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亮剑观后感 范文2则

本范文由p为您收集整理

第一篇:
最近,我又看了一遍电视连续剧《亮剑》,《亮剑》给我最大的震撼是该剧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忠实于生活,这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亮剑》是一部英雄传奇,是一个英雄的成长史。它的叙事围绕李云龙展开,它的背景是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如何调和历史背景的浓淡,怎样处理个人命运和宏大背景在叙述上的矛盾,成了本剧叙事的主要问题。
《亮剑》最能打动观众的地方就是,它表现出来的英雄主义、豪迈粗犷、血脉贲张,正是今天所缺少、人们所期盼的东西,对这种情感的渴望不分男女,而且女性的感受应该还更强烈一些。因为她们更加呼唤男子汉的回归。
李云龙是英雄,出身贫寒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他身为八路军将领,却草莽之气未除。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他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想象和盼望。李云龙又不仅仅是一介武夫。他表面上粗鲁,实际上不乏理智,他是明理的、富于正义感的

。他虽然没有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他用这种智慧在战场上声东击西、以少胜多;在军营中鼓舞士气、统率千军万马;有时还用这种智慧在上司面前装傻充愣。而《亮剑》的“男人”风格正好满足了观众对此的心理需求,因此受到欢迎并不奇怪。
《亮剑》成功地塑造了李云龙这个角色,把他好战、善战、直率、蛮横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性格多面、打仗勇猛、鬼点子特多、不按照战争游戏常规作战、敢于抗命、尊重战场实际、有点歪邪的主角,也是一个注重生活注重情感的人物,更是一个精忠报国视死如归赤胆忠心的真实的中国军

人形象的再现。在李云龙身上是有一股“匪气”和“霸气”,他酗酒、骂娘、脏话常挂在口头,“老子”不绝于耳,这看上去不符合革命军队军人的作风行为,可他不失为一个真正的军人,这都是在特定的战争环境下产生的一个军人的毛病。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十全十美的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用“高大、完美”的眼光来审视电视剧中的主角人物是可笑的,电视剧也应该尊重现实生活,更要尊重人格的发展人性的张扬。为什么一些人就那么的委曲求全呢?为什么总要按照“文艺标准”的那一套路子来欺骗观众欺骗自己呢?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并不会暗淡他身上熠

熠生辉的中国军人之勇猛智慧爱国的光芒。
难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中就不存在这样现象?一个军人就不能在战斗之余休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李云龙这个人物非要塑造的完美无瑕不可?如果是这样的话,这部电视连续剧那就看头不大了!不要说其他人,我就是不看这样的电视剧,像那些个谈情说爱、整天无所事事、只会耍嘴皮子、人能飞天、气功如炸弹之剧我是绝对不敢苟同的。
李云龙在战场上竟敢胆大包天“抗命”,这在许多人眼中就是大逆不道,君不知“军令如山倒”?!但是也确实存在“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在抗战时期,战场上敌我双方战况瞬息万变,对于在那个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舍生忘死的军人们来说,根据战场实际情况争取最大限度地消灭敌人消耗敌人,那将有利于保存自己壮大自己的力量,难道我们作期货就没有可借鉴之处吗,偶尔有过“抗命”也是在战争中允许的也就是说确实存在这种状况。这并不是《亮剑》的败笔,而恰恰是《亮剑》区分其它按照常规逻辑铺就的电视作品之亮点。
“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就是本剧导演所要向观众传达的一种“亮剑”精神!现在的中国,我们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何尝不是呢?现阶段的中国虽然如日东升一路凯歌,但是危机伴随着机遇如洪水猛兽般袭来,内在的外来的威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人。面对威胁面对危机我们中国人怎能安步当车?怎能不居安思危枕戈待旦?“敢于亮剑”这就是我们的回答!我们的精神!是的,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洋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

第二篇:
电视连续剧《亮剑》热播以来至今,我已看了N遍。后来又买了书来看,每看一遍都会琢磨一次“李云龙”。琢磨的次数多了,也就琢磨出了一点想法,以至于今日提及“李云龙”这3个字,我还热血沸腾。因为“李云龙”这个人太有争议,众里说法纷纷,褒贬不一。也正是这样,《亮剑》这部作品的最大突破在于:把社会潜藏着的传统审美心理变成了现实,把战争题材领域呼唤了几十年的期盼变成了现实&dsh;&dsh;掘出了一个中国地道的、农民式的“巴顿将军”&dsh;&dsh;李云龙。

