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书籍 做时代新人”征文:浮生若梦无当初

本文由第一 公 文网 收 集 整理

“读经典书籍做时代新人”征文:浮生若梦无当初

二十多岁时,大抵是参不透的“浮生”二字的。
记得一位师长的案头经常放着一本已翻出毛边的《浮生六记》。有一次,当我愤愤地将在工作与情感上的失意和盘托出后,师长沉默了一会儿,什么也没说,将那本书递给我说:“你去读,什么时候不再有怨气了,再来还书。”
带着不被理解和安慰的忿忿之情,我抄起书回到了自己的小窝,并把这本书随手丢到了书堆里。浮生?二十多岁的青春时光里,谈的是鲜衣怒马、快意人生,谈的是海阔天空、大美生活,谈什么浮生?自然,师长往日的规劝与教导也被这忿忿之气抛洒于脑后。
直到三十而立之后,在经历了十余年的人生颠沛流离之后,我终于在小城安定下来。一日,读李白的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浮生”二字入眼,师长及那本《浮生六记》一下子从脑海里跳将出来。我急忙翻箱倒柜,终于还是未寻到当年的那本书。
新书买来后,工作之余认真去读,倒读出一翻风味来。古人的智慧让人心悦诚服,“浮生”二字更是令人回味无穷。


人活一世,纵然终会归于尘土,但人在活的过程中,果真是浮于天地之间、生于黄土之上。想那沈复,于文字间流露出的,是与芸娘共浮于天地之间时的琐细时光,既让同时代三妻四妾、朝三暮四、心有痞意的男子咬牙切齿,又让世间多少女子因他而渴慕自己能遇此良人。从本书中,我读出了沈复的生活是充实的,他对自己的一生应该还是极为满意的。他品过美食、得到娇妻、赋得诗文、赏得美景,走过天南地北、游过名山大川、经过世态炎凉、品过人情冷暖,经得起繁华、受得了人世荒芜,他的一生,是欢喜与坎坷交加的。正因为此,他才真正参透了“浮生”二字,所以,他的文字,琐细且真的是极尽“为欢”,他将此“为欢”的充实填充于“浮生”的间隙里,让他的“浮生”看起来确实很丰满。
“浮生”中的很多人,其一生是浮游于生活之上的,像羽毛、像雪花、像云朵,看起来美丽、光洁、轻盈,实际经不得风吹雨打,不接地气,没有厚重感,所以这类人的一生大多是悲剧式的一生。如《红楼梦》中的十二钗,无风无雨时风光无限,一旦有变,便是风飘云散。沈复书中的芸娘则不同,她是无数小家碧玉的典范,能让凡俗甚至在别人看来是凄苦的日子开出花儿来。
幼年丧父,独自靠女红养活一家、自学认字、敢于女扮男装去看庙会、主动为丈夫谋妾室、有主意为自家公公找姬妾,默默地负担起清贫的生活、应付婆媳妯娌之间的算计,还能用一双巧手把最普通的食材烹出最天然、精美的下酒菜,也能在搬到萧爽楼时用旧竹帘和竹子做出来雅致的临时窗子,生生地把贫贱夫妻百事哀的日子过出了琴棋书画诗酒茶香的雅意来。
换在如今,芸娘定是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拔尖女子,只可惜,她生在那样一个时代,也注定了她的人生只是如沈复文字中记载的那般吧。也或许,正是因为生不逢时,才成了林语堂先生笔下的那个“中国文学中一个最可爱的女人”。
在精干女子泛滥的当今社会,对一个男人倾其一生的芸娘,当是现代男子的朝思暮想吧。


喜欢沈复,是因为他的“深情”。芸娘去世多年而心心念之,并以文字记之,生生成了一封千年情书,这让世间多少女子为之歆慕,也让多少那些这边还没入土安、那边就张灯结彩另娶佳人的世间男子黯然失色。
喜欢沈复,是因为他的“文艺”。他懂诗词、好园艺,喜交友、爱旅行,放在如今,就是热爱生活的资深文艺男青年一枚呀!除去他的不善功名与没有家庭担当,简直就是女人们心中的“国民老公”典范。


不喜欢沈复,是因为他的虚伪,这就是为什么前面的深情和文艺都加上了引号的原因。沈复对生活的无能、对芸娘默默付出的心安理得照单全收,大概是世间大部分男子的通病。沈复明知自己家庭成员之间有矛盾,却不积极努力,他从不为与自己肯布衣素食过日子的芸娘打算,让她处处苦心经营,常常难以为继,他却心安理得,总陶醉于小情小爱里而不自知,以为生活上的事都是芸娘的事,这些,应该都是导致妻子早逝的直接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在那个时代,比起那些朝三暮四、三妻四妾且不尊重女子的男子来说,沈复算是好的了。而我认为,沈复,是芸娘早逝的最大杀手——纵然,他以洋洋洒洒的文字来回忆、记念与芸娘之间的种种美好往事,却终唤不回芸娘再生。
我一直认为,活着的沈复,没有他文字中那么深情,他心安理得地接受芸娘做的一切,从没有想过去改变什么,而作为才情俱佳的他来说,稍稍努力那么一点点,也不至于让芸娘总处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状态里。
不喜欢沈复,还因为他的缺乏人情味。浮游于沈复的文字之上,深入到沈复生活的字里行间,我觉得他太缺乏人情味,儿子去世,他在文字里仅是寥寥数语带过:那可是芸娘唯一的儿子啊。好像儿子不是他的一样。他应该是知道的——一个家庭的圆满、幸福与否,是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人的单方默默付出,更不是另一个人的无动于衷。
窃以为:沈复留下浮生之文,有沽名钓誉之嫌。


《浮生六记》的原文我读过,张佳玮、周公度等人的译注版我也大致读了一些,无论是原版文还是译注文,大都在探讨若梦的“浮生”——“浮生”若梦,人的一生,究竟该怎样度过?
由此,我也终于明白了师长当初为什么要我读此书了——大概,他是想让我明白,每个人在这个若梦的浮生历程里,都要经历一些你不想经历的、失去一些你不想失去的,这样才能成长,才能慢慢学着不抱怨、不大喜大悲吧?
每个人的一生都应是不同的,但有些人的很多天都是相同的,这是现代人生活的悲哀。沈复的一生,是琐碎而充实的,经历得多,自然也就感慨良多,也许,娶来芸娘的最初,沈复并没有读出芸娘的好,只是在历经沧海之时、经得沉浮之后,在茶余饭后盘点自己一生的种种之时,突然发现,芸娘曾经是那么的好。
只是,三白兄,当初,你干吗去了?

本文由第一 公 文网 收 集 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4-22 16:31:44
上一篇:“读经典书籍 做时代新人”征文:野性归来——《野性的呼唤》读后感
下一篇:党建工作主题征文:今日xx再闯“关”
网友评论《“读经典书籍 做时代新人”征文:浮生若梦无当初》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