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党史知识问答(党的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

本文 由第 一 公 文网 收 集整理来源

中共党史知识问答20问(党的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9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其历史意义在于:它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封建形态,在中国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从而有力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下,加快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中国人民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判断、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95年9月,以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一年后,更名为《新青年》)为标志,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传统的封建思想、道德、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被人们誉为进步思想界的明星、“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3、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新文化运动是对中国封建传统文化的一次勇猛冲击,形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场伟大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它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长期以来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唤醒了一代青年,从而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在中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的潮流。这就为适合中国社会需要的新思潮,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五四爱国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
  9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群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损害中国主权、反对北京政府的卖国政策,遍及20多个省00多个城市的全国规模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一场新的伟大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开始,并由此引起一场广泛的深层次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运动。
  5、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什么?
  五四时期中国先进分子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为担负起改造中国的历史使命在寻求和掌握革命的科学理论。他们在学到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后,就积极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努力用这些新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的诸多问题。
  6、谁是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
  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传播马克思主义并主张向俄国十月革命学习的先进分子。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927年4月,在北京被捕入狱,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9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8、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是谁?
  邓恩铭是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90年月,他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一个水族家庭。92年春天,邓恩铭参与发起建立济南的共产主义早期组织。同年7月,作为济南中共党组织的代表,赴上海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与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大革命时期,邓恩铭先后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和青岛全市工人大罢工。大革命失败后,他辗转山东各地领导党组织开展斗争,曾担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和青岛市委书记。93年4月被国民党枪杀于济南,时年30岁。
  9、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宣言有什么历史意义?
  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党的二大宣言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并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0、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922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罢工进一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使中国人民更明确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中国各族人民不共戴天的敌人,必须与之斗争到底。
  、中国共产党在建党初期的斗争实践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
  第一,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异常强大的,对于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的工人阶级来说,不能单靠自身的孤军奋斗,必须同其他民主力量合作,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取得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的胜利。
  第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不能享受起码的民主权利,几乎所有规模较大的工人斗争都受到反动政府的武力镇压。这表明,没有革命的武装斗争,单靠罢工这个武器,主要进行合法斗争,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第三,党必须大力吸收工人,农民中的先进分子,尽快壮大自己的队伍,不断扩大和巩固自身的组织,才能适应领导不断发展的革命斗争的需要。
  2、“大革命”时期反映中国人民最强烈共同愿望的口号是什么?
  924年至927年,中国大地上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革命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当时全国人民最强烈的共同愿望,是最能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行动起来的政治口号。这场革命运动席卷全国,规模之宏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称它为“大革命”或“国民革命”。
  3、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在哪里召开的?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大会采取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实现国共合作。这样在孙中山这面颇有号召力的革命旗帜下,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这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又有利于共产党走上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得到锻炼和发展。
  4、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924年月20日至30日,在广州成功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实行国共合作,既是国共两党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共同需要,也是两党各自发展的需要。
  5、黄埔军校是何时何处建立的?周恩来在校曾担任何职?
  924年5月,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因军校设在广州附近的黄埔岛上,故亦称黄埔军校。它是一所国共合作创办的军校。周恩来曾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对军校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黄埔军校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
  6、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925年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
  四大的历史功绩:一是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二是提出了工农联盟。三是党对反封建的内涵有了进一步认识,提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又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这表明,党在这时已经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要点提出来了。
  7、简述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卅运动是925年5月30日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时期领导的一次以工人罢工为重心的全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
  五卅运动的历史意义是:它冲破了长期笼罩全国的沉闷的政治空气,大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极大地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显示了各革命阶级、各阶层民众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联合斗争的巨大威力,给帝国主义和军阀势力一次前所未有的打击。党在这次斗争中得到锻炼,提高了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扩大了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使党初步积累了领导反帝斗争的经验,认识到无产阶级才是反帝斗争的中坚力量。
  8、省港大罢工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省港大罢工是925年6月至927年0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时6个月之久的一次反抗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政治大罢工。它在经济上、政治上给英帝国主义者以沉重的打击。0多万组织严密、战斗力强的罢工工人集中在广州,成为广州革命政府的有力支柱,为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准备北伐战争作出了突出贡献。省港大罢工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奋斗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9、哪一年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925年2月日,毛泽东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他在文中对如何认识和对待民族资产阶级这个问题作了出色的论述。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民主革命时期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为党后来深入认识并正确处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
  20、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基本思想是:无产阶级领导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争取部分民族资产阶级,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斗争,推翻以军阀政权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和大买办、大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在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历史条件下,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领导这个革命达到胜利,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是行不通的;这个革命作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将为中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准备条件。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努力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宝贵成果,对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具有重大的首创意义。
  2、什么是中山舰事件?