《亮剑》中的李云龙,与过去军事题材作品的创作模式大不相同,他是站在时代的高度描绘出一个特殊年代的特殊人物。这也正是这部小说的独特的视角,使主人公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像“巴顿”一样的中国职业军人李云龙,他在战场上叱咤风云、运筹帷幄,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刺头儿”。他所受的处分和所立的战功一样多。在他辉煌的军事生涯中,由团长降到营长,再由营长升到团长。因此,有人说李云龙桀骜不驯、快意率性。剧中有一个故事情节:他的警卫员在执行任务中被土匪误杀,而这支土匪已经被八路军收编,但怒火中烧的他仍然要报复,甚至把过来劝阻的红2团团长及部下缴械并捆了起来。然后率部血洗匪巢,亲手砍掉了匪首的脑袋,痛快地报了仇,至于这会有什么后果,他连想都不去想。剧中没有去粉饰李云龙的缺点,而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一种不计生死、要压倒一切的霸气,用神来之笔把这个人物写的活灵活现。让大家感到这是个真实历史中存在的人,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但是他绝对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其实,李云龙的优点有多少,缺点就有多少。一身草莽匪气,部分地抵消了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光环,但却给2世纪的观众与读者带来了极大的真实感。从表面上看,李云龙的性格起点,无形中降低了社会认知和接受的门槛。但实际上,《亮剑》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揭示了一个具有草莽行为的农民成为英雄的历史过程。李云龙的成长历程,是中国农民对红色革命及战争的理解过程。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他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自己,从而成为信仰坚定的革命者,但是,他的个性并未消失,反而更加鲜明。他不是“绅士般的巴顿”,而是“中国农民式的巴顿”。农民的思维方式,农民性格的成长过程,使这部作品获得极大了历史真实感。

作为一个人,一个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典型人物,李云龙的性格中不仅有那个时期军队中高级干部性格的共性,也有其独特的个性;既有军事家勇往直前、战略家英明果断、政治家深谋远虑,更有中国传统农民式的狡猾、小商人式的精明,还有低文化层次者的狭隘自私、睚眦必报;他重友情、重朋友、重家庭,可有时又小心眼、爱报复,专横独断;他对自己的党和人民忠心耿耿,却偶尔也做出违背上级命令、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因为他自己认为“那是迫不得已的”。

过去,一谈起战争片,总见我们的军人正襟危坐,说话声音洪亮,走路健步如飞,每一言每一行都严格遵守我军纪律。但也正是这样,这种祭于高台之上的英雄形象让人感觉那些都是被神化了的军人,可敬但不可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太远。李云龙身上的缺点只是玉之瑕疵,正是因为这些毛病的存在,才使英雄从过去那种高、大、全的圣坛走进了我们的生活,才让我们觉得更加亲切,更加真挚感人。

2

之称李云龙为中国式的“巴顿将军”,因为他身上明显地具有中国传统绿林英雄行侠仗义的影子。他的部分性格特征,带有武侠小说中侠客的印迹。他不会惜命退缩,察言观色,随波逐流;他对性情相投的战友肝胆相照,相濡以沫。对世俗小人的狗苟蝇营,则嫉恶如仇!即使脱去了军装,李云龙也是生活中的好汉!他符合中国传统的英雄审美标准。

正因为此,称李云龙为农民式的“巴顿”也不过分。因为李云龙是英雄,出身贫寒的平民英雄,所以他的所作所为容易引起观众共鸣。他说话做事略带匪气,打仗从不按理出牌。他勇猛、有血性、嫉恶如仇,他满足了人们对英雄的想象和盼望。李云龙虽然没文化,可他身上有一种质朴的、农民式的智慧。按常理说,他不投身战争也应该混得不错,聪明人干什么都可以干得不错,如果出于一己的私利,他真犯不上去逞什么“个人英雄主义”,除非他有病。且说李云龙的“匪气”。笔者不同意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不准确。“匪气”应该是指“土匪气”,那是一种很邪恶的言谈举止,我们仔细看看小说《林海雪原》里那些悍匪就知道了,杀人越货,心狠手辣,没有善与恶的概念,一旦触及自己的利益,即使是对待同伙也照样心毒手狠。而李云龙身上表现出的应该是一种“霸气”,他在战场上对敌人凶狠,但对待战友和朋友却肝胆相照。他可以在几个战友负伤掉队时,率领全团重新打回包围圈,在战友被土匪杀害后哭得死去活来,这哪里是什么“匪气”?他的“霸气”还表现在与兄弟部队争夺战利品,并教训挨打的战士:“挨打不敢还手的别在我2师混,老子丢不起这个人。”依笔者看,李云龙是个既好面子又有些狭隘的指挥员,这和他来自农村又没受过什么教育有关。

