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坛发言稿:解剖《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本 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2

教师论坛发言稿:解剖《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bsp;&bsp;&bsp;&bsp;“翻转课堂”这个名词听说的时间也不短了,一直没太当回事,一是因为懒惰,二是因为这年头教育界新名词太多,每天都能蹦出百八十个新概念。前几年流行什么“情感型教学”、“模块教学”、“球型理论”等,最近又在流行什么“翻转课堂”,什么M,什么微课云云,所以没太在意。自认为,光在意这些,就不用做正经事了,还是听魏书生老先生的话吧,“守住根本才是真啊!”这个假期,认真看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一看,还真是吓一跳——这世界上高人太多了!
这本书总体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踏上教学之路》,共6节。“第一个学生,表妹纳迪亚”、“朴实无华的视频教学”、“内容为王”、“精熟教学法”、“教育是如何发生的”、“‘教’与‘学’的统一”。这第一部分说白了就是可汗学院的基础。什么基础呢?第一、二节,先讲了一个段子,最初可汗是为了辅导表妹学数学,猛夸表妹聪明,然后困惑这么聪明的娃咋就学不好数学捏?于是自己就把要给表妹辅导的内容给录成视频,放到了网上。并且一再强调,一开始的时候,这个视频是相当粗糙的。设备简陋,准备仓促,随便那么一弄,竟然就成了热点。这不奇怪,网络时代因为什么红火起来都不奇怪?但是后面就不一样了,第三节人家就抛出了一个大真理——“内容为王”,土的掉渣儿,世人皆知。内容为王谁不知道啊?出版商一直也嚷嚷“内容为王”,媒体也一直嚷嚷“内容为王”,像拿破仑、邓小平个子不高,但是享誉全球啊,人家有本领,有内容吗!现在一个搞教育的也开始嚷嚷“内容为王”。这新鲜吗?还真新鲜!放在教育这个领域里,这么直白的一个道理,提到的还真不多,这几年我们教育界都在扯什么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的,扯了半天还是概念、技术、平台……就是没内容。最近几年的公开课,有的也是这儿插一段视频,哪儿插一首歌曲,弄来弄去都搞不清正餐是什么了。我有一同学,每上一节公开课都要插入一首歌,私下里我们称她“每课一歌”。不要以为整一平板戳那儿就有内容了!可汗为什么成功?前两节人家自己说了,起点很朴实,产品很粗糙,但是人家就是红了。靠的是什么?内容啊!所以啊,这第三节总结下来就一句话——请大家关注教学内容本身吧!什么技术都是浮云。第四节精熟教学法。什么叫精熟教学法?布鲁姆大叔我们都知道,就是缔造认知目标分类的布鲁姆大叔。可汗说:俺家这个内容为王,说的就是基于精熟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就是布鲁姆他老人家带着自己的一学生詹姆斯布洛克给改良过的精熟教学法。说实话,精熟教学法我是一点都不精熟,但是一提布鲁姆就想起来了:什么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云云。这一节,可汗这娃有点不地道?这事儿没说透,整了个精熟教学法,看完了我才反应过来,其实就是理解性教学设计!他是随随便便拍了两段视频给挂网上了吗?信他的话那叫傻子!看来,这家伙根本是个行家。第五节教育是如何发生的,东拉西扯讲了一段学习心理学和认知神经学的趣闻,这种拿专业当段子讲的家伙,我们还敢以为他是门外汉吗?这一身内功绝对是玄门正宗啊!内力已经隐隐透出!最后一节教与学的统一,这说法新鲜吗?不新鲜。不奇怪吗?奇怪得很!可汗不是说说玩儿的,教与学的统一是杜威和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可汗这位金融背景的高材生把教学论也研究透了,那是相当专业啊。
可汗是把认知目标分类、教学设计论、学习心理学、认知神经学、教学论放在了“踏上教学之路”这部分里。这样一想,出了一头冷汗,照可汗这个标准来说,我们这些科班出身的拿着政府津贴的正宗人民教师,又有多少跟这位半路出家的“外行”——萨尔曼·可汗一样,真正踏上教学之路了呢?