  926年3月20日,蒋介石制造的一起反对共产党和打击国民党左派,以加强其在政治上、军事上地位的反革命事件。蒋介石借谣言说苏联顾问和共产党员要对其劫持等,在广州实行紧急戒严,逮捕中山舰舰长、共产党员李之龙,监视和软禁大批共产党人,解除省港罢工委员会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包围苏联领事馆,监视苏联顾问。这一事件成为国共关系发展中的一个转折点。
  22、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主要特点是:第一,重视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第二,开始关注党的思想建设和对党员的教育工作。通过办党校等培养了一批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无产阶级政治觉悟的优秀干部。第三,初步建立了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使各种规章制度不断趋于规范,为进一步搞好党的各方面建设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
  23、《论中国革命前途》这一报告是谁作的?
  926年月22日至2月6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会议上,斯大林作了著名的《论中国革命前途》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全会通过《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着重指出:帝国主义已采取分化革命阵营的新策略,大资产阶级将不可避免地脱离革命;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有可能向非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无产阶级应竭力争取革命的领导权;革命军队是中国革命极重要的因素,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24、大革命时期中共中央主办的政治机关报是什么?
  大革命时期党大力加强宣传出版工作,注重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中央主办了政治机关报《向导》,926年每期销量达到2。5万份左右,对全国的革命斗争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5、北伐战争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胜利的?
  926年7月正式开始的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的、正义的战争。在北伐过程中,国共两党之间基本上是团结的,能集中力量对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在作战中舍生忘死,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人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使北伐军的许多指战员有着明确的革命目标和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的革命精神。共产党人广泛发动工农群众,使北伐军所到之处,得到他们的直接支援。此外,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援助,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也起了重要作用。
  26、北伐战争中哪一支军队获得“铁军”的称号?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以叶挺为团长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在北伐战争中,率先从广东出发,首战碌田,长驱醴陵,力克平江,直入中伙铺,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占武昌城,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北伐部队赢得了“铁军”称号。
  27、简述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927年3月2日,为配合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在陈独秀、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等领导下,上海工人举行的一次成功的武装起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中国工人运动的一次壮举,是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为在中国开展城市武装斗争作了大胆的尝试。
  28、《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谁撰写?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927年初由毛泽东撰写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领导农民运动的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29、什么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927年4月2日,蒋介石集团公开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这天,大批青帮武装分子冒充工人,向分驻上海总工会等处的工人纠察队发动突然袭击,2000名纠察队员被强行缴械。3日,上海总工会举行有0万工人参加的群众大会,会后群众游行要求释放被捕工友、交还纠察队枪械时,遭到反动军队镇压,打死00多人,伤者无数。此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疯狂捕杀。5日,有300多人被杀,500多人被捕,5000多人失踪。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事变成为大革命从高潮走向失败的转折点。
  30、什么是马日事变?
  927年5月2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五军第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在长沙发动反革命叛乱,调动军队向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省总工会、省农民协会等机关发起突然袭击,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枪械,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00多人,使长沙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由于这一天的电报代日韵目为马字,故称这一事变为马日事变。
  3、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什么时候召开的?
