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

同志们: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顺利完成了各项任务。本期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安排紧凑、部署周密,达到了统一思想、提升认识、明确方向、增强信心的预期目的。
  今天的会议,主要就是对这次培训学习进行总结,对如何做好下步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理清思路,以更大的力度、更强的措施,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的更大的发展。一会儿,市委书记张笑东同志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五个方面问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要达到五个目的:理解要深刻、认识要提高、任务要明确、措施要到位、能力要提升。
  一、理解要深刻,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和特点
  具体要从以下3个方面来理解:
 (一)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究竟“新”在哪里。一是新在它的标准上,它是用城市社区的标准建设的农村社区,是以城市化的理念改造农村,以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农村,以现代产业体系支撑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新在它不再是传统意义的农村,而是城市生活的“简易读本”,具备教育、医疗、产业、就业、社区服务等城市基本功能。三是新在它让农民“既不离土也不离乡”,就地转变生产、生活方式,过上城镇生活,共享现代文明。一句话,城市社区有什么,新型农村社区也应该有什么。
 (二)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何区别。新农村只能带来居住条件的改善,只能“造新房”;而新型农村社区,造就的是“新生活”,带来的是生产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用卢展工书记的话讲,新型农村社区“房子按照城市标准建起来了,服务体系也很健全,最关键的是农民的房由无产权变成了有产权,老百姓有了真正的恒产”,这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区别。
 (三)要充分理解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好处是啥。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居住条件城市化。就是社区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村“脏、乱、差、陋”的面貌,基本达到了城市社区的标准。二是公共服务城市化。就是社区的各项公共服务实现全面覆盖,很多在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群众在社区内也可以享受。三是就业收入市民化。就是绝大多数农民可以到农民创业园、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基地打工赚钱,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或自主创业。舞钢市有个社区远离城市、远离县城,但房子是别墅,江南水乡特色,—2公里之内就是产业集聚区,下班的时候电动摩托蜂拥而至,不拥堵交通,低碳环保,居住在比城市好的房子,就业在家门口,何乐而不为?四是生活方式市民化。就是彻底改变农民传统农耕生活方式,在社区内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带来的美好新生活。
  二、认识要提高,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充分认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要从“六个有利于”来认识。一是有利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城市组织管理模式向农村拓展,使城镇化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农村。二是有利于促进人口合理布局,改变农村建房点多、面广和占地规模较大的状况,实现节约集约用地,解决建设用地刚性需求与保护耕地硬性约束的矛盾。三是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利用率和资源产出率。四是有利于发展壮大农村二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岗位,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有利于扩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和建房消费,引导社区群众消费升级,把农村潜在的巨大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购买力。据测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投资拉动比例为:23,一个万人左右的社区,可以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和配套投资3000万元,可以撬动7亿元左右的农村消费;每增加个社区居民,可带动3倍于农民的消费支出。六是有利于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培养良好社会风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要从“四个就地”来认识。一是就地实现土地节约集约。新型农村社区集中连片进行规划建设,可以增加人均耕地,实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二是就地实现农民转移转换。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通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农民改社区居民、村委会改社区居委会、村级集体经济改股份合作制经济,也实现了农民身份的就地转换。如平顶山的一些新型农村社区,很多农民房子都变成了宾馆、农家乐,带动了旅游,带动了收入,带动了三产,带动了人气。三是就地实现生产集聚集中。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可以就近为企业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通过产业的有效集中布局,可以充分带动二、三产业发展;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为招引高科技农业项目提供用地保障,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重要前提。四是就地实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实现了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转变,由单纯的农业生产向产业工人的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三、任务要明确,就是通过学习培训,理清思路,把握方向,明确工作的任务和重点
