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学一做主题征文:三尺外的奉献,夜色中的坚守

本文 由 第 一 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

两学一做主题征文:三尺外的奉献,夜色中的坚守

“两学一做”活动在校园内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华灯初上,夜色正浓,一天的授课、学习也结束了,操场上有三三两两锻炼的脚步声,公寓宿舍里有欢快的嬉笑声,而海尔学院的实训基地里有一群人,他们的“夜生活”才刚刚开始……你看,这边有老师指导着学生调试着参赛机器,那边你一言我一语的探讨着“技术难题”,还有的学生分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做着工业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每层实训室灯火通明、人头攒动,这就是海尔学院的特色“夜生活”。

也许你会问,大学老师不是不坐班吗?但是就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实训室当成了自己的家。

09年起,李峰老师发现,面对大多学生知识层面的课堂讲授难以满足动手能力强或者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的知识需求,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室,把有技能特长、喜欢钻研的学生召集在一起,课余时间单独给予他们指导,为学生提供课下学习知识的平台,带着学生从准备省赛作品入手进行训练,由此,海尔学院有了第一支由教师带队的科研团队。

随后,这种研究的氛围、钻研的风气持续在学院内蔓延,、陈萌、石从刚、韩先征、李国伟、尹晓霞、李林鹏、崔连涛、李伟……越来越多的老师成立或加入实验室,融入到科研的队伍中来,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除了科研团队的教师身份外,还有一个共同的角色——共产党员!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大赛等许多比赛的准备周期都是一年以上,为了攻克技术难点,他们常常以实验室为家,早起出门时孩子尚未起床,深夜回家时孩子早已熟睡。他们也是一个家庭的丈夫或者妻子,他们也是年轻的爸爸妈妈,但是为了科研、大赛,为了学生、为了荣誉,他们甚至放弃了寒暑假,许多人成了一年工作365天的教师。

冬季学期,实训基地里没有暖气,即便穿上最厚的衣服,在室内不到半个小时就会冻得手脚冰凉;夏季学期,实验室里常常近40度的高温,还夹杂着机器的味道,电气专业科研团队的陈萌老师说,实在酷暑难耐时,他就和学生们一起光着膀子穿着短裤在实验室钻研着、实验着,做“赤身裸体”的科研……

李林鹏老师调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副教授职称,受到学院的科研氛围的感染,他也迅速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因为妻儿在胶州,他每周只回家一次,把全部身心都扑在了工作上,在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大赛上,他执导的4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件获得大赛一等奖。而大家可能不知道,他还兼任了我院学籍管理工作,并且担任了4个班的辅导员。

上述几位老师是千千万万共产党员的缩影,他们甘于“奉献”,恪守“担当”,他们发挥使命感和责任感,为校风建设、学风建设汇聚滴水之力,他们舍小博大,把精力与关爱给予学生,他们是校园里的耕耘者,他们不正是“两学一做”中合格的共产党员吗?

从科研团队的每位教师身上我懂得这样的道理: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不难,做一次了不起的事也不难,而在常年累月之间坚持做了不起的事,难上加难!曾几何时,不管是雪山草地大渡河的霏霏雪雨,还是井冈山太行山的腥风血雨,不管是延安窑洞的斜风细雨,还是改革开放的惊风急雨,在这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5个风雨春秋中,是无数共产党员的奉献与坚持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我愿用磐石般的意志,坚守祖国的春天;用碧波般的柔情,滋润和谐的校园;用慈母般的大爱,擦亮党员的徽章!因为,我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本文 由 第 一 公 文 网 收 集整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11-11 13:40:28
上一篇: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征文:长征——不朽的传奇
下一篇:两学一做主题征文:信念,民族崛起的原动力
网友评论《两学一做主题征文:三尺外的奉献,夜色中的坚守》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