  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党的五大是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仅半个月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召开的。这次大会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建立革命民主政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措施,这样自然难以承担起挽救革命的任务。
  32、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它使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广大人民的共同呼声,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党的组织也得到很大发展,广大工农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始组织起来,党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尤其是通过革命的胜利与失败的反复,让党经受了在复杂环境里严峻的考验和艰难的锻炼。所有这一切,为党领导人民把革命斗争推向新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33、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是什么?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说,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暂时比革命阵营的力量强大得多,并且有更多的政治经验,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在主观上,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另外,共产国际脱离中国实际的一些错误指挥也对酿成中央作出错误决策有影响,说明我们党当时还是一个幼年的党,政治上不成熟。
  大革命的失败表明,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推进革命事业的发展,并取得最后的成功。
  34、简述南昌起义及其历史意义
  927年8月日,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在党直接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全歼守敌2万余人,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35、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历史贡献是什么?
  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出席这次会议的毛泽东在发言中突出地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的历史贡献是: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36、什么是三湾改编?
  三湾改编是927年9月29日,以毛泽东为书记的领导秋收起义的中共前敌委员会,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对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行的一次整编。不足千人的队伍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建立党委;在连以上建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37、广州起义的领导人是哪些?
  927年2月日,广州武装起义在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下举行。这次起义再次证明:在国民党新军阀拥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不可能的。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仍然企图坚守大城市,结果只能导致惨重的失败。
  38、谁是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
  中共历史上第一个牺牲在战斗第一线的中央委员和政治局成员是张太雷。他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党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宣传家,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和青年运动的卓越领导人,是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927年2月2日,年仅29岁的他在广州起义战斗中阵亡。
  39、井冈山会师是在哪一年?
  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陈毅所率部队在井冈山地区的宁冈砻市会师。会师后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次会师增强了井冈山地区工农武装的力量,为进一步扩大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40、井冈山时期,红军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是什么?
  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朱德把红军和赤卫队的作战经验,概括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十六字诀是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它对红军游击战争起了有效的指导作用。
  4、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的背景是什么?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完全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的。之所以必须把工作重心首先放在农村,不仅是由于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所在的广大农村应当成为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而且是由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由此也就决定了必须在反革命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建立根据地,以积蓄、锻炼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斗争,逐步地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
  42、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928年6月8日至7月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它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它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问题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克服党内仍然存在的浓厚的“左”倾情绪,摆脱被动局面,实现工作的转变,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43、古田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
  929年2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
  会议认真地总结红军创建以来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一致通过大会决议案即著名的古田会议决议,其中心思想是要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党的建设。古田会议决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4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实践使中国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变化?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阶级关系发生剧烈的变动,被压迫的贫苦农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农村的主人。二、广大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后,生产积极性极为高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苛捐杂税的废除,农民生活很快得到改善。四、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的翻身,极大地激发了革命的积极性。
  45、中央根据地三次反“围剿”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从930年冬到93年秋,中央根据地和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的指挥下,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这是由于根据地广大贫苦农民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得到了土地,踊跃参军,从多方面支持革命战争。同时与毛泽东等正确的战略战术即着眼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的思想分不开,解决了红军如何以劣势兵力和落后装备去战胜强大的敌人这个异常棘手而复杂的问题。
  46、红三军与枫香溪会议
  934年6月9日,红三军的领导人贺龙、关向应、夏曦等在贵州沿河县枫香溪(今属德江县)举行了中共湘鄂西分局会议。会议决定建立黔东革命根据地;在红三军中恢复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重新登记党员;发动群众,建立地方苏维埃政权,进行土地革命。随后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对夏曦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初步批判。从此,红三军开始了从挫折走向胜利并进入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的新时期。
  47、简述周逸群生平
  周逸群,896年6月出生,贵州铜仁人。99年赴日本留学。曾参加反对帝国主义、北洋军阀的爱国活动。923年回国,在上海参加创办《贵州青年》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924年0月入黄埔军校第2期学习。同年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并与贺龙等到湘鄂边区组织革命武装,开创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93年5月,在战斗中牺牲,时年35岁。