细品李云龙,领军需给养是“强要”,申请弹药是“交换”,作战动员是“许愿”。吃饭、喝酒的场面和土匪没有什么两样。电视里,李云龙完全是一个军阀,在新一团也好,在独立团也罢,他当团长都是他个人说了算,他不但不把上级当回事,也不把上级命令当回事,更不把团政委赵刚当回事。派一个营去“取马”、派一个班去“征粮”,他都是背着上级和政委干的。就在上级和政委反复指出他的这一问题之后,他一点悔意和改正之意也没有。而电视剧告诉人们的是李云龙这么干是对的,也是成功的。这符合历史和实际吗?在这个电视剧里,政治工作就是喝酒的“许愿”和吃肉的“诱惑”。政委就是摆设和“绊脚”,政委明知李云龙错了,也不敢大胆地批评和纠正。电视里,李云龙还多次对团政委说,“我是一团之长,团里我说了算!”“团里我管军事,你管生活!”试问?一个长征走过来的老团长,连政委是管什么干什么的都不清楚吗?从这一点上讲,李云龙倒像是“土匪”。

至于说粗话,我想就用不着再解释了,别说是战争环境下没有文化的军人,就是现在受过教育的大学生,男人之间免不了来上几句粗口,这很常见,如果这也算“匪气”,那“土匪”就太多了。李云龙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为了生存,为了保护群众,他英勇抗敌,“步行夺得胡马骑”,抢下鬼子汉奸的武器粮食,还给人民;他向“友军”、向兄弟部队要装备、借俘虏,“地崩山摧壮士死”,为的是豁出性命,消灭敌人;他面对敌手,剑锋所指、血溅七步,而枪口从不对着自己人,这种泾渭分明的爱与憎,动人心魄的深情与胆量,不是最可敬的吗?对被贬为“痞子运动”的“泥腿子革命”,是看作“糟得很”,还是“好得很”。作品中的李云龙,是个不折不扣的“泥腿子”。他面对的,不是“痞子运动”里的中国土豪劣绅,而是凶残无比、杀人如麻、禽兽不如的日寇法西斯,是亡国灭种的大屠杀。不错,共产党和党的军队一出生就被敌人骂作“匪”,正是那时的劫富济贫,抗强扶弱,舍生忘死,无私奉献,令敌人切齿咒骂;也正是老一辈以血汗言行表明的爱恨情仇,磊落忠诚,使百姓视若亲人子弟,为我党我军赢得了广大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当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被艺术浓缩的人物李云龙。他没有受过教育,只有来自山区农民的粗野和剽悍,他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受约束、我行我素的特点,如果一直在农村,多半也是好勇斗狠之人。有意思的是,李云龙偏偏参加了红军。环境决定意识,革命战争造就了他。在他身上,既有被长期残酷的血与火打造出的暴烈性格,又保留过去习气的痕迹;他头脑中,既有被极端恶劣的环境磨练成的非常规思维,又混合着清水一样的朴实、憨厚和农民式的狡猾。也正是这些性格和思维的奇怪组合,使他总不按常规出牌,出奇制胜、攻其不备,又出乎意料、乱捅娄子。在一定程度上,李云龙是战争时期我军高中级指挥员中的一类典型。再说,我们很多老红军、老将军身上都有李云龙的影子,即使新中国成立之后已身居高位,甚至留洋深造已学富五车,却仍然保留着坦诚率真、质朴顽皮、粗言陋习和特异的行为方式,令人忍俊不禁,着实觉得更加可亲、可爱,这一切,从未损害过他们高大的形象。的确,李云龙是草莽出身缺少文化涵养,他不知钢琴,不晓书画,不懂花前月下的浪漫,但这不是他的错,而是特殊历史环境所造成的。在我们解放军将军行列里,像他这样的将领很多,凭着他们顽强的毅力,凭着他们对国家对民族对党的忠诚,他们通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战争中学习文化,在战争中升华自己,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责备他们缺少文化涵养,有什么理由说他们张口“老子”闭口“弟兄”的呢?看看李云龙吧!打不打仗,他的帽子都是歪着的,且一脸的杀气。张口“老子”,闭口“他妈的”和“放屁”。再说,银幕上的“蒋委员长”可以骂“娘稀屁”,难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中就不能存在这些现象?一个革命军人就不能在战斗之余休整一下自己的生活?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如果李云龙这个人物非要塑造得完美无瑕,那这部电视连续剧就看头不大了!在我们的眼前,一位泥腿子出身的解放军将领向我们走来,在他的身上,完全具有一个中国军人的本色&dsh;&dsh;“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中国军人的军魂。”这就是本剧导演所要向观众传达的一种“亮剑”精神!现在的中国,千真万确需要这种精神!

