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后

本 文 由 第一 公文网 收 集整 理5

朋友,之后


关于朋友,我想分享三个简短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发生在我的朋友和我的另一个朋友身上。一个朋友觉得另一个朋友很幸福,于是告诉他:“你好幸福哦!”。另一个朋友回道:“你才幸福呢,有我这么好的朋友!”,顿时,能量自丹田涌进心窝,顿时精神焕发,孔武有力,生活中总有那么些温暖的文字,温暖的语言让我们瞬间明白活着的意义。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我和我的导师身上。导师单独找我交流相关事情,正在沟通中,导师的电话铃声想起,”喂,过几天我去北京,你那时还在北京吧,咱们吃顿饭呗,你再叫上几个弟兄们一起聚聚!”,“嗯,就这样,不要叫别人啊!”,之后导师挂了电话,望着我一阵微笑,说出句不明不白的话:“这很重要?你知道为什么吗?”,我实在不知道回答什么,干脆瞪大了眼睛一不做二不休好了,果然,他用他自己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和老朋友聊天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我看来,这至少有三方面的意义。第一:朋友能给予你安慰和勇气,在交谈之中可以释放一些压力,在迷茫的时候,朋友可以给你指出方向。第二:通过朋友,你可以获取到各个层面的信息,他们是我们一大重要的信息源。第三:功利一点说,我们能获得名利。”前两点很容易理解,但我如何也无法弄明白导师说的那么晦涩的第三点,是史记上所记载的:“衣锦还乡,荣归故里”,还是当代文人骚客之间的“互相吹捧,水涨船高”,还是风靡一时的友谊资源理论“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不得而知。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我和一个陌生人身上。一天,我上完第一堂课后,便整理书包打算进军图书馆。但那天我恰好在教室里面逗留了一会,这样就避开了下课高峰的大部队,楼外的广场也没有几个人影,我也只好一个人朝图书馆走去。谁知,正当我快步赶路的时候,被一陌生女人拦住了去路,她淡定的神情更是让我心惊肉跳,幸好那是大白天,不用担心撞鬼这种邪门事。她率先说话:“请问你现在有时间吗,我是某某志愿者,希望你能花费5分钟配合我们做个调查!”,本想快刀斩乱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的我就这样瞬间被秒杀,没想到竟是一场持久战,抱着与人为善的态度,我还是微笑地回答了:“我不急!”。她问了我很多我曾经也思考过的问题,比如:“前天刚好是五一劳动节,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知道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吗,如果不知道,若干年后小孩问你这个问题,不会很尴尬吗?”,“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放假期间又落实了哪些你的计划!”,……。之后,我就越发越觉得事情朝着不利于我的方向发展,倘若不是之前我有所储备,要不早就败在她那直奔命门的连环炮下了!我彻底的摸清了她的招式,她就冲着夺我命来的,先通过几个不同寻常的问题,把我吓得目瞪口呆,就好像武侠小说中有些人对决前总是要先展示一下自己的独门绝技一样,先声夺人,然后在我思考问题沉默不语时,她就趁机发出最强烈的攻势,用各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对我发出一阵强烈的鄙视嘲笑,就这样想用唾沫来淹死我。好在南征北战的我早已识破她的诡计,就这样躲过了一场血光之灾,进攻是最好的防守,第二轮我一定要伺机抢先发起主动进攻,打她个措手不及。“你说你是某某志愿者的,你问的这些问题与你的身份志愿者有什么关系?”,“你们这项活动的目的是干什么?”,“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自己吗?”,……。前几个问题,她还支支吾吾地哼了两声,之后就在我直捣黄龙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之下,她已毫无还手之力,只好把真实情况全盘托出。“其实,我也不是什么志愿者,我只是想找几个志同道合之士。……”,接下来她就对当代青年,社会万象发出了早已准备好的评价,之后我和她就当场分道扬镳,事已至此,我也无心恋战。我用一计苦笑结束了这离奇的对话,找个朋友真的这么难吗?有必要这样煞费心思吗?

