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次时代设计

刘林哲

[摘要]阅读空间作为图书馆空间的必要组成部分,其设计方法也多种多样。不同设计手法对于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和阅读过后的满足感具有不同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商业图书馆的差异化设计将读者自身的差异化从侧面体现出来。高校学子作为青年读者中的大多数,需求的差异化更加明显。高校图书馆作为这类差异化的承载体,其阅读空间设计也需要满足差异化需求。传统的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下高校图书馆的设计要求,次时代设计模式悄然出现。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次时代设计

d:03969/ss673-09420806074

[中图分类号]G2586;G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673-094(208)06-0-02

0引言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学习场所,其阅读空间的设计受图书馆业务发展、商业阅读环境引导、读者对物质文化环境需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传播技术与公众阅读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读者对图书馆阅读空间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空间设计在设计理念、表现手段方面都不能充分满足新时期高校读者对阅读空间的差异化需求。本文在调查分析商业与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以河北工程大学图书馆为例分析了次时代设计在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中的应用,并通过对新旧校区图书馆阅读空间功能和阅读体验进行对比,探讨了传统设计与次时代设计的差异与优劣。

商业与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设计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其为读者提供的借阅空间被称为阅读空间。不同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设计具有较大的差别。商业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设计会充分考虑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布局灵活多样,能带来好的阅读体验,增加读者的阅读欲望,从而带动消费。高校图书馆的阅读空间设计主要以提高阅读量为出发点,不够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格局较为单调。

在2世纪初,以新华书店为代表的商业图书馆,其阅读空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在阅读空间设计方面充分考虑了读者的差异化需求。例如,河北省石家庄东华书店,升级改造后的阅读空间功能布局更加合理,室内照明设计更加适合阅读;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域边界过渡自然;在阅读空间的设计中考虑了读者的年龄因素,特别增加了儿童阅读区域。东华书店应用这种差异化设计思路设计出的阅读空间受到青年群体的广泛好评。相比而言,传统高校图书馆注重馆藏量,并不注重阅读空间的人性化设计。传统的空间设计模式造成了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会出现难以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开架阅读区域中出现无人使用的灰色空间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图书馆书架布置、桌椅数量、摆放格局等都有直接关系。

对比两种阅读空间,商业图书馆中读者的阅读体验明显优于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商业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侧重商业目的,其阅读空间的设计人性化程度高,与社会不同读者群的契合程度高,较易满足人们的需求。反观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仍沿用传统的阅读空间设计模式,没有考虑众多师生的差异化需求,不能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因此,高校图书馆应引入新的空间设计模式进行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个性化设计。

2阅读空间的次时代设计模式

传统阅读空间设计模式最初是以空间内的人流线为出发点进行设计,根据人流线在阅读空间中的不同流向,进行各自功能分区的空间设计,最后将不同功能分区空间进行整合。传统设计模式采用的技术手段通常使用平面制图手法,在平面中反复论证空间的合理性,待其平面设计方案完成后,使用平面效果图以及漫游视频的方式展现空间效果。

传统设计模式下,设计者初期与使用者缺少直接沟通,仅依靠外部被动沟通,无法全面了解使用者的多种具体需求。这种设计模式直到实体空间落成后,使用者才能进行真正体验,前期对使用者而言缺乏三维空间感官体验,导致使用者有时难以从二维技术手段理解设计者的设计意图。

次时代设计建立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从设计初期即广泛吸纳使用者的建议,在设计过程中将部分建议转化为明确的使用功能,并与常规的人流线工具配合使用,其空间设计方法从传统二维平面展现过渡到三维立体空间表现。这种三维立体空间展现应用较新的计算机制图技术,在完成空间设计的同时,其最终表现效果随之完成,消耗时间远低于传统的二维渲染。

与传统设计模式相比,次时代设计模式有如下优点。第一,次时代设计模式注重空间体验,注重让使用者参与设计,整个过程与设计者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从设计初期即不断完善整个空间设计的差异化需求。第二,这种设计模式突出空间的立体设计,强调空间的高效利用,弥补了二维平面设计无法对三维立体空间进行高效利用的先天不足。第三,这种设计模式的主要表现手段应用当下流行的虚拟现实技术和增强现实技术,将沉浸式的感官体验作为表现方法,可以给予使用者更好的空间体验感。第四,经过充分沟通交流产生的意见和建议也会提高设计者本身的综合素质,在类似的空间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将次时代设计理念应用到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设计上,会产生全新风格的阅读空间,给师生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第一,在设计初期,设计者与师生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理清师生的个性化空间使用需求。第二,根据个体使用差异化需求,对阅读空间进行差异化设计,进行更合理的功能分区划分。第三,采用成熟的虚拟现实技术,将传统二维形式的繁杂空间呈现转换到浅顯易懂的沉浸式空间体验。第四,增强现实技术可以对设计完成后的空间使用进行后期设计,大大提高了同类型空间的不同使用方法和空间利用率。这种新的表现力可以更好地促进类似空间的设计表达,增加了设计者和使用者的三维空间感官交流,弥补了传统设计模式中的不足。比较次时代与传统设计模式,就图书馆阅读空间的个性化设计而言,次时代设计模式相对于传统设计模式更有优势。

