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集民智聚民力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题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县突出群众主体地位,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积极探索出一条群建群管环境卫生的长效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遇到的难题。


一、集中民智,上下联动根治农村环境脏乱“顽疾”


垃圾围村、环境脏乱曾一度制约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热难点问题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印发《告别脏乱差共创整洁美——致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手机报、网站、微博等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宣传治理脏乱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整洁、美丽、幸福、宜居新家园的重大意义,最大限度地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在全县营造城乡互动、上下联动、干群齐抓共管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氛围。


群众参建,群众管理,群众智慧,让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自**年6月起,在全县全面启动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204年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为主要内容的“三清洁”活动,从城市到乡村掀起全民动手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热潮。与此同时,各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确保环境整治工作高效有序运转。金牛镇、大营镇积极探索,注册成立环卫公司,实行公司化动作制;金牛镇实施以包环境卫生、包绿化管理、包秩序、包公共设施为主要内容的“门前四包”责任制;力角镇实行生产生活垃圾清运任务乡镇统一发包制;平川镇石岩村委会实行统一购买垃圾清运车“以车养车”清运制;鸡足山镇寺前村实行“镇配车组筹资”清运制;平川镇实行“河长、路长”制;乔甸镇梨园小组、拉乌乡哨房六组实行村间巷道卫生党员分段负责制;宾居镇、乔甸镇实行镇(村)定时定点集中清运制;州城镇实行村(组)发包清运制;乔甸镇大椿树村实行七户联包制;钟英乡实行“乡镇集中清运农户自行处理”环卫制;拉乌乡大厂村委会实行“党群共建、总支牵头、支部负责、党员包片、农户包段、评先选优”的党群共建划片制。城乡齐头并进抓整治,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责任区域的“无缝化”管理。


二、汇聚民力,集腋成裘破解治理经费不足窘境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涉及村村寨寨和千家万户,资金投入不足成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瓶颈,在工作实践中,**县总结出“村里出一点、群众担一点、县级扶持一点、乡镇财政补贴一点”的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为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长期开展提供资金保障,有效化解了因资金不足工作难以运行的窘境。


县政府设立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专项基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年县财政投入35万元购买了24辆箱体可卸(拉臂)式垃圾车和50个可卸式垃圾箱,配发各乡镇管理使用;投入222万元用于垃圾车驾驶员、卫生监督员、县镇村工作经费;安排60万元作为“以奖代补”工作经费及考核奖励经费。204年县财政已投入442万元,用于购买可卸式垃圾车和垃圾箱,配备垃圾车驾驶员、卫生监督员等。目前全县现有垃圾清运车49辆,垃圾箱66个,垃圾池43个,垃圾处理厂个。全县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积极参建,**年共筹集垃圾清运保洁费229万元,204年至6月群众自筹垃圾清运费7万元,缓解了县财力投入不足的问题。金牛镇制定《金牛镇垃圾清运处理有偿服务费收取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收费标准,将收取资金按0-25%标准返还各村(居)委会,确保了村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有效运转。204年在充分运用好县第一垃圾处理厂的基础上,全县启动了总投资9300万元的县第二垃圾处理厂建设,并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探索建立生活垃圾专业处理机构,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204年全县投资262万元建设8个辐射全县0个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及时转运生产、生活垃圾。各乡镇整合资金购置垃圾车7辆、垃圾箱85个。通过广泛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全县0个乡镇对多年积存垃圾及集镇卫生死角进行了清理整治,并开展绿化植树活动,改善村庄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全县累计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229场次,党员干部群众参与人员达23万人次,清理河道36条,清扫街道349条,清扫村庄道路749条,清运存量垃圾6970吨,拆除残垣断壁75处,绿化植树8076株,新增绿地面积9860㎡。经过集中整治,农村脏乱现象得到彻底改观。


三、建章立制,常建常新让秀美乡村魅力永存


整治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农村环境治理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并非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只有保持常态才能保证长效。为巩固整治成果,**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六项长效机制,切实推动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一是建立组织领导常设机制。成立由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级4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领导组,镇、村、组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人,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实施以“改路、改房、改水、改圈、改厕、改灶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程,不断改善农村卫生和居住条件;二是建立经费保障运行机制。采取县、乡(镇)、村组、户四级投入保障机制,为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长期有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建立日常保洁管理机制。按照“集镇每400人名保洁员,中心自然村每00户名保洁员”的比例,逐步建立稳定的保洁人员队伍,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明确环境监管人员55人,聘请垃圾车驾驶员38名,专职环境卫生监督员和保洁员90人,义务环境卫生监督员和保洁员200人;四是建立“户清扫、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五级联动”垃圾清运处理机制,确保农村垃圾定点收集、点时清运、及时妥善处理;五是建立农业生产面源污染控制机制。在全县大力推广沼气使用和综合开发技术、生态平衡施肥技术、生态防治技术、清洁生产技术,鼓励农民使用农家肥、有机肥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工业企业的准入、监管、污染治理力度,强化防治措施;六是建立督导监督惩处机制。由县人民群众评议干部工作督导组,以定期抽查与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责任单位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督查指导,采取文件通报和视频曝光的方式,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年终依据考核情况严格兑现奖惩。同时加强对重要部位的管理,采取物防技防监督机制,在重点路段、重点部位安装摄像头,融入物防技防监督。如,宾居镇杨官村委会已率先运用了该监督模式,在老百姓惯以丢弃垃圾的村头河道上安装了一个摄像头,对乱丢乱倒垃圾的不文明行为进行适时监督,督促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养成自觉维护农村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



(编辑:圆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4-10-10 21:12:17
上一篇:创新机制 科学管理 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规范运行
下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工作汇报交流
网友评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典型经验材料》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