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楹联知识讲课稿

诗词楹联知识讲座二、诗律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诗经》和《楚辞》是我国最早的诗集。我国古代的诗歌(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古风等)本来是没有所谓平仄、对仗、声韵等严格的格律的,到了南北朝时期,诗歌创作逐渐向格律化方向发展,齐梁时代的诗歌作品中开始讲究平仄,直到唐代,诗的格律才完全成熟而定型化,正式形成了一种以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为特点的格律诗。唐朝便把这种新近形成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唐朝以前那些不讲究平仄、对仗和韵律的诗体叫做“古体诗”。这种“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古体诗”的名称和体式、经宋、元、明、清,一直沿用到今天。通常我们所说的“绝句”、“律诗”的格律,就是专指这种“近体诗”的格律。与“古体诗”相比,“近体诗”的主要特点、即它的格律是:句数固定,押韵严格,讲究平仄,要求对仗。(一)句式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五言诗和七言诗,都是“绝句”四句、“律诗”八句。“言”是指字,每句五个字的诗叫“五言诗”,每句七个字的诗叫“七言诗”。“绝句”,按照元朝诗人范椁的说法,“绝者,截也”。即截取了律诗格式的四句(或前四句、中间四句、后四句、首尾各二句)。也有种说法是:“绝”指“断”,即“截然而止”的意思。无论何种说法,就体式而言,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都是只限于四句。“律诗”,无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则都是限于八句。我们说近体诗的句数是固定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凡是八句的都叫...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2-02-24 20:52:43
上一篇:如何在格律诗词中运用“起承转合”
下一篇:诗歌写作技巧谈——如何在诗词写作中应用“起承转合”
网友评论《诗词楹联知识讲课稿》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