第二部分叫做“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内藏八个小节,“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普鲁士教育模式”、“瑞士奶酪式学习”、“考试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扼杀创造力”、“家庭作业,不该在家里完成的任务”、“呼唤‘翻转课堂’”、“传统教育模式的低效率”。要说吐槽教育,我相信人人都是高手,但是能吐槽得这么清楚深刻,人就不多了。说是传统教育的弊端,我更愿意把这部分当做是可汗本人的一些思考。“存在的未必合理”是在质疑现实的课堂教学,而且矛头直指课时和教材。“普鲁士教育模式”则指出了信息时代高度自由的生产力与工业标准化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瑞士奶酪式学习”在说知识的系统性与碎片化教学之间的冲突。“考试的目的”这节,当然是在探讨考试的目的、方法和途径,但是他思考的深度绝对可以亮瞎你的双眼,你真的思考过考试的问题吗?“扼杀创造力”背后是一个教育公平的问题,每个学生的认知模式和基础都不一样,我们根据一次考试分快慢班,我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评判学生……。“家庭作业,不该在家里完成的任务”,说实在的,就是这么回事儿。有人说过,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堂教学效率越低,课后作业就会越重,而可汗说,讲授只是课堂教学的准备。一样的意思,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好少讲,理想的情况是——闭嘴,不要讲!“呼唤‘翻转课堂’”则基于以上的思考解释了翻转课堂的存在意义,你得允许人家自己夸夸自己啊,当然,也确实应该夸。最后一节,从宏观角度吐槽了一下,传统教学就是瞎耽误工夫,说得还真有理。不会思考的老师不配做老师,有思考而没思想的老师就只是教书匠,可汗这个“外行”是真没断了琢磨事儿,而且琢磨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儿,我们也在反思,但是向人家这样精神,我们还真比不了。
第三部分是可汗对自己教学方式的实证,实打实是可汗同志亲自撅着屁股,流着汗珠子实践出来的,大家有兴趣自己去看吧。
&bsp;&bsp;&bsp;&bsp;&bsp;第四部分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教育的未来,可汗显然是个理想主义者,是个有梦想有抱负的好青年,有理想才有目标吗!可汉除了具备教育天赋外,还心存一种普世教育的悲悯情怀。他说:“谁都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无论是欧洲城市,还是美国郊区,无论是印度农村,还是中东小镇”。我最敬仰的教育家是陶行知先生,因为是他推广了平民教育,让广大平民百姓有了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可汗有这么一种普世教育观,让我对他更多了一分仰视。
读过这本书,我的感触有三点:
&bsp;&bsp;&bsp;&bsp;&bsp;一、成就一名优秀教师需要四个条件。可汗这样一个大好青年,从金山银山的华尔街一下子就蹦到了贫瘠的教育圈,成了教育新技术的劳模,一件那么不靠谱的事儿,让可汗同学干的风生水起。你说这是技术的胜利吗?这本书基本上跟技术没半毛钱关系。当可汗决定做一名人民教师并且言出必践之后,就从这本书,你绝对能看得出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誉满全球的教育新贵,这本书的四部分就是成就一名好教师的四个条件,、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基础;2、勤奋地思考;3、踏踏实实真抓实干;4、怀抱希望憧憬未来。我们要是能跟可汗同志一样,绝对能迅速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bsp;&bsp;&bsp;&bsp;&bsp;&bsp;二、守住根本,淡化技术,研究教育。这些年,教育技术提得山响,我们可得擦亮眼睛看本真,一天到晚跟网络程序较劲,错!别忘了我们运用的是教育技术,搞得却不是技术教育,如果心存这种思想,怎能跟人家可汗老师比啊?曾经一度,我们还误把“翻转课堂”当成新技术!所谓新技术之于教育,不也是思维和理念的变革吗?老师们,淡化技术,潜心研究教育吧!可汗学院没有技术门槛,我们比不过不过人家的不是技术,是对教育的理解,是教学内容!
&bsp;&bsp;&bsp;&bsp;&bsp;三、让教育回归本质。萨尔曼可汗三千多个讲课视频的风格,简短、专注知识分析、不露脸。以至于在后来的很长时间里,他的众多粉丝不知道老师的模样。在视频讲课中刻意摒弃人的出现,其实恰恰是源于对人的重视——为学生营造出与讲授者并肩学习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专注于授课的内容,不在乎讲课的人是谁,不至于分心。——对于可汗来说,教育,无论现代或是远古,线上或是线下,核心永远是满足人的需要,永远应该尊重和回归人的本质。
&bsp;&bsp;&bsp;&bsp;&bsp;&bsp;有人说,现如今的中国教育不是方式方法或者课程的问题,而是家庭教育问题;教育并不只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此话很对。可汗学院,包括慕课作为一种教学的方式,在我们中国,也快要热闹到成为全社会的事了。对于翻转课堂,有一种评论:国外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师自发的创新;中国的翻转课堂是一种时髦的跟风,如果我们无法认识真正的开放心态和懂得学习者需求的时候,翻转课堂将注定是稍纵即逝的流星。可汗学院、翻转课堂、慕课,作为一种外来的教育形式,对于我们来说,要学习的不是技术、不是操作路径、更不是学习内容,而是真正的对开放的理解。有了真开放,我们也完全可以有本土的可汗学院,本土的翻转课堂,本土的慕课。其实,任何教育形态,都应该是在基于学习者需求的基础之上展开,所以,教育变革的新浪潮,不应是体现在教育的形式上,恰恰是应该体现在学习者的内心诉求之上。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去追求和创造属于我们中国本土的,属于我们十中本土的可汗学院、翻转课堂以及慕课。老师们,让我们出发!
&bsp;

本 文由 第一公文网 收 集整理2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6-07 16:10:36
上一篇:2017年高考考前动员大会讲话稿
下一篇:2017中学中考动员会讲话稿
网友评论《教师论坛发言稿:解剖《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