  48、红六军团西征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934年8月7日,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电令,红六军团实际上作为中央红军进行军事战略转移的侦察、开路先遣队,由湘赣苏区先期突围西征,深入湖南调动敌人,对沿途的地形、民情、敌情等进行探察,并适时地在人民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在湘中地区开辟一块新的根据地,以便中央红军以后实行战略转移时,有一个立足之地。红六军团的西征,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并为此后形成红军新的战略力量创造了条件。
  49、简述木黄会师
  934年0月24日,由任弼时、萧克、王震领导的红六军团与贺龙、关向应等领导的红三军主力在贵州省印江县木黄胜利会师。0月26日,在南腰界召开了会师大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六军团军团长及政治委员仍由萧克、王震继任。从此,两军团结成了一个战斗的整体,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战略突击力量,开始了开创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50、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933年9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至934年0月中旬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究其原因:一方面蒋介石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政治上,在根据地周围地区实行保甲制度和“连座法”;经济上,对根据地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和“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最主要的是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废弃了前几次反“围剿”胜利所采取的积极防御方针,而实行军事冒险主义的方针,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即要求红军在根据地以外战胜敌人,辗转于敌军的主力和堡垒之间,致使红军遭受多次挫折并陷于被动地位后,又由军事冒险主义转变为军事保守主义,强令装备很差的红军同用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国民党军队打正规战、阵地战、堡垒战、同敌人拼消耗。结果是敌人步步推进,红军节节抵御,屡次遭受严重损失,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934年9月下旬,中央根据地仅存瑞金、会昌、雩都、兴国、宁都、石城、宁化等县的狭小地区。在这种情况下,红军只能被迫撤离中央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
  5、何谓红军长征?
  934年0月至936年0月的红军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撤退和转移。936年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
  52、红军长征时经过的省份有哪些?
  按长征时的行政区划和习惯称谓,红军长征经过的省份为4个: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青海、河南、湖北、甘肃、陕西。
  53、简述湘江战役
  934年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中央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突破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湘江之战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934年月27日至2月日,中央红军苦战五昼夜,终于渡过湘江,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由于机关及非战斗人员过于庞大,行动迟缓,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从长征开始,特别是经过湘江战役,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至3万余人。
  54、简述通道会议
  934年2月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针对变化了的敌情,讨论红军战略转移的前进方向在湖南通道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放弃到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的方针。但博古、李德却持反对意见,会议因此未能对战略转移的大方向最后作出决定。但通道会议却促进了这个军事问题的解决,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为尔后黎平会议决策红军战略计划转变作了必要的准备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55、简述黎平会议
  93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县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就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展开激烈争论。与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最后作出决定放弃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避免了红军陷入敌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到主动。黎平会议成为我党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转变的关键,是伟大转折的开端,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56、简述猴场会议
  934年2月3日至935年月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瓮安县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作出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初步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军事指挥中枢,为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奠定了基础。词条图册更多图册
  57、遵义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935年月5日至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上,由博古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总结的主报告,周恩来作副报告。张闻天作反报告,毛泽东、王稼祥等作了重要发言,他们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在战略转移中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经过激烈争辩,多数人同意张闻天、毛泽东等人的报告和意见,认为博古的总结报告是不正确的。会议将毛泽东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会后不久,政治局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3月中旬,在贵州鸭溪、苟坝一带,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负责指挥全军的军事行动。在战争环境中,这是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它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改变中央的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
  58、简述遵义战役
  935年2月下旬,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红一军团、红三军团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的“全力消灭由遵义开往桐梓的援敌”和“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电令,攻克娄山关制高点——点金山并占领娄山关后,对遵义城南的红花岗等一带的敌军进行夹击和歼灭。随即,又对敌援军2个师发起猛攻,歼敌两个师又2个团,俘敌3000多人,缴枪2000多支,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给围追红军的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鼓舞了红军的斗志。蒋介石称遵义战役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59、简述四渡赤水战役&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决定放弃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计划,命令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上,在泸州上游北渡长江,到四川西北部创建新根据地,因四川军阀调集重兵追堵,北渡长江已无可能,中革军委遂决定改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935年月中旬至3月中旬,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的指挥下,先后4次渡过赤水河:935年月29日从猿猴场(今元厚)、土城南北地区一渡赤水。2月8日至2日分别从太平渡、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河,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歼灭和击溃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取得了中央红军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3月6日至7日,由茅台及其附近地区三渡赤水河。3月2日至22日由二郎滩、太平渡等地四渡赤水河。接着,红军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合围圈。四渡赤水之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最精彩的军事行动,是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典范。
  60、活动于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上,南渡乌江时壮烈牺牲于贵州省金沙县的“龙潭三杰”之一是谁?
