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全球化,中国新课题

张懿宸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可以说是中国进入全球化进程的40周年。40年来,中国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产业链,产品真正融入全球,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从商品贸易角度,我们无疑真正进入了全球化,但是我们的资本远远没有全球化。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初期缺的就是资本,资本主要用于国内投资,直到205年前后才实现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首次超过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个时候,中国资本全球化的课题才提上了日程。

中信资本进入全球化的投资过程比较早,从2003年就开始了。我们根据不同的阶段特征实施了不同的投资策略。第一个阶段,大概从2003、2004年一直到2008年,在海外主要投资制造业企业,把美国、欧洲的工厂搬到中国来。比如,我们当时投资了美国一家做大型机械设备润滑装置的公司,投资后,我们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在中国常德开工厂,把在德国的工厂关掉等,最终我们获得了将近9倍的回报。第二阶段,从2008年到206年前后,更多投资技术型公司。206年,我们投资了世界第三大感光芯片公司。后来卖给了一家国内做半导体的公司。

第三个阶段,近几年的投资主题是面向国内的消费升级。大家耳熟能详的就是我们收购麦当劳,因为改名“金拱门”,无心插柳,成了媒体营销的一大范例。事实上,改名这个事本来我们不想宣传,因为只是改了公司名,并没有改餐厅的名字。我们只是给所有供应商发了一封信,告诉他们从哪天起再给我们发账单,不能叫麦当劳中国,叫金拱门中国。没想到一个供应商把这个消息放到微博上,短短两个星期点击量达到90亿次。相当于平均每个中国人都看到6篇有关这个改名的文章。我们进入麦当劳一年,在战略上的举动是麦当劳总部非常认可的。比如去年麦当劳业务快速增长,其中一个动力是数码营销。因为我们有支付宝、微信支付,从这些数据可以知道谁买了什么产品,什么时候买的,买了多少。做麦当劳这类并购,更多体现出我们对中国消费市场升级更深的理解。

目前,中美贸易摩擦仍看不到化解的迹象。贸易的另一面就是资本,这意味着资本的流动也会受到一定限制。全球化虽然遇到了挫折甚至可能出现倒退,但整体进程是不可逆的。对中国来讲,要想在国际产业链分工上进一步提高位置,必须用资本换技术,用资本买技术。但在国际并购中,作为市场主体,不要到处高喊“国家战略”,把别人吓怕了。企业当然要看国家战略,同时要考虑市场,一定要把握商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这么多年,中信资本在海外的并购中,接近40%需要美国政府审批,但每一单都过了,为什么?因为我们在国际上是得到广泛认可的市场化公司。公司的主要成员都是在外资投行工作过的。后来还引进了腾讯等国内民企股东,以及卡塔尔主权基金等国际资本。无论是股权上还是团队上都要充分体现国际化、市场化,这样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是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本报记者张妮根据其在“208中国绿公司年会”上的演讲及采访整理)

文章来源于:环球时报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5-04 02:32:51
上一篇:玩心跳!美国最后时刻延续对欧盟钢铝关税豁免
下一篇:高价多肉植物从哪里来?美媒:中韩嫌犯偷采自美国荒野
网友评论《资本全球化,中国新课题》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