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领导干部要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

本 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 集 整 理

《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领导干部要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

&bsp;&bsp;&bsp;&bsp;&bsp;&bsp;&bsp;3月28日,反腐剧《人民的名义》在湖南卫视开播,随即开始走上“爆款”之路,在传统媒体、网络媒体以及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刷出各种惊人数据,成功掀起全民观影热潮。
&bsp;&bsp;&bsp;&bsp;&bsp;&bsp;&bsp;一部没有大卡司、没有小鲜肉、没有炫丽特技的反腐电视剧会成为“现象级”爆款电视剧,获得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在综艺节目和小鲜肉满屏飞的当下,确实让人意外。为什么该剧会成为一部现象级电视剧呢?归根结底在于该剧非常“接地气”。想到这里,笔者不禁想问:若是我们的领导干部也能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想必一定也会成为“爆款”干部吧。
&bsp;&bsp;&bsp;&bsp;&bsp;&bsp;&bsp;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成为“接地气”的干部。但部分领导干部却并未真正领会“接地气”的深刻内涵,“打招呼”式调研、层层陪同式考察、“盆景式”典型、“长颈鹿”站牌、迷宫般的立交指示牌等不“接地气”的现象屡屡在我们身边出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究其原因还是“只唯上,不唯下”的思想在作怪,是“为民服务”理念缺失带来的结果。而这些行为,直接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伤害了干群关系,我们必须予以纠正。
&bsp;&bsp;&bsp;&bsp;&bsp;&bsp;&bsp;领导干部要“接地气”,一定要“走下去”,最重要的是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走下去”。不但要做到人到基层,还要做到“心”到基层,真正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多和群众交流沟通、平等对话、坦诚相见,这样才能以心换心,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到基层“接地气”,既要到政通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去总结成绩,也要到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去研究解决问题;既要听令人欢欣鼓舞的顺耳话,也要听令人愁眉苦脸的逆耳语,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知民情、顺民心、解民意。
&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bsp;“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就是“地气”,就是力量的源泉,领导干部只有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才能真正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才会在做决策时更有底气,才能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本 文由 第一公 文 网 收 集 整 理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7-04-17 16:21:29
上一篇:《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学习心得体会
下一篇:观看《人民的名义》有感信访工作
网友评论《《人民的名义》观后感:领导干部要像《人民的名义》一样“接地气”》
评论功能已关闭
相关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