以前多余的疑问现在成了必要,我们嘲笑别人是因为我们根本不曾经历,就好像苦难是为了教我们更好的安慰别人。朋友,不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特别是在流水线生产作业盛行的今天。膨胀的不只是经济,还有人们空荡的心。于是,我听见口口声声的称兄道弟,我看见三番五次的拜把结盟,还有电影里面各种各式表示亲密的非常手段,这只让我觉得恶心,就跟酿坏了的酒一样刺鼻。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朋友呢?让我们从字面上给出解释。

何为朋,两个月堆在一起;何为友,两手相握,即为友。在古文中,月代表的是肉体的意思,因此现在很多与身体有关的字都以月为偏旁,朋字,就是说两个人靠得很近,都快贴身了。友,由两把叉相拼而成,不正是模拟旧友重逢相互握手时的情形吗?由此可见,朋友就是靠得很近的人。

礼记上有更好的解释:“同门为朋,同志为友”,这里的朋就是指同学,同事,同居,同在一个屋檐下吃饭的人,而友就是专指同志,志同道合之士。现在回过头想想,我们身边的朋友基本上就不偏不倚地被这两句短小精悍的话高度总结。现在你身边的朋友又有几个,不是灵魂上心有灵犀,就是肉体上靠得很近呢?有人会说网友。可这样的回答只能算作哗众取宠,网友是二十一世纪的虚拟世界的产物,那自然是虚拟的,是不存在的,是不应该算作朋友的。

越长大,越孤单,很可能是与朋友日渐稀少有关。大人不像小时候那样,凭着一首《找朋友》的童谣,就可四处吆喝。读一年大学下来,最大的感受就是朋友很难找了,倒并不是说周围的人变坏了,而是很少有人会愿意花费大笔时间与精力去熟悉一个以前完全陌生的人,这样的行为只会让人觉得怪异,就好像走在路上突然一个陌生人找你来搭讪一样让人惶恐。很多大学生说中学是幸运的,那是因为大家在规定的时间里都被限制在了规定的房间,每天都在同一地点出现,想一人独自封闭起来都是一件很难的事。可长大了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茫茫人海中谁会去留意一个陌生人的喜怒哀乐呢?更何况网络是如此的无孔不入,走路中,餐桌上,大家都在目不转睛的盯着那冷冰冰的通讯工具,就连余光也都全部放在手机上了。于是,今天坐在你身边的人明天就不见踪影,刚刚还和你一同上课的人下一堂课就不知了去向,大家都在捉迷藏一样孤独地寻找,最终却只找到了自己可怜的影子。在空间有限时间有限的象牙塔里,大家都已找不着北,就更别说一望无尽的社会了,真不敢想象以后的上班生活,周边的同事在各自忙着跳槽晋升的同时能否关注一下角落里的别人呢?也许,以后真正同门的人就只有自己的家室了,可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想法设法地要远离家室,去结交一些不明不白的人呢?

同志,同志,大街小巷里随处都能听见这样的叫唤,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中国。可真正的同志却不是那么多见的,所以才有人发出了“人生得一二知己,足矣”的感叹,所以才有了高山流水的感人之处。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地向你表示他的志向,因为失败了的话会很难堪的,大家在伤口面前都选择了低调,要想再一次听到周总理的那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那几乎是不可能。交流媒介是多了,可实质性的交流却变少了,这就好像一种惯性,一个社会越是习惯了谈论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就越难听到一些高尚的声音。大部分人的世界里,同志已成了稀有动物,濒临灭绝。知音难求,从古至今都是道德高尚的人棘手的难题。

之所以感叹这样一个问题,是因为,不知不觉很多事情发生了改变,物是人非。每参加一次以前同学的聚会,就加深一次老同学之间的陌生感;每和同学聊一次天,就又印证一次记忆与现实的巨大冲突。人是会变的,朋友也是有保质期的,永远都是渐行渐远渐无穷。世界上的路有那么多条,路上又有那么多不同的风景,有谁能保证你的老朋友和你每一次都能恰到好处地走上同一条路,欣赏同一片风景呢。

好喜欢那几句简短的字:我们都回不去了。哪怕有了时光机,转的回的也只能是年华,当初的那份心境确是永远都找不到了。每个目前在你身边的人,都将会是你最重要的一百人之一,因为真的很少有人能立马列出最重要的一百人名单。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念起那首小诗。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不如怜取眼前人!

本 文 由 第一 公文网 收 集整 理5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22 15:18:10
上一篇:真实的自己
下一篇:浓情中秋
网友评论《朋友,之后》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