 (一)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即“四个率先”、“两个鼓励”、“十个提升”。一是“四个率先”。就是城市近郊、县城近郊、乡镇政府所在地、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率先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其中9大产业集聚区3年内要全部建成新型农村社区,“城中村”要全部改造。二是“两个鼓励”。就是鼓励具备条件的乡镇整建制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鼓励平原农区、偏远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较为薄弱的地区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三是“十个提升”。就是要在水、电、路、气、垃圾处理、文、教、体、卫、商十个方面有大的提升。
 (二)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目标。一是远期目标。大力实施“52”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程,到205年,率先将具备条件的500多个村庄整合为2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腾出和节约0万亩土地。到2020年,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任务基本完成。二是近期目标。今年年底前,XX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内所有村庄、城郊村必须全部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至少启动建设个新型农村社区。安东新城、安汤新城至少启动建设个3—5万人的新型农村社区,各县(市、区)至少启动个万人以上的新型农村社区。通过锦和新城一定要认识到什么是整合,什么是大型新型现代化社区。坚决摒弃拆旧村建新村的理念,集约节约土地。
 (三)要明确我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具体要坚持做到以下8方面:
  第一,政策是“指挥棒”,要坚持政策引导,尊重群众意愿,解决民愿怎么引的问题。人叫人不动,政策调动积极性。市里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补充意见》,确定了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奖惩措施、任务指标等。各县(市、区)也要尽快出台破解土地、资金、就业等各类瓶颈的政策,出台让农民实实在在得实惠、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政策,让农民有恒产、有恒业、更有恒心,真正实现“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
  第二,规划是“生命线”,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规划是思路,是蓝图。坚决做到“两不原则”: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一要摸清家底。就是摸清规划区内人口、住房、用地、产业等基本情况,了解产业和劳动力分布情况,掌握民俗特色、历史文化等情况。二要“四规合一”。切实做到土地综合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四规合一”。三要结合实际。充分挖掘各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生态优势,在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当地自然和人文特点,形成聚散相宜、大小适度、错落有致、特色凸显的建筑风貌。
  第三,保障是“稳定器”,要坚持土地经营政策不变,探索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解决权益如何保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主要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我们可以借鉴广东、浙江、山东等地先进经验,积极探索“留地安置”、“土地入股”、“土地分红”、“土地年租”、“土地债券”等模式。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专户,专项用于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真正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惠及广大农民,让农村社区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产业是“发动机”,要坚持产业支撑,就业为本,解决收入怎么增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产业支撑是基础。要紧紧依托自身优势和和发展条件,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培育特色经济,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稳定来源,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持久动力和发展空间。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产业集聚区建设结合起来,原则上每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都要依托一个产业集聚区,或在周边培植一个专业园区,吸纳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同时,在每个社区,要培育一个主导产业或高效农业园区,至少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一区一业”的产业布局,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第五,土地是“牛鼻子”,要坚持集约利用、节约土地,解决耕地不减少的问题。“两不三新”中,“两不”就是不牺牲粮食和农业,不牺牲生态和环境,粮食安全必须保障。在当前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大环境下,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问题日益突出,要积极探索建立一体化的城乡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和配置机制。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节约出来的土地要及时复垦,确保耕地不减少;一部分可以用于发展现代农业、工业和其他集体经济,一部分可以把用地指标异地调整利用,支持城镇建设。