  钱壮飞,浙江省湖州人,中共党员。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调查科主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在这个特殊岗位上,他谨慎机智,不断为党获取大量重要情报,在我党隐蔽战线上做出杰出贡献。周恩来曾把他与李克农、胡底并列为党的情报工作“龙潭三杰”。935年4月日,中央红军南渡乌江时,牺牲于贵州省金沙县沙土(今后山乡)附近。
  6、简述乌蒙山回旋战
  936年2月下旬,红二、红六军团撤出贵州毕节,向安顺地区转移。由于国民党军队已在通往安顺的道路上布下重兵,红二、红六军团遂放弃去安顺的计划,改向乌蒙北麓前进,与敌人展开回旋战。乌蒙山位于贵州西北和云南东北部地区,乌蒙山回旋战从3月2日至29日历时个月。红军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在大踏步的运动中调动敌人、疲惫敌人,在以则河、哲庄坝等战斗中,给围追堵截之敌以沉重打击,摆脱了强敌的围攻。乌蒙山回旋战是红二、红六军团长征中的一次成功战例。
  62、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极端艰险的条件下,先后进行了战略大转移,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克服雪山草地的险阻,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完成了历经十几个省、总行程达数万里的长征。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它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沿途播下革命的种子。三支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正值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燃烧起来的时候,这就为其能否担当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考验,这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长征的胜利是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的。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63、瞿秋白生平简述
  瞿秋白(899-935)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江苏省常州市人,99年在北京参加五四运动。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0月,以北京《晨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是最早有系统地向中国人民报道苏俄情况的新闻界先驱。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923年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923年6月参加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主持起草党纲。925年月,参加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成员,主持审查大会政治决议案,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927年4月参加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常委。8月,在汉口主持召开了中共"八七"紧急会议,会后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928年6月参加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随后参加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并留驻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930年8月回国,9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93年月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遭王明等人打击,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从93年夏至933年秋,在上海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作了大量奠基性的工作。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员。935年2月被国民党军队逮捕,6月在福建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64、方志敏在狱中写下哪些著名文章?
  方志敏(899—935)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赣东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34年月初,为牵动围剿中央根据地的敌人,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向浙皖边和皖南行动,以孤军深入敌后,陷入同十倍于己的敌人艰苦奋战的境地,终因寡不敌众,935年月被俘。他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不朽篇章,抒发了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表现了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同年8月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
  65、中共中央是如何评价南方红军和游击队的三年游击战争的?
  934年下半年到937年全国抗战爆发,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坚持了三年艰苦卓越的斗争。937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决议高度评价南方红军和游击战争,指出:南方项英和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致能够保存各游击区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这是中国人民一个极可宝贵的胜利。
  66、一二九运动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935年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北平学联组织发动的一次大规模的抗日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公开揭露了日本吞并华北进而侵略全中国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67、瓦窑堡会议是什么时候召开的?其历史意义是什么?
  935年2月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陕西安定县(今子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全国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军事战略,通过了张闻天起草的《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2月27日,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题为《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决议和毛泽东的报告,分析了日本侵略者打进中国之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党的基本策略任务是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瓦窑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这次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发展。它表明党已经克服“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不失时机地制定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使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将要到来时掌握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表明党在继遵义会议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和组织问题之后,开始努力解决政治路线问题;表明党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8、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意义?
  936年2月2日,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并囚禁从南京来的几十名国民党军政要员,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
  西安事变发生后,2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全面分析事变的性质和发展前途,讨论力争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有关问题。周恩来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坚定和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一系列的棘手问题,促成了蒋介石等人的释放。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本文 由第 一 公 文网 收 集整理来源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05 16:32:40
上一篇: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材料二
下一篇: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暨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学习材料一
网友评论《中共党史知识问答(党的创立、大革命、土地革命时期)》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