3

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的高级干部的形象到底是什么样子?我想,这里面既有周恩来的儒雅,也应该有彭德怀式的粗犷,更应该有李云龙的豪放。稍有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战争年代,真正的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在战场上往往是打不了硬仗的。

话又说回来,即使不谙历史的人都知道,我们这支军队从创建之日起,就是以农民出身的人为主要组成。自92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过多次武装起义,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百色起义、平江起义等等。其参加者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构成中国工农红军的主体。他们出身贫苦,多为文盲,像李云龙一样,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逐渐学会识字,知晓些许革命道理。不可否认,在这些红军战士身上必然带有旧时代穷困落后的社会痕迹,说粗话、没规矩、常常违反纪律,不懂共产主义理想,这一点也不奇怪,更无可厚非。正因为如此,党才在军队中建立了政治委员制度,从“三湾改编”始,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后来,军队内还确立了民主制度,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政治民主,经济公开,官兵平等,消除旧军队的雇佣关系。这些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基础。李云龙这个人物,是凝结了诸多老革命、老将军的崇高品质和言行为一身,他对党、对人民、对这支军队有着朴素的感情和无比的忠诚,英勇顽强,不畏艰险,战功赫赫。同时,这个人物又集中了他们那一代特有的、在许多人身上司空见惯的弱点和缺失,虽说并不完美,却更显可敬、可亲、可爱。有意把他设计成“两头冒尖”、个性鲜明的样子,既符合人无完人的实际,也是艺术的需要;作为人物原形,他很真实;作为艺术形象,又很丰满。因此,李云龙是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战的英雄。

有人说他这些坏习气有损我党我军的光辉形象?俗不知,抗战初期,我们党是什么形势,内外夹逼。小日本从“九"一八”到“七"七事变”,一步步欲吞噬我大好河山,可蒋介石却在对我们的红军进行着5次大围剿,攘外必行安内,给了小日本加紧侵略的机会。抗战开始,我军受教育的军人又有多少,可是就是这个土包子李云龙让上过黄埔军校、中央军事学院进修过的国民党将领楚云飞也不得不佩服和另眼相待。你说他不服从命令,不遵守纪律,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在当时极其落后的通讯装备面前,战斗即将打响的一刻,你是等待着通讯员骑着马向上级请示回来开战呢,还是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面前呢?从古已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要看是在什么情况下,消灭了敌人,我们回头该罚的罚,该处理再处理,他李云龙再敢说半个不字?怎么不是党指挥枪,此话从何而来,难道他李云龙还要反了天不成?说他粗鲁匪气十足,和尚(李云龙的警卫员)在打小日本时没死在鬼子的枪口下却倒在了土匪手中。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可他在赵刚面前哭得像个泪人似的,跟随自己多年的警卫员,能没感情吗?给你你会如何做?他没文化,得承认,斗豆的字识不了几个,看上级的的委任状就如黑狗看星星&dsh;&dsh;瞎看。解放后,他被派到南京高级军事指挥系学习。那个年代,老大成材,难道这样的人、这样的例子还少吗?可是从战争实践中学习、总结出来的作战经验,有些永远是理论上无法达得到的。

4

至于有人说李云龙“以抗命为乐”,我想说的是,如果查一查我们的军史,你就会发现,在战况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当年不少优秀的八路军、解放军指挥员都“抗命”过,但结局无一例外是打胜了,我可以举出一连串我军将领的名字,这应该不是个案。至于对李云龙说粗话的批评,我的解释更简单,别说是当年的红军、八路军队伍中那些血气方刚的军人,就是当今的普通老百姓,男人们凑在一起也会骂骂咧咧,就别提“泥腿子”出身的李云龙了。

