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与广东未来五年

此 文 由 第 一公 文 网 免费 提供

《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与广东未来五年

  以微观调研把握宏观中国,用战略思维观照现实国情。中南海高参、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系统深入探讨新常态,分析未来三十年的走向和命运,写成《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这是网站上关于这本书的介绍。我的读后感是,这是一本以问题导向为主的专家论点集纳,书中的理论内容和问题思考较多,发人深省。但关于实际的发展办法,更多需要我们在阅读后思考。
  
  此书于205年底出版,十八大召开三周年前后。十八大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效,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再低一些;运动式反腐,不断揪出大老虎,如何制度化,从而预防和遏制腐败,避免“亡党亡国”?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风险?改革和发展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如果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停留在纸上文件,只会导致更多的麻烦。中国未来三十年的走向,取决于如何面对新常态这一阶段的关键问题以及采取的行动。这就是此书写作的背景。
  此书作者郑永年,中南海高参和高层智囊,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主要从事中国内部转型及其外部关系研究。该书一共七章,第一二章是讲推进改革与改革的挑战,第三章是反腐,第四章是政府治理的问题,后面三章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崛起、外交。
  
  书中提到,如果发展是可持续的,所有存在的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发展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就会成为现实中的麻烦,这主要指“中等收入陷阱”。广东在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里这么说:我们面临的机遇,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经济发展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人口结构、消费需求和利益格局呈现一系列新特征。只有加快转型步伐,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但是中国近来出现了增长缺乏动力的情况,作者认为与改革和发展过于“中央化”是有关联的。对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集权式的改革顶层设计不仅必须,也属必然。尤其是像法治那样的制度建设,必须自上而下地进行,否则很容易出现无政府状态。不过,集权式的改革顶层设计并不代表中央政府本身就是唯一的改革与发展主体。中央政府是改革与发展设计的主体,也是一些领域的改革主体,例如财政税收、金融货币政策等,但在更多的改革领域,中央政府并非改革主体。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主要有四个改革主体,即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外资和地方政府。现在的问题在于,除了中央政府,这四个老的主体出现了很多问题,严重缺乏发展动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为反腐败等原因,基本上处于不作为的状态。
  
  民营企业除了在互联网和金融等少数领域比较活跃外,在其他领域并没有显现发展势头。实际上,民营企业资本“向外走”的势头,要比其在内部增加投资的势头更为强劲。因为目前的资本运作方式,不仅会把一些好的企业吃掉,还会制造大量的经济泡沫。我个人认识的一个企业主,之前是做实业的,包括一些家居生产等,后来二代企业家接手,通过养老地产等去融资,结果企业几年就资金链断裂破产。如作者担心的一样,这样可能永远产生不了可持续的实体经济。
  除此之外,还有几个问题。一是意识形态是最容易影响改革发展方向的,无休止的对意识形态进行争论,会带来执政党决策的低效。作者认为,有效的办法是把有浓厚道德、宗教、政治色彩的意识形态,简化为用于解决问题的制度安排和手段工具。比如当年是不是市场化被视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分,邓小平就把市场化作为社会发展的手段。二是中国各省之间的贸易依赖度,远远低于各省和国际市场的依赖度水平,有国际化没有国内化。市场平台中,两头的地方市场、国际市场很好,但中间的跨地区和跨省份的市场非常差。三是官员的收入过低、压力过大,如果没有一定的报酬,腐败就成为必然。如果不能体面生活,就会有权力寻租。而大面积腐败贪腐的钱,足够实现高薪了。明太祖朱元璋对贪官绝对是最狠的,对贪官采取剥皮抽筋等极刑,在位期间杀了5万贪官,但效果微乎其微,因为俸禄太少了。作者认为,应该改革工资制度,给官僚体系提供足够的物质刺激。
  对此,作者认为,改革本身需要转型,从少数人获利的改革转变成为多少人获利的改革(这句话我理解,并不是说过去30年的改革是少数人获利,毕竟经济的增长是全体人民都有受惠,这一点从贫困人口的减少就可以看出来。它的意思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如果不转型,获利的就是少数人)。改革必须找到突破口,找到能够促成大多数人变成中产阶级的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社会领域,通过社会改革来谋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中国改革的前途,取决于高度集中的权力,能否公平培养出新利益来。促成大多数人变成中产阶级就是新利益,新利益成长起来后,是对改革者最大和最有效的支持。没有新利益的出现和成长,改革者的权力再集中,也不足以克服既得利益的阻力(改革开放初期的新利益,是先富起来的一帮人,对应看似公平但其实普遍贫穷的旧利益。改革的成功,是在农村用联产承包培育了新的农民群体,用三来一补等培育了大量产业工人,用改革开放带动了沿海城市发展,培育的都是新的利益群体)。
  那么到今天要问一个问题,新的利益群体在哪里?怎么培育?众创是一个方面,一带一路是一个方面,还有更重要的是社会公平。
  
