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蒸年馍

本 文由 第一 公 文 网 收集整 理3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蒸年馍

我们三秦畿辅一带农村有着隆盛的蒸年馍的传统。春节前两三天,不论富裕大家还是穷门小户,都要很有计划地蒸一次年馍。一年到头了,辛苦的汗水换来的甘味似乎要集中在这几天内尽情享受。家家喜庆有余,蒸年馍、准备肉菜、买鞭炮、贴春联、欢度新春佳节。

  蒸年馍不只蒸一锅。小户人家三锅五锅,大户之门则炊烟袅袅,蒸一个满天。清晨,内当家早早就下了炕,烧水发面。面要发几大盆,放在热炕上用被子捂盖起来——冬季天冷,面发酵慢。约莫十一点光景,蒸年馍的“战斗”正式打响,全家的老壮青幼几乎全都要进入战斗,揉的揉、包的包、烧的烧,一锅接一锅,紧张而喜悦。蒸出的年馍大都是先倒在一个大蒲蒌内,蒲蒌放在院子里,整日间热气蒸腾。倘若有偶尔来串门的阿婶阿嫂,主人家都会热情地从蒲蒌内抓起一把包子馍硬塞给对方,一定要她尝尝自己家的年馍味道怎么样。富有使人们变得热情好客了,现在的让人尝馍是真心实让,不像改革开放前的年月口上虽说让人尝,内心里却实在怕人吃。

  年馍的形状也有讲究。有内容不同的包子,有形状相似的大小“倒倒”,还有走亲戚的大圆礼馍和给来客“回盘”的小“点心”馍。一般家户蒸馍的次序是先蒸几锅大的,后蒸两锅小的。先蒸包子,后蒸其它,而且大部分人家都是以菜包子为“开路先锋”。

  如今情况好了,蒸年馍全用的是精粉,蒸出的年馍一色儿纯白,不像过去一半白对一半黑,一半麦面搅一半玉米面。写到此,我想起了七十年代的我们村,当时是全公社很著名的穷棒子队,一年人分小麦百十来斤,全年口粮二百出头,最好年份也不过三百挂零。七三年更创了历史最低水准,一人分小麦73斤,全年口粮不足二百斤!我写到这儿现在还都有些悸怕,真不知当年是怎么囫囵过来的。住在以小麦高产著称的关中平原上,却“一年三百六十日,稀糁搅团严相逼。”十天半个月吃一顿面条,须得头碗舀了二碗轮,三碗只有稠面汤。那时候大家“系紧裤带干革命”,记得我们村碾麦场边的场房墙面上就写着这么几个白石灰大字。再说过年这阵,谁家敢用纯白麦面蒸馍?不想活了!都是三七、四六对半开成,粗细相搅,黑白掺和。有一家的蒸年镆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写在下面大家听听。这家是个多子女户,孩子多且饭量大。腊月二十八,他母亲没蒸年馍,二十九又没蒸年馍。四个孩子望着人家娃们都吃年馍嘴馋极了,一个个望眼欲穿。大年三十日再不能抗了,母亲一大早就忙活开了,孩子们也眉开眼笑,今天终于能放开肚皮吃一顿白面馍了。家里再穷,年馍总是先蒸白的。娃们一高兴也都来精神,大人支唤着抱柴烧火,小腿跑得生快,就是在门上和别家的小孩玩耍也要过一会就跑回家瞧瞧看馍蒸出来了没有。快到吃中午饭的时候了,孩子们已饿得饥肠辘辘,因为从早晨就空着肚子呢!眼巴巴,终于第一锅馍停火了,几个孩子也不出门耍去了,都在灶门口守着。馍提出来了,还没等晾凉,一人手上早乎(抓)了一个,三倒两倒,粘糊糊的。吓,怎么拿的是个黑面菜包子!不行,拣白的先吃。返进灶门一看,第一锅蒸的全是黑包子,这一下死心了。吃,好在饥不择食,饿了这半日,咬一口,还真香,一锅馍让四个孩子一气吃去三分之一。这位妈妈事后给别人“介绍经验”时说:只有把他们饿极了,先蒸一锅黑的,才能把白的省下来,要不拿啥过年呢?”

  这些辛酸的昨天过去了,它让土地承包的改革春风给吹走了,现在谁家蒸年馍还蒸黑的呢?而且都盼着孩子们多吃、吃好。

年年蒸年馍,年馍年年蒸,年年年蒸馍,大家也许都有些不同的感想吧?让我们记着过去的岁月,展怀未来的明日,继续把改革的事情做好。

本 文由 第一 公 文 网 收集整 理3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08-16 09:30:45
上一篇: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我眼中的“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下一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赞改革开放四十年
网友评论《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蒸年馍》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