3次时代设计模式在河北工程大学新图书馆中的应用

河北工程大学旧图书馆始建于978年,总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阅读空间面积约3000平方米。本馆采用典型的阅读空间传统设计模式,其中馆藏区域占据了旧图书馆功能分区的大部分,且管理模式特殊,导致阅读空间存在诸多问题。旧图书馆存在开架阅读区域划分不明确、阅读区域座位设置不人性、阅读环境单调的问题。旧图书馆不没有学生自习的区域,学生在借阅图书后不允许在馆内阅览。同时,旧图书馆也没有WIFI功能,影响学生去图书馆阅览的积极性。

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了不记名抽样问卷调查,其中3个问卷如下。问卷一:是否满意旧图书馆阅读区域的设计(A满意,B不满意)。问卷二:你更希望阅读区域的设计趋近哪类设计(A现代商业图书馆,B人性化设计图书馆,C高校的传统风格)。问卷三:你是否满意图书馆的桌椅分布情况(A满意,B不满意)。

问卷一回收946份有效问卷,其中208份选择A,738份选择B,说明有72%的学生对旧图书馆的阅读区域设计不满意。问卷二回收796份有效问卷,其中403份選择A,283份选择B,83份选择C,说明50%以上的学生对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设计倾向于现代商业图书馆。问卷三共回收923份有效问卷,其中342份选择A,58份选择B,说明60%以上的学生对旧图书馆阅读空间中现有桌椅分布情况不满意。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多数在校生对旧图书馆阅读区域的功能设计不甚满意,并希望图书馆阅读空间产生类似现代商业图书馆的阅读体验,也反映出旧图书馆阅读空间初期设计存在不足,造成在学生的阅读体验不佳。

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图书馆采用次时代设计理念,其阅读空间设计从开始就充分征求在校学生的建议,认真分析学生对空间的多样性需求,并采用了体验式的设计模式,利用现代设计技术手段,让众多学生参加阅读空间体验。在设计过程中,积极采纳学生的体验建议,由此提出空间的差异化设计元素,如设计多个开放式、多功能的自习室,增加了图书馆阅读空间区域与交通功能区域模糊化衔接过渡设计和受青年群体好评的台阶式的阅读区域。

次时代设计模式为新图书馆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开端。新图书馆阅读空间的设计,吸纳了商业图书馆阅读区域的设计模式和高校学生读者的建议。将阅读区域搬到过渡空间,既可以衔接不同功能区域间的灰色空间,又可改善单调的阅读环境。高校学生作为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的一类群体,这类设计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和阅读积极性,改善阅读环境。通过次时代设计的新图书馆更能满足师生的阅读差异化需求,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进而推动高校教学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

4结语

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师生的阅读模式也进入新阶段,不仅需要考虑图书馆阅读空间的各类功能需求,还要注重建设互联网阅读空间的“数字云平台”。次时代设计模式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相对于传统设计模式更加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更能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尽管次时代设计模式受到复杂的数据处理和硬件技术限制,但对阅读空间的设计而言,次时代设计模式更能发挥多样性的优势。未来更应进一步由多人对多人的“多点连线模式”向着深层次的单人对多人以及整体对多人的“放射连线模式”进行深度设计开发,从而满足设计者最佳的设计方案和使用者最舒适的空间体验。

主要参考文献

[]王媛媛大学图书馆复合空间研究[D]青岛:青岛理工大学,2009

[2]李妮高校图书馆泛阅览空间设计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

[3]宋静图书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D]西安:长安大学,204

[4]王曦图书馆建筑空间的设计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3

[5]于国英高校图书馆空间布局改造与重新设计[J]图书馆建设,204(5)

文章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5 18:54:33
上一篇:浅析“三车”规范治理
下一篇:“互联网+”视域下医院档案管理创新措施分析
网友评论《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空间的次时代设计》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