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政绩观”的三层理论内涵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

论“政绩观”的三层理论内涵

所谓政绩,是领导者在行使权力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过程中所取得或产生的绩效。简单说来,就是领导者的为政之绩。对于政绩的理解常常包含有两个角度,一个是从“整体政绩”的视角、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的“政绩观”,一个是从局部的视角、以“个人政绩”为出发点的“观政绩”,当前一些领导干部政绩观出现偏差,工作上脱离群众,为了政绩而创造政绩,其原因恰恰是将“政绩观”理解为了“观政绩”,正确的“政绩观”概念是一个综合体,是发展观、群众观与系统观的辩证统一。
政绩观的基础是发展观。任何一种思想层面的上层建筑都离不开经济基础,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思想上层建筑一定是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理念与模式相互协调的,政绩观的养成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基础,将其作为“搞政绩”、“评政绩”的指挥棒,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相互兼顾、相互结合的“为政目标”,建立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核心的综合政绩评价机制,在思想保障上“蹲好苗”。
政绩观的核心是群众观。群众的利益诉求永远是党员干部的奋斗目标,任何的政绩都是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正确的政绩观一定要站稳群众立场,紧扣群众需求,解决群众疾苦,正确理解和处理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辨证关系,“既要个人名声,更要群众呼声”,将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工作效果的核心指标,建立工作业绩群众定期评议机制,定期查摆、定期总结,在核心立场上“把好舵”
政绩观的抓手是系统观。正确的政绩观离不开统筹兼顾的系统性思维与大局意识,尤其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在努力工作的同时处理好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工作投入成本与产出效益、个人政绩与集体政绩等关系,做到不为追求短期效益而牺牲长远利益;不为看重数据指标而牺牲群众诉求;不为计较个人得失而牺牲集体利益,在方式方法上“找准路”。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18 14:10:07
上一篇:《风雨无阻创造美好生活》《改革开放天地宽》两篇重磅文章告诉了我们什么
下一篇:深刻体会《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出版的意义
网友评论《论“政绩观”的三层理论内涵》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