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知多少”

山是树的根,树是山的魂。有了树,便有了山的绿;有了树,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树,便有了清澈见底的水……树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人类也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才有了“植树节”。

尽管每个国家对植树节的称呼和时间不尽相同,但都有同一个目的——保护地球。

植树造林话古今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植树的习俗,虽没有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的说法,但劝民植树的理念早已有之。早在公元前五帝时代,舜便设立了九官之一的“虞官”,处理全国的林业事务。在《礼记》中也有这样的记载:“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下令在道旁植树作荫蔽之用。到了隋唐时期,在植树造林上,隋炀帝也是个有识之士,公元605年,隋炀帝诏令民间种植柳树,每种活一棵,就赏细绢一匹,于是出现百姓争相种树的场面。

时至明朝,植树活动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征,它不仅具备平常的生产和生活意义,还承载有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等职责。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芜的平原,树木稀少,黄沙漫天,百姓深受其害。在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的植树造林。当时的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

在我国,植树节被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是在近代。孙中山先生十分倡导植树造林,95年,他倡议每年清明节为我国植树节。929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将他的逝世纪念日3月2日定为植树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植树造林,并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工作,在979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决定以每年的3月2日为我国的植树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5年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他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多次研究林业重大问题,多次视察林区工作,多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林业的重要批示、指示、讲話00多次,涉及林业改革、造林绿化、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植树造林益处多

每年的3月2日前后,全国各地都会大规模开展植树活动,因为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同时还可以修复生态、增加林业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此外,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每公顷林地与裸地相比,可多储存3000㎡;一万亩森林蓄水能力相当于造价千万元、蓄水量达00万立方米的水库;在城市,一棵树一年可储存一辆汽车行驶6公里所排放的污染物,此外,道路两旁的树不仅具备降低噪音的能力,还有增加空气湿度的能力……也正是有了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才为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森林为人们的生活和工农业生产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原料和原品。如在吃的方面,有各种香甜鲜美的水果;有芳香四溢的茶叶;还有滋补身体的冬青树上的女贞子,鲜美可口、清肺平喘的银杏等珍贵药材。在用的方面,搞建筑,开采煤炭,交通运输,制造车辆、船舶、尺机,修建桥梁、码头,造纸等都需要木材。(编辑/邹小启)相关链接世界各地的那些绿色环保风潮

中国:自古就有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理念,强调人与天地自然万物的生态平衡,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意蕴,而植树造林,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继承和发展。

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人们在第一次结婚需要种植两棵树;第二次结婚需种植3棵树,否则不予登记。

日本:每买一辆车,就要种植一棵树。

波兰:凡是生了孩子的家庭需要植树3株,并称之为家庭树。

德国波恩市:在植树季节,小伙子要给心爱之人送一株白桦树苗,以表达爱慕之情,人们称之为“求爱树”。

文章来源于:大众科学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4-26 13:54:09
上一篇:逐梦多彩林业 厚植美丽家园
下一篇:森林,万千生物的家园
网友评论《植树造林“知多少”》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