  第六,资金是“加速器”,要坚持整合项目,多方融资,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一靠财政。整合各项涉农资金,“打捆”支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市里已经出台政策,省、市要拿钱,县、乡也要拿钱。二靠经营。创新经营理念,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收益,促使土地溢价升值。三靠融资。着力打造有效的融资平台,把资源、资产、资本市场化,从银行和市场中找钱。四靠民间。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民营资本积极参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五靠市场。采取BT、BOT等有效融资模式,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第七,试点是“金钥匙”,要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解决如何建的问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根本出路在于大胆探索和总结。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成一个、展示一个”的思路,以点带面。以区位条件好、群众基础好、起步比较早的重点社区为突破口,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促使全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加快推进。
  第八,管理是“桥头堡”,要坚持创新机制,完善服务,解决如何管的问题。新型农村社区建成后,管理服务要及时跟上,将政府公共职能逐步向农村延伸,不断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要加快改善农村社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硬化、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为重点的村庄整治建设,统筹推进农民安全饮水、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管理不能让农民掏钱,用土地增值部分解决公共服务问题。
  四、措施要到位,就是通过学习培训,找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关键环节,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迅速抓出成效
  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一)提升标准。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四个标准:
  一是设计标准。高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节约;低标准规划建设,是最大的浪费。对新型农村社区的规划,一定要超前谋划、合理布局、高标要求、一步到位,要充分考虑这里的学校能容纳多少人、有没有卫生和娱乐场所、有没有超市等问题。舞钢新型农村社区在前期都是花重金聘请国内著名的规划设计院进行高标准规划设计,建成后的社区精致美观、品位很高,甚至比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还要好。所以说,要根据自然文化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等不同情况,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居民点建设,确保规划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
  二是配套标准。要达到“四配套”标准。即: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商业服务设施配套、产业就业项目配套,让社区群众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质化的服务。
  三是产业标准。要合理确定社区配套产业和创业就业项目,确保入住社区的每户居民至少有人实现就近就业。同时,开辟农民创业园或创业项目,开展进城、进厂、进店、进棚、进园“五进”活动,确保不少于30%的社区居民有自己的创业项目,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达到总劳动力人数的80%以上,提高群众收入。
  四是管理标准。要做到“四同步”:一是同步进行村级组织向社区服务组织模式的转换。二是同步完成社区群众由村民向城镇居民的身份转换。三是同步建立健全社区社团、协会等群众组织。四是同步开展社区群众综合素质培训。
 (二)讲究方法。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必须遵循规律,重点推进、分类实施。
  一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时序。对基础条件较好的,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继续完善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对具备异地共建条件的社区,必须参照城市社区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重点推进;对暂时不具备大规模建设农民住宅的,重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对规划的一般村,严格控制宅基地审批,不允许村庄外延式扩张,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异地并村建设新房。
  二要合理确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坚持“转、并、改、迁”的原则,认真研究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转”是将城中村、产业集聚区中的居民直接转成城市居民;“并”是在城市新区中,合理规划都市村庄;“改”是指对不具备迁村条件的要进行村容村貌整治;“迁”是设法将生活在偏远山区、深山老林的散户迁出。
 (三)细化措施。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但一切都是暂时的,大方向是不可逆转的。只要理清思路,考虑得全面,方案制定得周密,就能够赢得大多数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一要落实“四项权利”。即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过程,无论大事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利益,都要始终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的要求进行决策,争取广大群众的理解、支持、拥护,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实行“四个不准”。第一,不准强迫命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不搞强迫命令,靠优美的环境、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吸引群众,调动群众建设社区的积极性。第二,不准平调资产。要坚持“三不平”、“三不变”的原则,做好合村并区中集体资产的管理、监督和保护。“三不平”,即资产不平调、资产不平分、债务不平摊;“三不变”,即资产所有权不变、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土地承包关系不变。根据合并前各村集体资产的实际状况,在尊重民意、积极协商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妥善予以调整和处置,坚决防止变卖、私分或转移等违法违规现象发生。第三,不准呼隆刮风。必须克服浮躁心态、急躁情绪和应付思想,不动摇,不懈怠,不刮风,不呼隆,不折腾,克难攻坚,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第四,不准强制拆迁。坚决做到“依法、阳光、和谐”拆迁和“零违规、零强拆、零事故”,绝不允许在建设过程中出现影响恶劣的信访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要算好“五笔细账”。一是投入账。就是算清楚从哪些渠道筹集资金,怎么实现农民少投入住新房。二是土地账。就是算清楚节约多少建设用地、流转多少耕地,这些土地的用途是什么。三是产业账。就是算清楚发展什么产业最合算、靠什么产业支撑最有效。四是就业账。就是要算清楚安排多少农民就业、怎么安排农民就业。五是收入账。就是算清楚如何提高农民收入、农民的收入从哪里来。
