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教育改革目标与构想

本 文 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7

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教育改革目标与构想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第七部分“加强社会建设”中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胡锦涛指出,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他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

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安工作作为国家行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公安机关完成好“三大使命”的能力建设,公安教育训练的前提也是根本。公安教育训练是公安建设的基础,也是公安发展的保证。公安院校,则是公安教育训练的主阵地之一。公安院校建设是提升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要毫不动摇地按照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的要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将公安院校建设成为科教强警的生力军、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教育训练的主渠道、提高民警素质的大熔炉。

xx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面临的敌社情特点,决定了xx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也决定了xx公安教育事业的特殊要求。因此,作为现在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xx警专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当前,xx警专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自治区李主席“三个三分之一”的提法,从宏观上实事求是而又非常准确地指出了警专所面临的公安民警教育训练的形势和任务。那么,与之相适应的,学校应当从这一高度出发,从学校基本建设、教学管理工作、师资引进和培养、实验实训场所建设、科研工作、学生管理工作、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入手,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周密论证,制定学校改革发展的长远规划。

一、专业建设目标

通过专业建设,在既往建设成果基础上,重点围绕建立校(学校)局(公安局)联动的机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提高师资水平,有效组织实践教学,服务于xx公安教育训练工作,服务于xx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规划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专业品牌,整体提升专业发展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xx公安政法系统培养大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政治坚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必备的公安法律法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开展公安工作的基本职业核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够适应社会管理创新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三、专业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局”对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xx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安政法人才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局”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公安机关、企业安保部门共同研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教学要求与公安机关、企业安全保卫岗位技能要求对接;与区公安厅、区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合作,推行“双证书”(毕业证、岗位资格证)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引入安全防范、安全检查等新技术,“校、局”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积极实行多学期、分段式等教学组织形式,将公安专业的教学过程和公安机关任务驱动、企业安保过程紧密结合,“校、局”共同完成教学任务。&bsp;&bsp;

(二)强化实践育人,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建立模拟案件仿真系统实训和顶岗实习,构建认识性实践(岗位见习),验证性实践(项目实训)、模拟性实践(课程实训)、综合性实践(专业实训)和实战性实践(顶岗实习)五个层次,确立从观察到动手,从单一到综合,从模拟到实战的渐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公安局、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提高教学效果。

(三)转变培养方式,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推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公安专业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开发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人口管理系统等实训平台,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模式,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局、校企合作时空障碍。通过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实和治安管理实际工作“对接”能力。同时把教学内容发布到网络上,学生、在职民警、企、事业安保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四)建设教学团队,创新“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机制

建立和完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培养和评聘制度,促进专业骨干教师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和树立行业影响力,促进来自公安机关一线的兼职教官承担相应比例的教学任务。通过校局、校企合作,建设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教学机制,推进“校、局”之间的技术研讨和经验交流的制度化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根据公安专业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在学校现有专任教师的基础上,按照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原则,建设学校公安专业兼职教官库,选聘公安机关内部实战经验丰富、能够胜任教学工作的公安民警充实我校专业教师队伍,使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程学时比例不断提高;积极呼吁区公安厅建立专业课教师下基层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使公安专业课教师挂职锻炼成为常态;认真做好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等项目的选拔与培养工作,突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造就一支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课程群为联系的本专业教学团队。

(五)实施第三方评价,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建立用人单位、相关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研究机构等相关方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通过学校、用人单位、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创建科学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单位、社会共同对学生进行评价,创建科学评价体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质量目标及教学质量监测指标

(一)教学质量目标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目标是保证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借鉴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经验,结合我校办学实际,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质量控制过程,合理选择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并协调各种保障要素,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需要,确保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质量监控

人才培养目标监控。主要监控点为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与发展(方向)、专业建设内容、专业建设保障等。

人才培养过程监控。主要监控点为课程建设、教学大纲制定与实施、教材建设、师资配备、授课计划、教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质量、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式与试卷质量、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等。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主要监控点为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基本技能)、职业关键能力(发展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就业率及层次、毕业生工作状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社会对学校综合评价以及课程合格率、校内外各类竞赛状况等。

教学质量保障监控。教学质量保障监控包括:教学资源监控、管理队伍监测、制度建设监测、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监测。

五、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改革举措

、强化“校、局”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与公安机关实战部门签订“校、局”合作共建协议,建立长效的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培养方案、专业设置分析、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等进行研讨和实施,使得专业培养目标充分适应社会需求;二是与公安机关、企事业安保部门、研究部门共同研发网上执法办案系统、人口管理系统、民爆管理系统、安全防范技术等;三是共同开发网络教学资源,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四是与区公安厅、区人社局等相关单位合作,推行“双证书”的落实。

2、重构课程体系,强化课程建设

组织教师与公安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密切合作,共同调研分析公安机关各警种岗位的人才需求和能力要求,形成本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调研分析报告,然后合作开发核心课程、特色课程等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模块教学内容,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和专业核心课程研发工作,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对接。

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高水平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鼓励教学管理人员积极参与指导创建精品课程。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和带动治安管理专业各门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全面提高。

3、强化教学实验、实训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

一是加强现有教学实验实训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专业实训软件建设、资料库建设,提高使用率;二是新建实践教学急需的实验实训场所;三是强化与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四是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兼职教官队伍建设,把队伍建设与实训基地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更好地发挥实习基地的作用。

4、大力推进专业教材建设

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其建设与发展对教学改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校公安专业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手段,积极推进教材建设进程。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材建设规划;二是“校、局”共同合作,研发水平较高的培训教材。三是根据公安专业相关知识、法律依据、敌情社情更新较快的特点,修订或编写能突出专业教学特色,体现新、优、特等特点,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适用于我校专业教学特色的主干课程教材;四是以编写实训指南、实训指导手册为主,同时充实教学课件资源的制作与开发。

5、强化专业教师服务公安实践和服务社会的功能

充分利用我校公安专业师资力量的专业优势,依托学校司法鉴定所,积极开展面向全区的司法鉴定服务,开展面向在职民警的各级各类专业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保安、义务消防员等培训。

(二)教学改革保障措施

组织保障措施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专业改革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各个项目工作组和项目建设团队,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2)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成立课程团队,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2、制度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任务督导及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等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管理制度作支撑。

3经费保障措施

为确保专业建设有稳定的经费保障,制订二年专项预算,用于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改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与数字校园建设、校局合作制度与管理运行机制建设、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等。

本 文 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集 整理7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3-06-14 13:41:40
上一篇:学生党员学习十八大报告有感
下一篇:《永远的雷锋》观后感
网友评论《学习十八大报告心得体会:教育改革目标与构想》
评论功能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