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经济学思想

此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免费提供

浅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经济学思想


最近再次研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让我更感兴趣也颇感惊讶的是总书记在那时起便开始运用经济理念配置村里资源和管理,在那个年代实属难能可贵。在书中有多处讲到习近平总书记在担任梁家河支部书记时运用经济思想处理工作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处:
一是开办代销店,提高采购时间效率。习近平当支书后,为村里办了个代销店。社员买日用品如煤油,洋火,肥皂不用再等到赶集的时候跑到文安驿的供销社去,大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为社员留下更多休息时间,也为村里减少了误工时间。更加可贵的是还可以赊账或者用鸡蛋去换,虽然当时政治环境下不能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但是他用鸡蛋换取物品的方式让鸡蛋充当了“一般等价物”的角色,间接以价格(四五个鸡蛋换一斤煤油)配置村内的资源。
二是办铁业社、缝纫社和磨坊,提高生产效率。将会打铁的社员组织起来,设立考核和奖励机制,使得他们发挥专长。这一分工的思想的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有经典描述:分工使效率提高。整个铁业社生产的农具不仅有富余,还送到文安驿供销社代销,提高了村里的副业收入。同时设立奖励机制,不仅包括对每日工作的考核,还确立了富余部分分成机制,打破吃大锅饭的状态,提升了工作效率。组织缝补手艺好的妇女专门做缝补工作,既解放了妇女劳动力,又满足了村里人日常需求。用县上奖励的摩托车换成了柴油机、磨面机和碾米机农机具用等农机具,既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磨面的工作,解决村里争抢毛驴的问题,还能腾出毛驴和时间进行生产和运输。通过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使资源配置发挥最大作用。
三是带领村民办沼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习近平在村支书任上积极学习四川办沼气经验,自己带头学,带头干,终于办成了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群众再也不用四处为找柴过日子,再也不会出现“烧鞋煮面”的故事,再也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柴之炊”的现象再次发生,改变了梁家河的缺煤少柴的能源结构和不通电的落后发展面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当时能用先进的经济思想思考和处理问题,提升工作效率,一是他勤学勤思。在插队工作时挤出晚上时间读书,在那个知识被鄙夷,读书被轻视的年代仍如饥似渴的寻找书,其中也包括经济学类的书籍。他在报纸上看到四川办沼气便组织学习经验,终于办成沼气。二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义。在插队的艰苦生活里,他懂得了什么是实际,什么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用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结合实际情况来指导实践,不整人,坚持发展优先。三是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陕北插队的七年里,他了解了群众生产生活情况,树立起了为群众谋福利干实事的思想,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此文 由第 一 公文 网 免费提供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6-11 09:33:04
上一篇:清平乐&#8226首艘国产航母海试
下一篇: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征文: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行天下——深切缅怀马克思
网友评论《浅谈《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的经济学思想》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