世间万物,均是相对的。正是因为“粗”,才需要学习;“蛮”,才需要修养;“野”,才束以严明纪律;“刚”,才化于脉脉柔情。作品中的领导欣赏李云龙的骁勇善战,却并没有姑息他的错误。他每次违纪都受到上级的严厉批评和组织处分,职位几上几下,以至于这位红军团长到了抗战末期又再次降成营长。我们也看到,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李云龙们就很少违规犯错,行为举止也已像个解放军的师长了。许多作品反映的正是这一段历史,在共产党的正确教育和领导下,李云龙、姜大牙、石光荣他们得以成长,如鱼得水,屡建奇功,赢得战争,成为一代天骄!

是的,李云龙是一个大老粗,土包子,一个927年入伍参军,从走过草地,爬过雪山,啃过树皮,吃过干粮,背过大口锅的长征中滚爬出来的老红军;一个屡次被首长点明撤职、唯一一个打了胜仗却挨了批降了级的团长,被4次降为营长;他虽满口粗话却情深义重,他可以了友情不惜一切乃至生命,对敌嫉恶如仇,绝不留情。他有着我们军人应有的男儿血性和阳刚之气。

看过《亮剑》的很多人都认为李云龙这个角色是在挑战《激情燃烧的岁月》中的“石光荣”和《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在我看来,这3个男人虽然都是铮铮硬汉,但他们彼此之间也有不同。《激情燃烧的岁月》着力表现石光荣的家庭生活,剧本的广度与《亮剑》无法相提并论;李云龙虽然也和《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大牙一样爱说脏话,不服从上级命令,但这个男人根本不讲“儿女情长”,在敌人占领炮楼并拿他妻子做人质的情况下竟横下心把炮楼炸掉。3个男人中,只有李云龙是一个纯粹到极点的军人。

这样一来,李云龙的形象便不再单一,而是丰满并且有层次的。因为,鹰飞得再低依旧是鹰。人们不会接受土匪和草莽,却会接受带有匪气的英雄。在李云龙的性格中有一种天生的基因,他仿佛为战争而生!裹藏在匪气和草莽中的,是他对战场超人的感知力。对于稍纵即逝的战机,他有警犬一样的嗅觉和土匪般的野蛮果决。战争中过人的生存能力和取胜能力,使得李云龙的形象带有一种货真价实的传奇色彩。

5

诚然,事实总是事实,李云龙是人不是神,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活生生的大活人,我们不该把他神化,不要以为他天下无敌,那他怎么还受过重伤呢?他尊重对手,他敬重楚云飞,战场上是对手拔刀相向,可他们都是军人,各为其主,坐下来仍是朋友。国军在抗战期间做的贡献剧中也是大力赞扬,多次提到。无论作战能力还是军事指挥上都有其优秀的地方,难道我们粉饰太平了。在去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晚会《为了正义与和平》中,濮存昕朗诵的张自忠将军那封家书,让人潸然泪下,无不为之动容。张自忠是中国军队在抗战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将领,他也是我们应该铭记的一名抗日英雄。毛泽东主席为他题写的挽词是“尽忠报国”。

古今中外,凡能打硬仗的军队,几乎无一例外都有股绝不服输、敢于拼胜的劲头,说俗点就是一股“野”劲儿,有棱有角。军人、战士,是要打仗、搏杀、抢险的,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说到今日,就算不能把兵练成古来赞誉的虎、狼、鹰、狮,也不能养一群小绵羊吧?即使是掌握高科技、有高学历的军人,也不能仅仅是一群文质彬彬、只会请客吃饭做文章玩电脑的小白脸。军队首先是国家机器,军人首先是战士,他们是能够慷慨赴险、生死相托的兵,必有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血性,必有一剑敢当百万师的气魄。

不论昨天、今天或明天,一旦置身十倍百倍于我的敌人包围之中,面对惨无人道地绞杀欺凌、狂轰滥炸,我军不仅需要老旅长、师长、副总指挥那样的将帅,还要有李云龙、赵刚、丁伟、孔捷式的一线指挥员,更少不了像和尚、秀芹和骑兵连长一样的战士,不畏强敌,以命相搏、冲锋不止、死而永生!举世公认,毋庸置疑,这是真正的威武之师!

&bsp;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1-24 23:17:07
上一篇:公务员读《低碳经济》一书有感
下一篇:坐井观天续写
网友评论《电视剧亮剑观后感 范文2则》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