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乡的路

本 文由 第 一公文网 收集整 理来源

归乡的路

冒着毛毛细雨,独自一人踏上了归乡的路。瑟瑟秋风迎面吹来,方才感觉到一阵秋风一阵凉,接连打了几个冷颤,下意识地抱起双臂,加快了步伐。秋深了,出门忘记添衣服。

每次回乡都要沿着村前那段笔直铁路,步行半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村口,这段路是村口到车站最捷近的路线。十多年来,无论是回乡还返城都选择走这条路。在没有火车来往的时候,行走在一排排枕木上,迈着轻快的步伐,急切地的向村口走去。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本来打算和爱人一道,带上女儿,回家和爷爷、奶奶过节,不巧的是爱人因公司有点小事需处理,只有带上女儿回家。每次提到回乡看爷爷奶奶,女儿可高兴了,昨天晚上硬是折腾半夜,才肯睡觉。然而今天早晨临出发时,让我意想不到的事却发生了,女儿却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和一起回乡下,从小书包里翻出几张在幼儿园学跳舞时,老师拍的照片,塞到我的手中。“你回家看爷爷奶奶吧,我就不回去了,麻烦你把照片带给奶奶,今天我要陪妈妈!”我无可奈何,“哦,那好吧!”女儿挥挥小手,“爸爸,拜拜!”

还在回想着女儿可爱的笑脸,不知不觉已经走到村头。走下火车道,要过淌过一条小河才能回家。小河并不宽,河水不急,缓缓地流淌着,但是过河要走一条狭长的青石桥。记得小时候听爸爸说过,这座小石桥比他的岁数还大,是爷爷那一辈人修建的,他也没见过修桥时的情形,小桥的修建缩短了去邻村的路程。每次经过这条小桥的时候,就会想起,小的时候,父亲经常牵着我的手,小心翼翼的走过这座小桥,到邻村的三叔家做客串门时的情景。虽然后来在小桥的不远处又修了一座较宽的石拱桥,但是每次进村、出村的时候,都选择晃晃悠悠地走过这条小桥。

回到家中,已经快正午了,父母已经等候多时,姐姐和外甥也来了。进门第一件事,母亲就质问:“你怎么一个人就回来了?”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我也只好说出了原委,并从包里拿出女儿让我带回来的照片,递给母亲。母亲接过照片走到门口,迎着光边看边嘀咕:“看着心疼,没用喽,还是跟妈妈好,过节也不肯回来。”“妈,看您说的,跟妈妈好不就对了嘛,我们不都是回来了吗?”姐怕母亲难过,赶紧在一边安慰,一边打圆场。“就是嘛,当初在您身边的时候,就不该教她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下可好了,她妈不回来她就不回来,当初您就应该教他唱“世上只有奶奶好”,奶奶好不就回来啦!”,我在逗母亲开心。外甥在一旁调侃:“你们这是在演电视剧吧,挺煽情的啊!”“别瞎扯了,饭好了,吃饭吧!”父亲在催促我们吃饭。

父亲是抽烟的,午饭过后,我坐到父亲身边,帮他点燃了一根烟,和父亲聊起了家常。东地的稻谷、西地的南瓜、谁家娶了媳妇、谁家又盖了新房子什么的,父亲和我一一道来,我在一旁静静的听着,这是每次和父亲的聊天的固定内容,这么多年我还是一直愿意听的。可是今天父亲和我说的一件事,让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父亲说:“你说这人啊,真的说不准,邻村的三叔说走就走了?”我不明白父亲的话,“说走就走了,去哪里了?”“哪儿,还能去哪里,黄土公社报道去了!”(黄土公社报道土话就是说人过世了)。“不是吧,我去年中秋回家在小桥边还遇到他,精神着呢,还给他递了根烟,不会吧?”“去年中秋?都一年了,上个月看到我还在问,你们家三伢子(我的乳名)是不是经常会回来?”父亲接着说:“你说他家的二个儿子和你一个样,一年到头也不回来,好了,现在彻底不要回来了,没了”。“哦,我知道了!”我不敢再多问。后来才知道,邻村的三叔是早晨起来下地做农活突发脑溢血走的,父亲一直难过至今。三叔虽和咱家是远房的家族,但是三叔自小和父亲一样,家境贫寒,父母过世又早,从小和父亲在一起就像亲兄弟,一起度过无依无靠、饥寒交迫的年月,现在日子稍微好了点,说没就没了。。。。。。。

时间过得真快,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几个小时就过去,我该返城了。临走前,母亲将我的包塞得满满的,都是些家里的土特产,我没有拒绝,整理完毕准备起身。这时,母亲从衣柜里找出我前几年秋季穿的外服,递给我,“这衣服虽旧了点,扔了也可惜,天凉凑凑冷,路上穿着别受凉了。”我接过衣服穿在身上,顿时感觉暖和多了,“妈,你真好!”我忍不住说了句。“妈不好谁好?平时没事的时候,多回来看看妈就行了,不早了,赶快走吧!”我上路了,父亲和母亲站在门前看着离去,没有在再说些什么。

回城的路线,还是淌过熟悉小河,青石小桥依然安静地横跨在小河上,还是那段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铁路。每次回家,乡里的人和事都有新的变化,我的记忆一次次刷新,过去的往事一件件沉淀在脑海中,只有在闲暇之余才慢慢回忆;每次回家都有说不清的感觉,像一个五味瓶,其中的心酸苦辣要花好长时间去慢慢品味,去领悟

本 文由 第 一公文网 收集整 理来源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22 15:18:45
上一篇:党校研讨文章:理想 责任 忠诚
下一篇:我理想的大学生活
网友评论《归乡的路》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