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最后一关松不起

本文 由 第 一公文网 收 集整 理来源

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最后一关松不起

&bsp;&bsp;&bsp;&bsp;&bsp;近日,我学习了《永远在路上》的反腐专题片,对全国人大环资委原副主任的白恩培几句话深有感悟,白恩培谈到,985年的他就是延安地委书记,副部级、正部级以上干了三十多年,没想到老了老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而临近退休的白恩培,却因为腐败问题落马。
&bsp;&bsp;&bsp;&bsp;&bsp;&bsp;&bsp;古往今来,像白恩培这样没有过好最后一关,晚节不保、身败名裂的不在少数。一个个晚节不保的官员翻身落马,让人既感到可恨,更感到可惜。可恨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无视党纪国法,退休前还戴着虚伪的面具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挖社会主义墙角,可惜的是有些为国家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干部因为一时贪欲、私欲,退休后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的悲惨下场。
&bsp;&bsp;&bsp;&bsp;&bsp;&bsp;&bsp;一日得失看黄昏,一生成败看晚节。通过剖析贪官由盛而衰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和警醒:心有所图之时,就是防线瓦解之日。很多晚节不保的领导干部,也曾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清正廉洁典范,却在临近离退的晚年开始为自己考虑、为子女考虑、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余权,心有余更想“利”也足,于是乎违纪违法,身陷囹圄,功败垂成,却是让人心痛,但在百姓心中留下的却是“活该”二字。
&bsp;&bsp;&bsp;&bsp;&bsp;&bsp;&bsp;人未退休,心先脱党便是最大的危险。很多反面警示我们:理想和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十八大以来,那些被查处的腐败分子虽然案情不同,但无一不是从丧失理想信念开始,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胡长清、白恩培、周本顺等等就是从接受一顿便饭,接受一件小礼品开始就丧失理想信念,正是因为丧失理想信念便蜕化变质,滑向腐败的深渊。
&bsp;&bsp;&bsp;&bsp;&bsp;&bsp;&bsp;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一颗对法纪的敬畏之心;初心是一颗对理想信念的坚持之心;初心是一颗对“小问题”“小毛病”的警惕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时刻保持一颗敬畏之心是干部抵抗不良作风和腐败病毒的第一道防线。党的领导干部,特别即将要离退休的干部在各种各样的诱惑面前,要多想想古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的告诫,多学学周恩来“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教诲,时刻提醒自己“慎终如初”,时时自重、自警、自省、自励,保持好晚节。小心谨慎地走好人生的每一个台阶,愈到身退之际,愈要珍重晚来风景好,黄花老圃殿高秋,为自己的人生划一个圆满的句号。否则,一不留神就前功尽弃,一生清名毁于一旦。
&bsp;&bsp;&bsp;&bsp;&bsp;&bsp;&bsp;人生没有如果,只有后果和结果,一旦迷失初心,就难再找回。领导干部应当谨记为官的初衷,正确认识和对待名利地位、进退去留,才能防止晚节不保,真正在人生旅程中平安着陆,方得始终。
&bsp;&bsp;&bsp;&bsp;&bsp;&bsp;&bsp;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制然后可以治人。保住晚节还得靠自己。领导干部不妨多以“手莫伸,伸手必被捉”作为座右铭时刻警醒自己,才能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本文 由 第 一公文网 收 集整 理来源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6-10-23 18:36:23
上一篇:专题片《永远在路上》观后感:党性纯洁
下一篇:学习贯彻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体会:切实发挥“四大作用”是国企党组织的使命所在、价值所在
网友评论《观看《永远在路上》有感:最后一关松不起》
评论功能已关闭