  五、能力要提升,就是通过这期培训,切实提高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能力和水平
  要着力提升四种能力:
 (一)着力提升理解、掌握、运用政策的能力。卢展工书记指出,做任何事情,都要“学明白,想明白,讲明白,做明白”。学什么?就要学习理论、掌握政策、提高能力,积极想办法、出点子、找路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这次培训班上,虽然大家学到了不少知识,但还远远不够,回去以后还要认真学,并且要带领班子成员学、带领党员干部学、带领广大群众学。只有学明白了、想明白了,才能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把事情办好。
 (二)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各级、各部门要深入研究,细致分析,吃透情况,逐一破解,扎实推进。一要破解好用地紧张的难题。国土部门要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与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结合起来,争取更多的新型农村社区纳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省里要给予每个试点市一定补助。这是一个大好机遇,务必要牢牢抓住这个机遇,趁势而上,争取上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支持。二要破解好产权不明晰的难题。对符合建设要求的新型农村社区内的住房,由县级人民政府根据土地性质,依法核发土地使用证和房屋所有权证,进行权属确认,允许以转让、抵押、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鼓励将新型农村社区集体建设用地转换为国有建设用地,并经过征收、出让等用地程序,依法为居民办理国有建设用地房产证。三要破解好建新拆旧的难题。拆除旧宅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制定了合理的拆旧补偿标准,才能调动农民主动拆除旧村旧宅的积极性。财政、国土等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拆除旧村旧宅补偿的办法。各县(市、区)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旧村旧宅拆迁补偿标准,避免出现村庄增加、土地浪费的现象。
 (三)着力提升综合管理的能力。如何把新型农村社区管理好、使用好,是摆在我们各级干部面前最紧迫的事情。一方面,要健全各项制度。城市社区管理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要建立各种相关组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靠制度管理。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每个村庄的风俗习惯、经济发展、自然条件、所处位置等各不相同,管理方法也应有所差别。要因地制宜摸索出适合自己社区的管理形式、管理办法,真正使社区管理上水平、上台阶。
 (四)着力提升组织领导和狠抓落实的能力。这项工作能不能完成,关键是看各级、各相关部门的领导,关键看能不能明确责任,真抓实干。要突出“四个强化”:
  一是强化政府主导。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主动担负起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主体责任。
  二是强化保障机制。在领导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强”字。各级政府“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必须亲自指挥。在协调机制上要突出一个“快”字。建立高效、快捷的协调工作机制。制定方案要快,组织力量要快,沟通协调要快,解决问题要快,完成任务要快。在投入机制上要突出一个“硬”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一项硬性任务,要确保投入到位。财政部门要将每县(市)从上级下达的转移支付资金中拿出500万元,纳入市财政专户,用于新型农村社区和新农村基础设施等建设。国土部门要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全部纳入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和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规划部门要帮助社区搞好规划,绝不能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能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金融部门要制定信贷扶持优惠政策,对参与农村住房建设、资信优良的房地产开发和建筑施工企业,优先提供贷款。对符合条件的自建房农户提供小额贷款,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信贷支持。其他部门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将所涉及到的项目、资金等资源统筹安排,捆绑使用,优先投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三是强化宣传声势。宣传开路很关键。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真正参与,齐心协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四是强化督查监督。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行目标管理,纳入省、市重点项目管理范畴,并纳入各级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未按要求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实行“一票否决”,取消一切奖项。要定期开展专项督查,不断探索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使工作落到实处。
  同志们,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希望大家要以这次培训班为契机,把这次培训作为加油站和助推器,作为新的起点,以决战决胜的姿态,全力以赴、扎实工作,努力把这项惠及群众的民生工程谋划好、建设好、完成好,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2-12-20 23:02:18
上一篇:市基层组织建设年二次集中督导汇报发言稿
下一篇:机构编制暨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会议讲话
网友评论《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培训班致辞》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