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认识

本 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莲山

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认识

我们试问,现在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为什么人们吃着肉骂娘?究其根源在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严重扭曲,发展观违背了自然与社会发展规律。更严重的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盛行,党风日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习近平强调,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重要政治任务。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之一,是我们党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从建党初期,经过井冈山斗争时期到抗日战争时期特别是在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完整科学理论。“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我们党90多年的一切奋斗,无论是战争年代浴血奋战推翻“三座大山”,无论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还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同志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时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他告诫全党同志“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保证。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讲过,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全党同志,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经常记住这一点,经常用这个标准检查自己的一切言行。在新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阐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又一次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其核心就是心人为本。他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我们推动科学发展,根本目的就是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保障人民权益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一致性,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今年初以来,全党教育活动自上而下开展的轰轰烈烈,“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群众路线教育抓到了点子上,中央重视,群众关注。但作为一介草民,身边听到的都是感觉不够过瘾,好像形式搞的太隆重了,该解决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太少了。“三讲”“保鲜”“科学发展观”我们有过几次“整党”效果都不是很好,一阵风一阵雨似的,风雨过后依然照旧。问题“交待”了一大堆,汇总了一大沓,梳理出好多类,最后一件没清理。就说xx问题,多年来越解决越问题多,是个有xx的干部就有xx,xx成了灾。试问这个老问题能解决得了吗?最近有个词“接地气”很流行,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效仿总书记到基层接地气,呼呼啦啦领导干部都到农村去了,住上几天,广而告之我到群众中去了,底气足了,甚至还撰写了沉甸甸的接地气报告,殊不知相当一部分领导干部连身边的干部都很少接触、不愿接触,这种隔过身边的群众到农村接地气,不是典型的形式主义是什么呢?实践教育活动绝不能走过场,绝不能以形式主义反形式主义。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适应新形势的必然选择,最终目的是促进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教育实践活动每个环节、每项措施都要为中心工作服务。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努力促进四大攻坚战的落实,促进发展环境的改善,促进经济增长的回升,促进社会大局的稳定,用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检验活动成效。

本 文由第一公文网 收集整理莲山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10-12 10:01:53
上一篇:道德模范颁奖晚会观后感1
下一篇: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有感:让有德者有得
网友评论《对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认识》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