  众创的内核是培育新一代企业家,上一代都是上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创业冲动减弱,需要新的促进点
  一带一路是另外一个方面,中国以前过分倾向于西方,但另外一条与发展中国家的腿就很软弱。外资方面,尽管大规模撤资的现象并没有发生,但很多外资企业在减少对华投资。中国目前已经从资本短缺型转为资本过剩,产能也有过剩,都需要寻找新的市场。中国目前对新市场的地位,就像三十年前西方对中国的地位,一带一路做得好的话我们能顺利创新转型,新市场也能有快速发展。
  不过一带一路也要注意几个问题。
  
  而在社会领域的突破方面,作者认为广东的经验值得借鉴。
  
  同时也要注意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把经济政策引入社会领域。同时,社会的风险也来自产业发展的结构,一些产业能产生巨大的GDP但产生不了很多就业,能够产生极少数富翁但产生不了庞大的中产阶级。信息、金融产业……很少像传统制造业那样,能够通过创造巨大的就业机会,来培养出庞大的中产阶级。
  
  作者警告说,绝对不能低估中国社会在这方面的风险。中国以结构调整为目标的改革需要时间,不过社会等待改革所带来的成果,越来越没有耐心了。今天中国社会对改革的态度,可以简单地概括成两句话,即高度期待和失去耐心。高度期待,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推出重大的改革举措了,越来越多的问题积累起来,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时候。多数老百姓的感觉是,来自社会改革的一些好处,远远抵不上社会领域被市场化所带来的损失。因此,尽管很多人对改革越来越失望,但还是对那些能够为老百姓带来好处的改革充满期待。同时,中国社会对不改革或者改革不足的现状越来越没有耐心。现在有了改革的顶层设计,但如果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仍然没有改革的动作,人民仍然不能享受到改革的好处,社会会变得更没耐心。所以,对中国的改革者来说,现在最重要的挑战,就是如何尽快把改革运作起来,执行下去,并且能够使得大部分老百姓获益。
  郑永年认为,今后的改革不仅不能再继续破坏社会领域,而是要在为社会提供充分保护的前提下,通过社会改革来谋取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从社会被破坏的程度来看,和9世纪的欧洲那样,中国已经到了需要一场社会主义运动来拯救市场经济、拯救社会的时候了。但中国可以避免欧洲形式的自下而上的社会主义运动,而是可以走东亚经济体那样的自上而下的社会主义运动、政府主动进行社会改革来保护社会的道路。归根结底,今天的中国,社会改革要比经济改革更重要。
  具体怎么做?一线政府的改革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由于知道现实是什么,问题在哪里,他们往往是改革主体的代表者,并成为改革设计在基层领域的实际执行者。就像20世纪80年代不少地方出现改革明星县市长一样,他们在基层发挥的同样是改换天地的作用。要执行改革设计,这些一线改革者们显然是可依靠的力量,要让他们啃硬骨头,就需要充分授权和信任。对这些有担当、肯作为的一线改革者,人们不应吹毛求疵,对他们犯的一些小错误也应有所包容。
  在这方面,广东显然有探索成果,我自己根据省十二次党代会内容做了一张图表如下:
  
  那么,作为一线的改革者,广东未来几年有什么改革措施和发展规划?最近召开的广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给出了答案。
  我们注意到,每届党代会都会提一个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省十二次党代会的指导思想更有高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来指导广东的工作,看起来是短短十几个字,但其中内涵丰富,既有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还有四个四信、五位一体等;二是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的目标,既有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也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期目标,而且是很实际的概念。
  如果与十一次党代会在延续的情况下看,在总结过去五年成绩时,都是“全面完成”了上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其中在综合实力显著增强、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从严治党、深化改革开放都方面两次党代会报告都有提到。但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取得明显成效,这无疑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很好回应。十二次党代会还比较详细的用数据阐述了这五年来的发展成绩,包括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532万亿元增加到795万亿元,年均增长80%。对后面的五年发展也提出了具体的GDP目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取得的,殊为不易;未来五年要达到全面小康也要靠经济保证。
  有人说,与十一次党代会提“从思想到行动、从经济到社会、从重点突破到系统构建”、提“思想领先促进发展率先”相比,十二次党代会好像没什么重点提思想性的东西,其实这是理解不透。十二次党代会浓墨重彩的用一个篇章专门阐述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引领,在新的起点上再创新局,提出“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要求,这是未来广东发展的指导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广东工作的总纲,这其实就是思想,包括了旗帜和方向,包括了发展路径,包括了奋斗目标。
&bsp;

此 文 由 第 一公 文 网 免费 提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18 11:48:44
上一篇:县委组织部学习《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心得体会
下一篇:《“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读后感 :共同筑梦 打造命运共同体
网友评论《《未来三十年:改革新常态下的关键问题》读后感:中国未来三十年与广东未来五年》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