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糍粑

到中秋节了。回想起以前中秋节的糍粑,至今仍然念念不忘。
记得小时候,每到中秋节的前一天,母亲便泡好糯米,第二天早上早早就开始生火蒸糯米。一般这天早上就不煮早饭,就吃糍粑。待糯米蒸熟后,父亲就叫了幺叔,拿出一对不知用了多久、磨得溜光圆滑的粑槌,将糯米倒进石粑窝里面,就开始打糍粑。我们一群小孩,就围在粑窝旁,既为了看热闹,更是为了等着啃粑槌。因为在每打完一窝糍粑以后,粑槌上总会残留下一些糍粑,这时父亲总会说:“你们几个拿去,躲在门角落去啃,吃了就不会掉牙齿了。”我们便信以为真,老老实实地躲在门背后啃起来。
糍粑打好以后,母亲便会揪上几碗,撒上白糖、黄豆面和花生面,让我满院子每家送一碗去,叫大家尝尝好不好吃。剩下的糍粑,母亲就做成几个大大的月饼,圆溜溜的。再折
几支柏树丫,蘸上红墨水,印
在月饼上,算是花
纹。到了晚上,母亲便在院子里摆上月饼,倒上一杯白开水,再点几炷香,就开始敬奉“月亮神”。有时母亲也会叫上我和姐姐,跪在地上,向月亮作揖,祈求保佑家庭幸福平安、圆圆满满。
后来,随着时光推移,院子里的人不是把房子修到公路边去,就是在城里买了房。渐渐地,院子里的人也少了,过节也不热闹了,也没有人过中秋再打糍粑了,因为就剩一群老小留守在家里,想吃也做不了,只留下无尽的期盼。
如今,在大街小巷,每天都有糍粑叫卖声,可我不知怎么的,就不太爱吃。我怀念家乡的糍粑,因为它清香、纯正,饱含真情。

(编辑:月影)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9-18 13:08:33
上一篇:永远有多远
下一篇:中秋,月色里独坐
网友评论《中秋的糍粑》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