、手迹、膝、手各六处。”这不但比888年英国学者高尔顿提出的断言早,更比892年阿根廷警方使用“指纹鉴定”侦破谋杀亲子案早得多。

提起中国人的创举,又让我想起被誉为登上美洲“新大陆”第一人的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这个492年0月2日凌晨登上加勒比海中的巴哈马群岛的意大利人,也是饱受质疑。在耶鲁大学任教的香港学者李兆良就根据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断定,中国人比哥伦布更早发现美洲。因为地图中所用地名,只有在当时中国的资料中能够查到,当时的欧洲还没有出现过地图中所用的地名。

还有唐代姚恩廉编写的《梁书》也记载,公元458年,我国佛教徒慧深和尚,沿着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达到了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等地。墨西哥的有关文史资料中,也记载曾有“外来的伟大人物”到墨西哥传播新教。这正好与《梁书》中的记载相吻合。

96年8月《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调阅了俄文《知识就是力量》原稿,文中称中国佛教徒游历了大西洋彼岸的国家“扶桑”。过去一般把“扶桑”错误地当作日本,其实“扶桑”就是墨西哥,“倭国”才是日本。这些都印证了慧深第一次到美洲的时间,比哥伦布要早000多年。

其实,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有一批科学家对我國《山海经》进行了重新研究,他们发现书中描述的“东海以外”的山川地形,与北美西部和中部的地形完全契合。书中还对北美风物作了不少生动有趣的描述。北美古代的不少习俗、法典、历法又与中国非常相似。于是美国科学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中国人早在3000多年前就到了美洲。”

由此可以看出,哥伦布只是开辟欧洲到美洲新航路的第一人,而不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人。发现美洲新大陆的第一人,应该是中国人。

上面提到“《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又让我想起“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翻开《辞海》及各种版本的《名人名言录》,都把“知识就是力量”归属于培根名下。就连学校的教室里,图书馆的墙壁上,也在这句名言的下面写上了“培根”两个字。其实,“知识就是力量”是咱土生土长的国产货。

先看看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沉思录》中是怎么说的。“人的知识和人的力量相结合为一。”“达到人的力量的道路和达到人的知识的道路是紧挨着的,而且几乎是一样的。”培根的这些话被后人浓缩成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再看看比培根早500多年的王充是怎么说的。我国东汉思想家、教育家王充在《论衡·效力篇》中提出了“知为力”的论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王充在文中进一步阐述“人有知学则有力矣。”并以刘邦、萧何等成功人士的事例来证明“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当年不知是我们太懒惰了照抄了培根的名言,还是觉得不屑与洋人争一高下,就把这句名言送给了培根。殊不知这样做对我们的祖先王充老先生是太不公平了,要知道他比培根长了500多岁啊。

文章来源于:上海企业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5 18:55:00
上一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与解决城乡养老二元化
下一篇:基于“营改增”背景的企业税收筹划建议
网友评论《中冠外戴》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