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耄耋之年忆双亲

此文 由第一 公 文 网 免 费 提 供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耄耋之年忆双亲

&bsp;&bsp;&bsp;眨眼间我已是耄耋之年的高龄老人了,出生于936年5月8日。
&bsp;&bsp;&bsp;在我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往事都被逝去的光阴淡忘了,但父母亲一生诚信耿直、勤劳、善良、呵护子女的优良品德时时影响着我的心灵,绵绵的记忆幻化成酸甜苦辣谨记心头。

&bsp;父母恩大如天
&bsp;&bsp;&bsp;人的童年是金色的、美好的,而我的童年是凄凉的、悲惨的。当我稍懂一点事的时候,就听老人语重心长的说,母亲曾生了5个孩子,均因旧社会医学落后有4个宝贵的小生命不幸夭折。当母亲生下最后一个孩子我的时候,更是看成“掌上明珠”,噙在嘴里怕咬疼了,顶在头上怕摔伤了。可是我在小时候依然是疾病缠身三天没有两天好的。两位老人吸取失去4个孩子的惨痛教训,所以他们总是抱着瘦骨嶙峋的我,不论是天晴下雨还是三更天四更夜到处奔波求医给我治病。有一年正当麦子成熟龙口夺食的时候,死神却三番五次的逼上门来,我的生命危若朝露,父母亲满脸过早的皱纹更是愁眉不展,一个又一个夜晚不能入眠,时时呼唤我将要散失的灵魂回身附体。爸妈每呼唤一声,好像我的汗毛孔将张开一次血脉就会震颤一次。父母面对这个九死一生的“独苗苗”,宁可放弃已经成熟的麦子不收,也要坚持抱着我到处求医治病,但是我的病情依然危及存亡,而且眼睁睁地看着七八亩金黄发亮的好麦子,全家人一年到头的口粮,还有种地主地的租子,被残酷无情的冰雹瞬间打的一贫如洗。老人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哭得老泪纵横肝肠寸断。他们虽然深知我的生命危在旦夕到了不可救药地步,却不动声色勇于面对始终不灰心丧气。最终还是名医救活了我这个穷人家苦命的孩子,从此二老将我的乳名郑重其事地改成“保成”。每当母亲诉说着天方夜谭一般的往事时,脸上挂满泪珠,不时泣不成声,我听着时而咬紧牙根,时而仰面怒视。从母亲脸上留下充满亲情的泪水,留到我的心房里,她不仅用甘甜的乳汁喂养我,而且甘愿熬尽自已的心血滋养我健康成长。我怎能忘记父母亲的养育之恩呢?
&bsp;勤劳节俭修身养德&bsp;&bsp;&bsp;&bsp;

&bsp;&bsp;&bsp;岁月悠悠,时光荏苒。父母含辛茹苦地将我抚养到六七岁时虽然病魔少了,但是在当时黑暗的旧社会里,如果遇到欠收年家里打下的粮食除了留够种地和地主的“地租”外所剩无几,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父亲为了养家糊口,开过油坊,用桐籽榨油点灯。那时没有公路、铁路、每年春上父亲背上百余斤重的桐油,全凭一双铁脚板一步一步地背到700多里外的省城西安去卖,换成食盐、洋布、洋线等生活用品,然后又背着百余斤重的行李无比艰难地一步一步的走回家,勉强调剂好全家人的基本生活。每年寒冬腊月父母亲起五更睡半夜的将打好的木籽油浇成红艳艳的蜡烛。父亲不论天晴下雨都要担上蜡烛没远没近地到处赶集,好不容易卖些蜡烛钱作为过年费。有一年夏收时,老人为了预防不测风云,将租种地主的七八亩麦子抢着割回家,全部码在油坊里,谁知被一场意想不到的野火霎时将油坊和麦子统统烧成了一堆废墟。我那可伶的父母双亲又一次目睹着无比悲惨凄凉的景象,更是痛不欲生地哭了几天几夜。父母亲面对毁灭性的灾难打击万般无奈,为了养家糊口只好四处奔波,东家借账,西家借债,尝尽了人间酸甜苦辣。可是父母亲能平衡心态,拥抱快乐,见了人依然是不向环境低头认输的笑脸,一张刻着岁月艰辛,无怨无悔的笑脸。
&bsp;&bsp;&bsp;&bsp;母亲在家里除了做饭,喂猪和洗衣服等,还要上坡帮父亲做庄稼活,并且利用雨天和夜晚时间纺线织布,再把这些布用黑土染成灰色,老人称它为“家织布”,有铜钱那么厚。每当母亲给我做一套衣服短的穿不成的时候就送给邻居家的孩子穿。全家人常年吃的是杂粮饭、瓜菜饭、每当新年春节时才能勉强吃上一顿纯麦面和大米饭。父母亲同情贫苦人,虽然自已不富有,但他们疏财仗义毫不损人利已,客人来了尽其所有,忍口宴客,从不怠慢;乞丐来了总要打发一点吃的,从不嫌弃,至今在我的心灵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sp;
百年家业在诗书

&bsp;&bsp;&bsp;父亲虽然文化水平不高,却深知百年家业在诗书的理念。为了让我这个独生子多学些文化,为了望子成龙,他竟然毛遂自荐当私塾“学官”。在那暗无天日的旧社会,不少农民穷困潦倒,困难重重。我父亲依然走东到西一家一户的动员农民让孩子上学,学一点文化知识。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特别年月,他却请私塾先生、租房子、借桌子、在沟壑纵横的穷乡僻壤里奇迹般的先后办私塾学堂三所,使一百多户农民的孩子从开蒙上学,一直读完了《三字经》、《七言杂字》和《上论语》等文化课。
&bsp;&bsp;&bsp;尤其令人欣愉的是父亲看着家里用大花轿抬来的儿媳妇(童养媳),虽然聪慧,却斗大字不识一个,这是在娘家未进学堂门的缺憾。我父亲深知教人要教“志”,教人要教“智”。他宁是贫贱不移,破除旧俗,大胆的让儿媳妇也进了学堂门。认真学习中华民族列祖列宗和古圣先贤的教导,基本上解除了后辈人没文化的痛苦。如此可敬可爱的老人,当时在一个县有多少?在全国有多少?
&bsp;&bsp;&bsp;&bsp;如今,我和老伴儿孙满堂,住的是楼房,吃的是白米细面,生活安逸无忧。每当我端起杯子喝着青翠鲜绿的香茶,看着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时候,每当我带着小孙子在马路上游玩嬉戏欢声笑语的时候;每当我们全家老少欢聚一堂丰餐美食庆贺佳节的时候,我总是不由地想起两位老人如果能活到今天那该是何等的美妙啊!&bsp;&bsp;
&bsp;&bsp;&bsp;&bsp;时光悠悠,岁月如歌。当儿孙们欢聚一堂逐笑颜开祝贺我八十二岁寿辰的喜庆日子里,我激情澎湃,感慨万千。在我心灵记忆的画廊里有悲伤、有欢乐、也有梦幻,心里燃烧着烈焰,我的脸上总是露出难以压抑着内心悲痛的深情。

此文 由第一 公 文 网 免 费 提 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16 09:30:27
上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读《梁家河》有感
下一篇: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住房话今昔
网友评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耄耋之年忆双亲》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