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道廉文化

所谓道廉文化,是指道家思想和道家文化中廉洁、廉政文化。其核心内涵主要是道法自然的思维方式、无为而治的施政理念、公正勿偏的处世之法、善待百姓的慈爱之心、遏恶扬善的价值取向、清心寡欲的境界追求、知足不辱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为而不恃的品性要求和身心双修的养生之道等。这些思想内涵,要求我们按照“道”的规律,提高自我修养,做到胸怀宽容,力求天下为公;为人处事不计较个人得失、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爱民如子;用清静的心态对待名利,以静制动,以清除浊;效法“上善若水”,学习水“柔弱不争”的品格,善利万物、夫唯不争,甘于寂寞、乐于奉献,不为名利等外物所累,不为私欲而心神不安,慎独慎微,克己慎利。

汲取道廉文化,获得人生成功的有很多。我们党的第一代革命家,除开受过儒家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外,多数都还受过道家文化的熏陶,都注重个人修养,因此,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们的修养和形象都是很好的。

在这方面的优秀代表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谁都承认,周总理有着儒家、墨家那种积极入世、励志勤苦的精神,对世界、对人类有脱不开的情缘。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我们只要仔细品味便可发现,周总理又呈现出一种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的特点。他对名利得失的超然和淡泊,给世人留下了深厚的遗爱。

建国之初,中国的党风廉政制度还没有现在这么完备,但周总理却能做到两袖清风,成为全党楷模,道家思想中的精华部分功不可没。

因此,我们要学习周恩来,汲取道廉文化营养,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做“四常”型清正廉洁的领导干部。

为而不恃,常修用权之德。“为而不恃”,意思是“不依仗自己对别人有恩惠而达到利己的目的”。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否正确对待和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一个现实而又必须是经受长期根本性考验的问题。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正确的行使权力,则群众喜、事业兴、个人荣;反之,则群众怨、事业损、声名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懂得一个道理,就是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而不能用来为自己或小集团谋私利。无论职位有多高,无论权力有多大,领导干部始终都是人民的公仆。要正确对待手中权力,始终坚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我们要恪守总书记的要求,要做到权为民用,情为民系,利为民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清心寡欲,常思贪欲之害。“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我们手中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身边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所以个别人为了蝇头小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对领导进行拉拢腐蚀。对此,我们一定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严于自律,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动,做到耐得住寂寞,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清正廉洁,纤尘不染,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知足不辱,常怀律己之心。“月白清风夜半时,扁舟相送故迟迟。感君情重还君赠,不畏人知畏己知”。这是清朝叶存仁在离职前夜深人静之时拒收下属送来的礼品时写的诗,表现出极强的自律意识。我们要学习叶存仁,拒腐蚀,永不沾,把好廉洁关,从“秋毫无犯”做起,并一以贯之,慎始慎终,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做到知足不辱,做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善待百姓,常系爱民之情。“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只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谐幸福,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希望。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民公仆的观念,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把对人民群众真挚、深厚的感情融入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中去,把党的关怀、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的心坎里,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诚心诚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编辑:果宝)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01-21 18:05:56
上一篇:廉洁从业专项教育活动学习心得
下一篇:党风党纪廉政教育课
网友评论《浅议道廉文化》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