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保护监督执纪的短板问题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 理

浅谈环境保护监督执纪的短板问题


从小学生的报告里看环境保护监督执纪的短板问题

近日,浙江台州市椒江区一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在小论文比赛中的《家乡水资源污染情况调查报告》引发了网络的热议,引起了台州市委的高度重视,童眼纯真、童心可鉴,小学生稚嫩的调查报告不讳疾忌医、不藏着掖着、不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那一套,可以说直击人心,同时也反映出了当下在环境保护工作监督执纪上的一些短板问题。
一是监督覆盖问题。小学生报告中水污染情况到底有没有被官方监督发现、同样的问题到底有没有被其他群众反映过、反映问题后的处理情况等成为了网络热议的焦点。小学生都看到的污染难道环保部门没有发现吗,我们的监督是否做到全覆盖,这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值得深思的问题。一方面是要政府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做到监督巡查的全覆盖。不能单纯的靠第二手资料来判定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各级环境监督工作负责部门应该走一走每一条河流、沟渠,转一转辖区的山头、荒地,访一访辖区的工厂、企业,让环境保护现状、污染状况掌握得更全面、更透彻;二是监督方式的覆盖。网络、信息时代的监督可以说是全覆盖的,每一位群众都是环保的监督员,相关单位要建立健全群众反映环境污染问题的渠道,通过热线、微博、互联网平台让监督更全面、动态更准确、需求更直观,形成政府、企业、群众共参与、齐监督、共保护的生态文明建设新常态。
二是监督执纪的成效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能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侵蚀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河道水质欠佳、工厂废水直排、垃圾遍布,难道这一系列的问题小学生调查报告以前环保部门就没有发现吗。监督执纪不能走形式,环境监督部门、环境执法部门及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的监督执纪上不能走过场、不能地方保护、更不能流于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监督执纪过程中不能以资金的投入多少、台账资料是否完整等指标来衡量在环境保护上的作为担当。监督执纪更应该重成效,天蓝不蓝、水清不清应该是老百姓最直接关心的问题,在监督执纪过程中,更应该看到的是整改措施是否有效、保护办法是否科学、建设成效是否民生等等的实际的、群众感受得到的、生态改善明显的成效问题,而不是查查资料、听听汇报这样片面的工作方式。
三是在担当作为上的监督问题。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是本行政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同时也是区域建设发展、社会事务、民生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在权衡选择,特别是发展和生态矛盾的选择上更是两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护住青山绿水就是最大的民生,我们要坚持“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原则,以为人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为初衷,打破在环境保护监督执纪工作上“不敢管、管不了”的壁垒,让执法执纪利剑插到企业底层、插到政府底层,形成自上而下、齐抓共保的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建设、政治生态建设新局面;整改作为不能搞“一刀切”。在部分地方,针对环境问题动辄停业停产停厂,在整改作为上的“蛮劲”体现特别突出,在对整改作为的监督执纪上,更应该向环境保护、科学引导的新思想偏移,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设备跟进、技术革命等等的方式将污染源净化、污染物处理等等方式应该是整改的主导。生态保护监督执纪更应该重视在整改作为上一刀切、粗暴处理、一律关停等敷衍应对的做法进行严肃处理,督促地方政府环保部门、企业工厂在环境保护上共同担当、共同作为。

本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 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24 11:28:04
上一篇:新形势下如何创新精准扶贫的模式
下一篇:浅谈如何“走好”党的群众路线
网友评论《浅谈环境保护监督执纪的短板问题》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