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追思会讲话稿

本 文 由第 一 公 文 网 收 集 整理3

母亲追思会讲话稿

&bsp;&bsp;&bsp;今天我们在这里为妈妈举行一个简朴而隆重的告别仪式。

&bsp;&bsp;&bsp;参加今天告别的有妈妈的子女和晚辈,还有少数至亲,因各种关系没有到场而专门致电表达哀悼的还有梁节的外婆、于超瀔的奶奶等亲家和建平和昭智等至亲。宁诗俊正在学校参加考试也没能到场。

&bsp;&bsp;&bsp;作为家属代表,我在这里作个简短的发言。

&bsp;&bsp;&bsp;妈妈因病于206年7月3日下午4:30逝世,终年87岁。昨日傍晚梧州落了一场大雨,似乎上天也感知我们的悲伤。妈妈去世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聚集在她身边,陪伴她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我和海清最后一次帮她抹身穿衣,我们想用这种方式表达我们的情意,送她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在和母亲分别的悲痛时刻,我们选择符合母亲克己节俭的习惯和不喜张扬的个性的简朴而独特的方式,子女和晚辈以及少数至亲聚在一起向我妈妈表达追思,在这里我想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沉痛和哀思,最后和妈妈们讲几句话!
&bsp;&bsp;&bsp;妈妈出生在岑溪县归义镇谢村,自幼丧父,随母长大,一生中有一半时间在农村渡过,可谓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因此表现出明显的朴实,耐劳,节俭,自尊和好强的个性,这些性格特点对家人特别是后辈影响致深,我们四子妹或多或少都有母亲这些性格特征的印记。

&bsp;&bsp;&bsp;由于出身的缘故,母亲前半生坎坷曲折,上世纪50年代初在梧州淀粉厂工作,955年与父亲结婚,组建了我们这个家庭。958年因国家实施压缩城市人口,大办农业的政策,本已与父亲办理了下放西江农场的手续,却因父亲临时奉命创办梧州城南中学未予下放,母亲改为回岑溪老家参加农业生产并伺奉年老的外婆,养育此后出生的三个妹妹。

&bsp;&bsp;&bsp;在老家期间,妈妈因家庭出身原因被列为管制对象,长期遭受身心俱疲的精神和人身虐待,直到978年才获解除管制。因为长期的精神压力,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物质生活以及辛勤抚育子女,妈妈操劳过度,体弱多病,积劳成疾,甚至曾因肝病腹水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十分艰难。983年因父亲历史错案获得平反纠正,母亲才得以返回梧州全家团聚。此后以年迈之躯工作过一段时间,而后回家从事家务,抚育孙辈。在父亲患病直至去世期间,母亲悉心照顾,出力最巨,因而赢得全家人的敬佩。

&bsp;&bsp;&bsp;妈妈一贯自立自主不愿麻烦别人包括自己的子女,即使是晚年有病在身,也坚持不愿依附我们,出发点就是想减轻我们的负担,让我们全身心应付工作和生活的压力,这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母亲关爱的温暖。
&bsp;&bsp;妈妈一贯不太喜欢接受他人的恩惠,不愿轻易欠人情,有时甚至固执得难以理解,其实本质是一种自尊自强,这些性格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全家人,我们都有这种个性,虽然不好说是优秀品质,但的确是一种独特的家风。
&bsp;&bsp;&bsp;由于父母和家庭的特殊背景及经历对我们的熏陶和影响,我们兄妹也有自尊自强的家风,这是父母言传身教的必然结果,可喜的是这种精神在第三代得到传承,我认为这是值得发扬光大的家庭传统,是对生活和工作大有裨益的优良品质,相信对我们及晚辈今后的人生会大有裨益。在这里我想告诉妈妈,黄婧珏通过自己勤奋工作和不懈努力,用业绩赢得了单位的认可,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梁节刻苦钻研业务,接连在西安、上海、北京和堪培拉的国内国际专业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接连获得全国和亚太地区专业技术竞赛第三至第一名的好成绩。于超瀔经过四年的刻苦攻读,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刚刚拿到了毕业证书,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宁诗俊目前正在学校参加学业考试,并积极准备参加全国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为将来的人生道路铺平道路。相信天上的爸爸和妈妈听到一定会非常欣慰和高兴,我们会走好自己的路,好好做人,好好做事,自食其力,奉献社会,请你们放心。

&bsp;&bsp;&bsp;妈妈患病期间,海清海燕两家不遗余力,悉心照顾,贡献很大,很不容易,我要专门表示感谢!
&bsp;&bsp;&bsp;伯母、卫平和小明全家平时很关心妈妈,此次妈妈患病后也时常致以问候,并到医院探望和慰问,令妈妈十分高兴和感激,我代表全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bsp;&bsp;&bsp;姑姑自己身体不太好,但时常关心和问候妈妈,还相约要一起出行再回老家,体现了深厚的兄妹情谊,今天我最尊敬的的姑姑亲自到场送别我妈妈,使我们全家非常感动,为此要向姑姑及其全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bsp;&bsp;&bsp;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追思和悼念妈妈,我相信妈妈会感觉到大家深厚的情意,也会为此感到欣慰!我们祝愿妈妈一路走好!

本 文 由第 一 公 文 网 收 集 整理3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08-01 14:58:21
上一篇:母亲追思告别会致辞
下一篇:去世教师遗体告别仪式发言稿
网友评论《母亲追思会讲话稿》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